于书燕的话令在场的五人呆了呆,他们面面相觑,忽然觉得此子年纪虽小,却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料。
于书燕看着他们,这一下再没有半个人反驳她,于是问起这一批货的量,于书燕淡然一笑,说道:“量不多,因为分了一大半给孙家,所以接下来分成五份出来,只能在铺里显眼处让人看到有这个米,若是孙家卖行销了,有客人过来问,你们便说二个月后会有在批货过来便是。”
五人一听,又有些不满了,和着等了这么久,结果生意只有这么一点点。
然而于书燕此时坐在座前面容淡淡,完全不在意他们的言词。
最后五人同意了于书燕的话法,跟着她去西市院子里拉货,在这会儿他们才以为关九的落脚点在这儿,一看到西市的脏乱,这五人皱眉,却又觉得情理之中。
毕竟要做这私下的生意,也怪他们的规模不大,一口气买下一船的货有些吃不消,这粮食最不经放了,放久了就坏了,所以他们便暗自打定了主意,知道了关九的落脚点,每隔两个月后便来此处拿货便是。
转眼这五人拿了货便走了,个个只拿了一点点货,只能算是给铺里头加点名气,倒也信了于书燕的一番言词。
人走了,大米的货也转眼卖完,于书燕收了五人共计一千六百两银子,她拿出五百两银子给石泉往关九的落脚处送去了。
这样一盘算,他们这一桩生意赚下了一千三百两银子,如今手中有二千三百两银子。
是时候她开店了,同时把在县城里选最好的地段,再将家中爹娘接来,同时石家兄妹也不必再在县城和村里来回,找一间大院子,他们兄妹两人也有了落脚地。
三人数着手上的银票,高兴坏了,他们从手中只有五十两银子的本钱做到现在手上二千三百两银的本钱,也不过才几个月的时光而已。
而接下来她一但开了铺面,与关九长期合作后,银子只会越赚越多的。
她不仅要开铺做生意,同时也不浪费了这倒卖的商机,等她有了银子,她还要建立一支商队,从此南北通行,专做这倒卖的生意。
于书燕暗自盘算,这一夜三人都睡得很安稳。
秦楚这一夜归来,只觉得他家媳妇今个儿特别的高兴,在石泉那儿得知赚了笔大银子而高兴,秦楚不由得摇头,原来他家媳妇如此爱钱,那倒好办,待他以后得了银子全部交给媳妇管着去。
于书燕就这么的在小院里休息了两日,接着便叫石泉一个人去码头打探商机,她跟石梅却赶着马车在城里四处转悠,考虑着在哪儿购下了大院子,然后安置好后便将爹娘带到城里来,由她亲自在膝前孝敬,不让母亲因为大兄的离开而郁郁寡欢。
这一日于书燕和石梅将县城里的四区都转完了,最后看中了一处地方,地处东城区,街头靠近湖边,湖边种满了杨柳,此处极为安静,住了几位大富,出行很少看到葛衣粗布,便是下人也是上好的布料。
第129章 招待同窗好友
于书燕思前想后,她还是决定开布庄,粮食的销路已经找到了那五人倒卖,而开布庄却是于书燕比较熟悉的,她在京城里的那几年,身上穿的,头上带的,哪一样不精致,为了怕自己在贵圈闹笑话,她请了宫里退下的嬷嬷,教了不少知识。
她除了不能真的像世家贵女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她能品鉴,见过不少好东西,不至于闹笑话。
所以对于布料,她最是得心应手,也了解一些贵圈里的偏好,所以先开布庄是最好的选择。
而住在这东城柳树街,临湖的两进小院里,将来拜访县城里的权贵,也不会令人笑话。
虽然这里的院子出手便是三百两银子,要是放在以前,她必定心疼死,但现在她却舍得买下了,这么好的景致,又这么的安静,左邻右舍也多是富户,到时她娘过来住着,心情会好了不少。
于书燕没再犹豫,便将院子买了下来,付钱的时候,石梅都有些目瞪口呆。
两人进入院里,于书燕指着一边说道:“以后将院中西院劈出来单独门户,这样你们两兄妹就可以住这儿了。”
“前院招待客人,不管是秦楚的同窗过来,还是我以后要面对的庾县商人,皆是可以的。”
石梅朝着西院看去一眼,心怦怦直跳,这院子很新,还有口独立的井,又有一个小小的后花园,后花园虽然很小,里头眼下还没有种花,但花园中间的小凉亭却是很惬意。
便是石梅瞧着,都有些不可思议,几个月前他们还住着个破旧的茅屋,没想到转眼可以住到这宽敞明亮的大院子里来了。
“燕子,咱们真的可以住在这儿么?”
“为何不行,以后你们两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到时我爹来了,大石头便能日日向我爹讨教招式,学了功夫,以后跟着我出门行商也安全。”
于书燕也是很满意,这一世她改变了,她有一个属于他们于家的家了,完全不必依靠着秦家。
两人眼看着天色晚了,于是关了院门,赶着马车往西市而去。
进了西市的小院,这里是一进的,打个井水还得去外头大井里挑,这处院子又破又旧,每日虽然有石家兄妹帮着打理家务,可是于书燕还是不太喜欢的,原本此处是给石家兄妹临时的落脚的地方,也是做为仓库的,当初租下时没有多想。
今个儿买下了院子,都很高兴,石梅便做了美美的一桌子好菜,等秦楚回来,四个在八仙桌前坐下美美的吃了一顿。
却在这日,县学里休息一日,原本是于书燕跟着秦楚回村里头的日子,没想秦楚从县学里带来了两人,一位是胡耀,一位是马颉。
这两人风流倜傥,身姿挺括,温文尔雅,进入西市的时候都引来不少目光。
进了小院,于书燕和石梅正在厨房里忙碌,都没有带幕离,于书燕听到敲门声去开门的时候,才与秦楚打了一个照面。
平素在外头,女子自是要带幕离的,可是家中有招待客人,若是普通人家家中,则是不需要的,秦楚也没有提醒,于是两人都看到了于书燕的真容。
胡耀上一次在船上看到过,一脸欣赏的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可是马颉是第一次看到,看到眉眼温婉动人的于书燕后,马颉竟然呆住。
接着忍不住叹息道:“秦兄好福气,家中竟藏着如此美色。”
这言词太过轻浮了,秦楚朝马颉看去一眼,马颉尴尬一笑,“对不住,对不住,嫂子竟是如此美人,是我多言。”
于书燕见两人目光坦荡,便也没有放在心上,事实上在村里头也会被品头论足的,她早已经习惯。
引着两人进入正堂房,于书燕便叫石梅去打点好酒来,如今家中有银子,招待这些才子们也不能吝啬,再说这些人非富即贵的,能屈身降贵来西院,而且还由秦楚亲自带回来的,想来与秦楚也交往密切才是。
于书燕亲自做了几个好菜后温在锅中,待石梅回来,便让石梅将饭菜送进堂屋里,于书燕便不打算露面了。
虽然庄户人家男女大防没有这么严谨,但毕竟有外男在,她还是得避开着。
于书燕和石梅两人另置一桌在厨户里的小四方桌前坐下吃饭,吃完后,于书燕便装了饭盒给石梅拿了,让她送去码头给大石头。
石梅出了门,于书燕烧了开水放在厨房里,接着她回东屋里休息去了。
随后秦楚提着水壶出来,进了厨房往灶台上看了一眼,就知道媳妇早已经烧了热开水,于是加满了一壶,便转身去了屋里。
正堂里,马颉伸长了脖子巴巴的望着,却见提着水壶进来的是秦楚,颇有些失望,美人是没得看了,上一次相聚枫叶林,女子都带着幕离,当时只觉得秦家娘子身姿苗条有型,肤白娇嫩,就像个世家贵女似的。
只是那时不曾见到真容,还没有什么感触,可是眼下见到了真容,马颉感觉到不可思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仅马颉在巴巴的盼着,便是胡耀也忍不住看向门外。
秦楚给两人倒了茶水,无奈的说道:“你们两个悠着点,那可是我家媳妇,由不得别人窥视。”
秦楚面色微冷,他每回认真起来,还当真令人惧怕,马颉见状,连忙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