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番外(44)

于书燕当真感觉到不可思议,她这一世可是又懒又倔又作,所有的坏毛病都出来了,她婆母居然还要带她去参加寿宴,今个儿还亲自来接她回去,还登门吃饭,前一世可不曾在她家吃过饭,甚至都没有踏进门第二次的。

于书燕进了正屋。

八仙桌前三个人,各坐一方,气氛却有些诡异。

今个儿炒的是腊肉、腊鱼,还有一盘清菜,味道却是重,辣味十足。

于书燕吃饭的时候却见她婆母辣得直皱眉,她心情忽然好了不少,还故意的往俞氏碗中夹菜,最好是辣死她。

俞氏也不拒绝,吃完一碗饭,辣得不行了,又添了一碗,待她放下碗筷,已经吃了两碗饭,可比在秦家时吃得多。

俞氏向来说吃饭八分饱,向来显得端庄得体,今个儿却有些失态,但于书燕心情大好,她恨不得将里头的辣椒尽挑给她吃。

于三娘的心情也很好,亲家能上门,她很高兴的,而且这位俞氏出身秀才之女,一向不在外头吃饭,今个儿却似乎与传言中的不同。

许氏收拾碗筷起身,俞氏拿出手帕抹了一把汗,说道:“想不到于家的饭菜如此可口,今日着实失态,多谢亲家款待。”

这就算款待了?

原本开心着的于书燕一脸诡异的看着她,确定说的是真心话?

还真是的真心话,虽然后头的款待有些恭维,但俞氏是第一次这么敞开了肚子的吃,以前在秦家,她身为婆母,要给底下的媳妇做榜样,自然吃饭也好,做事也好,都有章法,也讲分寸。

而且秦家人多,得照顾各人的口味,所以饭菜自然味道中和了,事实上俞氏是一个爱吃辣的人,到了这于家,想着许氏对她也不熟悉,老四媳妇迟早也是要被休掉的,倒也不必在意,于是她反而吃得很随意。

许三娘听到这话可高兴了,不过是一顿家常便饭的事。

饭后于书燕要跟俞氏回秦家去,可是她很担心着大伯一家还来闹,于是她让俞氏在院里等她一下,她匆匆的往村尾去。

就在村尾荒凉处,看到那儿一座破烂的茅屋,茅屋里出来一人,正是小石头,此时正赶着鸡入笼,想不到都养上鸡了。

于书燕走过来,两兄妹都出了茅屋迎接她。

“大石头,我能要求你帮我个忙么?”

于书燕一路走得急,此时出了汗,带着婴儿肥的脸上红扑扑的,令石泉看着呆了呆,他脸颊红了,十五岁的孩子也有点小心思。

石梅立即接话,“燕子的事便是我们的事,尽管说便是。”

“你们以后多去我家里转转,尤其是我父兄都不在家的时候,我怕我大伯一家又来找我娘的麻烦。”

兄妹两一听,立即点头,石泉急切的说道:“燕子,你放心,你的事我一定会放在心上的。”

于书燕松了口气,看着两人,就见两人似乎有些不同了,身上的衣裳没有半个补丁,还喂养了鸡,于是问道:“你们最近可好?”

“挺好的。”石梅抢着答,“燕子,你上次说让我们先还了舅娘的养育之情,上次我们找村长一同去了,舅娘说养育之恩岂能说报就报了,这么多年,以后再细说,村长也无法相劝,此事就作罢。”

于书燕一听,面色冷下来,看来他舅娘已经开始打两人的主意了,于是想了想说道:“那既然此事办不好,那你们就先将茅屋建好,两人先好好地过日子,到了年底,当着全村人的在给你舅舅送一头猪去吧,报恩就该敞亮的报。”

石家兄妹又有些不懂她的意思了,为何要送一头猪,这么多肉舅舅一家也吃不完,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会不会不太妥当。

于书燕却是摇头,“报恩是要报的,人要存着善念,但是也得让村里人知道不是,毕竟你们舅娘将你们养大,这也是给你舅娘长面子,还有以后逢年过节,比如中秋节,也是可以送礼的,同样也得敞亮的送,瞧着过年尚早,你们就中秋节的时候送一头猪吧,到那儿你们可存到这些银子?”

第61章 贺寿

一头猪得费二两银子,大概能存到吧,可是还得建屋子住,或许他们再勤快一点还是能成的。

于是两人应下了。

于书燕从街尾回来,就见俞氏还等在于家,看到于书燕这么晚回来,心情虽然很不舒服,脸上却是不变,与许氏道了别,婆媳两人就往桃花村走。

一路上俞氏一句话都没有说,与先前在许氏面前尤如两个人似的。

到了秦家院,俞氏理了理整齐的衣裳,身姿挺直,走在于书燕的前头进了院门,进去后,院里看到两人,还以为婆媳两人吵架了呢。

于书燕也不想揣摩俞氏的心思,反正她就是要我行我素。

这一夜各怀心思的睡下了,第二日俞氏要带着于书燕去参加寿宴,毛氏的脸色都变了,她站在俞氏身边,手都在抖,看于书燕的眼神里更加让她看不懂。

于书燕发现自己前一世错过了不少细节,记忆中的大嫂似乎对她还不错,也向来温和有礼,一直都是跟在俞氏身边,便是与庾县官夫人相处,也都是游刃有余。

可是这一世在她看来却并不是,她很拘紧,也没有特别的有口才,若要说她的好,便是她很秀气,知道沉默是金。

俞氏穿着一身黎色衣裳,发髻梳得高,人却看着很低调,一支素银簪子,交代完两个媳妇好好在家里做事,她便上了马车。

随即于书燕也利落的上了马车。

马车内,俞氏将于书燕打量了一眼,发现她又穿着那套鹅黄色的衣裳,面色有些不好看,“你就这一套衣裳呢?”

于书燕如实点头,“这是我爹弄了一张好皮子卖了钱才给我和我娘扯了新布,所以只做了这一套。”

“你爹娘给你做的新衣?”

俞氏一直以为是四儿用私房钱给媳妇买的。

于书燕点头。

俞氏不说话了,心情却莫名的好了,看来四儿也不是一味的向着这个老四媳妇,那就好。

路上俞氏又交代道:“今个儿知县大人要到下午才能回来,昨日与老四去了福城见盛大儒去了,所以下午来的宾客恐怕会更多,咱们最好能留到下午,到时见的人多了,咱们也能留个熟面孔。”

“以后老四是有前程的,这些交际应酬自是少不了。”

于书燕点头。

俞氏还等着她说点什么,却见她点了头便不说话了,俞氏只好直接问道:“你上次与知县夫人说上了话,今个儿你可有法子与齐老夫人说上话?”

“这个得看时机,不一定能说上话,毕竟今个儿来的人多,咱们这么突兀的上前说话,像是要巴接知县大人似的,咱们家也不能这样。”

于书燕的话正中了俞氏心坎,只是她是希望这个儿媳妇想法子与齐老夫人搭上话,俞氏自认为还是有一点交际手段的,不过却是有些寻路无门。

俞氏一路上再也不开口,似乎还有些情绪,于书燕却装作没有看到。

直到马车到了齐府门外,就见府门外停了不少车辆,到处都是人,衣裳五颜六色,都是上等好布料,非富即贵的人物都来了。

婆媳两人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幕,俞氏心中紧张,手中不知不觉将手绢攥紧,于书燕却是落落大方的陪伴在她的身边。

遇上有人向俞氏打招呼,她也带着一脸的笑意,这些人大多是不认识俞氏的,但上次避署宴上认识的人,还是有些人给他们打招呼,只是也只限于点头之交。

直到遇上了主薄夫人孙氏,孙氏一看到于书燕就朝她召手,于书燕立即带着俞氏往孙氏那边去,想要容入贵圈,想来主薄夫人是个契机,也省了不少事儿。

孙氏与于书燕聊天,看到她又穿了这一套衣裳过来,心思有些微妙,再看他们的礼,也有些独特,只由身边的长工拿着,一个小小的袋子装着,瞧着也不出彩,不知是什么。

那边典史夫人看到孙氏在,也过来了,李氏朝于书燕点了点头,还颇意外的问道:“你们也收到了请帖?”

俞氏一听到这话就来气,她们为何不能收到请帖。

“那日避署宴上知县夫人亲自给的,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呢。”

于书燕像是随口一答,李氏却心思动摇,莫不是齐知县如此看重小三元的秀才公?看来这两人还是有此手段的。

上一篇:剑客下一篇:天才少女游江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