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燕自是没有看这群人,她来到秦楚身边,秦楚的确喝醉了,还有些东倒西歪,她连忙上前抚着秦楚,夫妻两人往秦家马车那儿走去。
不远处的万怡却是看着两人,在自己丈夫耳边小声问道:“夫君,你可认得前头那位?”
赵良光醉得一踏糊涂,他抬头朝前看,根本没有认清谁,只说道:“许是县学里的生员吧。”
随后他便闭上眼睛,半个身子靠在万氏身上,万怡只好使了力,赵良光身边的长随见了,连忙上前搭把手。
于书燕扶着秦楚进入马车,她便回头看了一眼,对上杜志渊紧随的眼神,杜志渊朝她作了一揖,于书燕感觉到不舒服,这个人一直盯着她,她虽然照顾着秦楚,不是没有感觉的。
于书燕上了马车后,便催着石泉赶车。
马车上了街,于书燕正要用手帕给秦楚擦脸,没想刚才还歪着身子的秦楚忽然坐直了。
再细看,秦楚哪还有醉意,却是含笑看着她,于书燕郁闷,“你装醉?”
秦楚“嘘”了一口,小声说道:“不装醉就要真的醉了。”
于书燕无奈,瞧着秦楚那模样,她也不好说什么了,既然没醉,也不必她服侍。
秦楚却是不乐意,上前一把将她拉入怀中,疑惑的问道:“你的幕离呢?”
于书燕才想起来,她忘记带了,秦楚看着她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天意。”
于书燕有些听不懂,秦楚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反而说道:“燕儿,回去后可不能向我母亲仔细说起这一场宴席,我母亲许是要说我的。”
现在才想到,先前接帖子的时候干什么去了,这样的场合一般很少,也多是寻欢作乐,她也觉得不舒服。
秦楚见媳妇儿不答应,只好说道:“以后我尽量不参加,只是这位杜志渊不离开庾县,我便也不好不招待他,他习惯了京城里的那一套,却也不得不陪着他。”
于是于书燕问道:“杜志渊到底是什么人?”
秦楚也不瞒她,说道:“实则是高大儒捡来的弃婴抚养长大的,很会读书,高家家藏万卷孤本,他读过不少书,他的确学识渊博,而且他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原来是这么了得的一个人物。
然而秦楚却在内心补充,这人何止了得,前一世他得知对方是杜丞相的私生子后才是最震惊的,然而那时他逼得杜丞相辞官归乡,取而代之,却也到了末路时才知道的。
于书燕呆了呆,忽然想到一事儿来,“秦楚,那他也是今年去参加会试吧?”
秦楚点头,说起来也是巧的很,两年前秦楚参加会试后中了状元,而下一届正是杜志渊中了状元,如今他推后三年出士,倒与他碰上了,这一次便是秦楚也未必有把握能高中状元,但是他也不在意。
如今他更看重的是家人,尤其是他的媳妇儿。
“你以后少与杜志渊结交,此人心思重。”
秦楚叮嘱于书燕,于书燕点了点头,“我与他结交做什么,若不是你今日接下这请帖,也不至于我会去那儿。”
秦楚吻了吻她的额发,“是我错了,下次不接帖子了。”
于书燕倒也不是要逼着他不敢接帖子的意思。
马车到了秦家院外,石泉还准备上前搭把手扶秦楚下去,哪知秦楚自个儿下来了,一看就是没醉了。
石泉一脸古怪的看着秦楚,于书燕已经看不下去了,说道:“他装醉呢,别理他。”
石泉恍然大悟,他也是厉害了,在这么多人面前装醉,装得也太像了。
第468章 可爱的生哥儿
于书燕和秦楚进了秦家院,石泉却是回对面去了。
俞氏倒是没有问两人的去处,对参加贵圈里的宴席不是很上心了,眼下院里还算是和睦。
随后几日,秦楚每日出门,回来必带一身酒味儿,俞氏也是听说了庾县来了一位游学的杜才子,自家儿子要去应酬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俞氏还担心四儿媳妇会有想法,却看到四儿媳妇似乎不甚在意。
俞氏瞧着又有些不舒服,老四媳妇巴不得和离,如今更是不管丈夫在外头做什么了,便是每日喝酒回来,或是半夜回来也不甚在意,这可不是一个妻子对丈夫该有的表现。
想到四房不和睦,四媳妇想和离的事儿,俞氏便很不开心,她是不是得找四媳妇说说此事了。
于书燕这日早上要出门,却是被婆母给叫住了,于书燕陪着俞氏来到正屋,俞氏看着她,脸色很是不好看,说道:“最近四儿每日喝酒归来,都在忙着什么事儿?”
于书燕就知道婆母还是问起来了,先前秦楚说过的,最好别告诉婆母,于是她帮秦楚瞒着,便说快要乡试了,便有一些诗会要参与。
俞氏见四媳妇还帮着四儿子一起撒谎,她更不高兴,说道:“老四媳妇,有一句话一直藏在我心里,最近我越发有些看不惯了,你是打算一定要跟我四儿和离的了?”
于书燕听到这话,心头一紧,她呆了呆,然后点头,只是原本脸上带着笑意的转眼没有了。
俞氏脸色也不好看,冷笑一声,说道:“四儿媳妇,我有些想不明白,我秦家到底怎么了,你这么嫌弃,还有我四儿哪儿对不住你了,他一向向着你 ,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于书燕一时间答不上话来,她不明白俞氏这是生气了的意思还是没有?婆母不是一直想要她和离的,为何如今反而是她的问题,甚至婆母还有些不高兴了。
“娘,这不是你的意思么?”
俞氏却是面色淡淡地看着她,虽说她以前是不喜欢这个四媳妇,毕竟不是她为儿子选的媳妇儿,可是都这么多年了,她也习惯了四媳妇的懒,她还是有优点的。
“你且不要说我是什么意思,你就告诉我你是什么意思。”
“娘,我自是……自是要和离的。”
她当然要和离了,不然她这两年为何去了永安寺,尤其是三嫂怀上的孩子没有了,她便想起前一世自己死的时候,还有秦楚那无情的模样。
每每想到他让她滚,滚出京城,她就恨不得咬秦楚一口。
于书燕再次肯定的说道:“娘,我要和离,你能再次弄到和离书吗?”
俞氏不说话,气得不轻,强忍着心头的怒意,劝道:“女子和离后多有不便,你于家眼下就你一个女儿,你大哥当兵去了,你父母总归要老的,将来谁都可以欺负你们一家,你这一份家业也未必守得住,你当真还要和离?”
于书燕苦涩的点头,她要和离。
俞氏见状,不说话了,朝她摆了摆手,叫她先出去,想来她得静一静,若是四媳妇与她秦家离了心,这样的人也不必留在他们秦家了,就早点走吧,免得看得生厌。
于书燕出了正屋,原本还轻松的脸上却是差一点儿落泪,可是心里却是很坚定的,她要和离的。
正在于书燕沉思着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了孩子,正是生哥儿,生哥儿歪着头打量于书燕,于书燕也看着他。
“叔母,你可是不高兴?”
生哥儿忽然这么一问,一双圆圆的黑的像墨似的眼睛看着她,一脸的天真无邪,稚嫩无比。
于书燕看到生哥儿这么一问,收回心神,点了点头,“是啊,叔母不高兴呢。”
生哥儿很快从怀里摸出一颗糖来,很是宝贝的紧,他毫不犹豫的将糖递到于书燕的面前,说道:“那叔母吃糖,这可是我母亲不曾发现的,是银叶姐姐给的。”
于书燕想笑,她在生哥儿面前蹲身,收起生哥儿的糖,说要道谢,于是抱着生哥儿,在他脸颊上吻了一下,生哥儿随即抱住于书燕的脖子,也在她的脸上吻了一下,脸颊上有口水,于书燕忍不住笑了。
“生哥儿最近可有听话?”
于书燕将他抱起,就往前院走去。
“我听话,就是银叶姐姐不怎么带我出去玩,我母亲成日在家里呆着,也不带我出去玩,我想跟叔母去铺里头。”
于书燕一听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且与你母亲说说,想来你母亲会同意的。”
这一下生哥儿高兴了,两人来到史氏面前,史氏对这个四弟妹的感情也是有些复杂,当年怪责了她,事后想一想也觉得自己太过偏激,后来她去了永安寺两年,她又有些过意不去了,到如今四弟对她不仅生疏,甚至对她也是有些埋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