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番外(148)

史秋英的话还是令秦安听着舒服的,瞧着三弟和三弟妹也是记挂着家里,原来是为了肚里的孩子,只要他们不要念着这商户的作派,他或许还是能瞒上一瞒。

秦安将手里的银子退回给史秋英,“你们辛苦赚下的银子就好好收着,到时生孩子指不定也是要花销的,只是你们也不能太过贪念这行商之事,我们秦家最注重的是名声,四弟在县学里读书,又是盛大儒的弟子,咱们不能拖他的后腿。”

史秋英一听,心里头很不舒服,可是面上却是一脸的感激,“大哥教训的是,我们绝不贪念的,这也是帮着我爹娘做些生意,等我孩子生下来,便不做了。”

秦安不收银子,起了身,交代史秋英好好照顾肚里的孩子,他这就回去回信了。

史秋英也没有留,看着秦安一走,她脸上就露出笑来。

待秦乐从街头端着一碗面回来,就看到柜台前站着的媳妇,可是大哥却已经不在,他一脸的疑惑,问他媳妇:“我哥呢?”

“回去了。”

史秋英的语气中带着欢喜,瞧着能安生好几个月,连着银子也省了,大哥果然实诚,比大嫂好太多了,而且大哥这人说话算数,既然没有发怒,同意帮他们瞒着,那就不是问题了。

秦乐却是呆呆地站在那儿,“大哥一路来镇上,许是连饭都没吃,你怎么不留着他。”

史秋英一听就不高兴了,“留着作甚,看你还有余银买面不成?下次大哥再来,你请大哥去酒楼吃便是。”

史秋英算着帐,秦乐将面放在柜台前,越发的疑惑起来,“大哥没有说什么?”

史秋英停下手中动作,顺手将那面碗端自个面前,嘴又馋了,肚子似乎又饿了,正好吃了这一碗面。

“大哥自然是生气的,不过看在我肚子里孩子的面上,大哥便同意了,咱们这几个月可以不回村里去,秦乐,你可得听我的,接下来几个月你在铺里帮忙,少出门,免得遇上村里上镇里赶集的村里人,将咱们的事传到婆母耳中去了,到时我可生气了。”

秦乐心情忐忑,大哥明明看着很生气,怎么转眼又不生气了,也没有将他拽回去,倒是奇事。

秦乐看着又吃上了的媳妇,心思一动,若是带着媳妇回去,恐怕不如在这镇上,媳妇想吃了就能吃上,瞧着这镇上还挺好的,赚了现钱了,买吃的用的都容易,也不必自己仔细去做饭。

于是秦乐也不多问了,接着在铺里头做起了生意来。

那秦安赶着牛车一路回到了桃花村,进入家门前,他还犹豫着不知道怎么说,一入家门,就看到自家媳妇与母亲在廊下做针线活。

俞氏抬头一看就看到了大儿子,却是没有看到大儿子将三房夫妻接回来,没好气的问道:“他们呢?”

秦安面色变了变,轻咳了一声,说道:“三弟妹怀有身孕,最近身体不适,弟弟在旁边照顾着,我瞧着三弟妹怀着孩子不方便,还是别让她回村里头来了,等孩子生下来了再回来也不迟。”

俞氏一听,气上了,将手中的针线往竹篮子里一扔,怒道:“你啊你,叫你上镇上喊两个人回来都不成,我秦家的儿媳妇,我秦家的孙子,岂能在岳家生孩子坐月子,这岂不是要让咱们秦家人丢大脸的,要是外头的人知道了,还不得笑话我了。”

俞氏气得不轻,秦安却是劝道:“娘,当初二弟妹怀了身孕,二弟妹的身子比三弟妹结实的多,相较于这些规矩,不是孩子更重要么?娘,只要咱们秦家的孙子平平安安的,就别理会这些了。”

说起二房的孩子,俞氏脸色一变,气消了大半,老二媳妇的身子很结实,她自是知道的,可是孩子也没能保住,如今三房好不容易怀上孩子,若是留在镇上能让孩子平平安安的,或者她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这样一来,这村里头的人一但知道,那定是要说她的了。

俞氏很犹豫,这可是秦家唯一的头孙,再说头开好了,以后的孩子也能平平安安的,想着二房的那个孩子,便是俞氏心头的刺。

秦安见母亲不说话了,于是接着劝道:“娘,我瞧着三弟妹是真的不舒服,孕妇最忌来来去去的不安生,不如就这样让三弟好好陪陪,这春耕之事,咱们家多请一个长工便是,不成,我跟二弟多做些,大不了早起下田便是。”

第206章 诗会

俞氏一听,心思也动了,其实春耕固然重要,也不过是多请个长工的事,重要的还是儿媳妇要在岳家生孩子这事上,可是也正如大儿子说的,孕妇挪来挪去的对肚里的孩子不好,这个头得起好。

俞氏板着脸说道:“你们做大哥大嫂的就惯吧,别把三房的给惯坏了,以后可不准再这样,以后要是还有哪个媳妇学这个样,我必定不饶。”

俞氏朝旁边的毛氏看了一眼,接着又朝二房的门看去一眼,语气说得有些大,显然是说给这两个儿媳妇听的了。

秦安见母亲不生气了,松了口气,连忙应和,“娘说的对,以后她们都不会的,我也不会准的。”

俞氏一听大儿子接了话,也就不再说这事儿了。

旁边坐着默不作声的毛氏却还是忍不住抬头看了自家丈夫一眼,心里头不是滋味儿,就知道出头,好了三房,自己还得受苦,改日下地太久,腰酸背痛的时候还不得她来按按,帮他抹药膏。

那边刚回屋里休息的吕氏自是听到了院里的对话,想起自己的孩子,心头如刀割一般,想到自己的娘家,再想起三弟妹的娘家,心里头便不是滋味儿。

他们吕家,她是回不去的,想去吕家养胎,恐怕做事比在秦家还要多,可是三弟妹不同,娘家给了她这么多的嫁妆,一年到头来请村里的三丫头帮忙,也不必自己动手,如今养胎还能回自个儿娘家吃好的喝好的,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秦家院里倒是消停了。

县城东城区的柳树街小院里,于书燕吃过早饭,便一家人往望兴街头去了,于家布庄一开铺门,生意便来了,羡慕死旁边的商铺。

于书燕在柜台前整帐本,有两位贵夫人带着女儿进来,显然是老熟客了,上前便坐在那小八仙桌前,拿起上头的布版便看,一边看一边问道:“于东家,可有新款?”

于书燕看了一眼几人便认了出来,说话的这一位正是刘夫人,便从柜台前出来,来到刘夫人身边介绍道:“新款的布倒还没有来,不过有样好东西恐怕夫人也用得上的。”

于书燕的话勾起了两位夫人的好奇心。

于书燕来到柜台后从里头翻出一个红木盒,便来到八仙桌前,她将盒子打开,那刘夫人便倒吸了口气。

两位夫人立即起身上前细看,一看就是识货的。

于书燕安静的坐在那儿,耐心的等着两人。

刘夫人看出了名堂,小声说道:“营州来的?”

于书燕却是笑了笑,接着摇头,“我不懂货色的,就是有个人在我这儿寄售,货不多,那人家中是官眷,瞧着是个大官,我自然也不好打听不是。”

刘夫人一听直点头,“也对,不知有多少货呢?我倒是想多买几支。”

于书燕起身又拿来五个盒子,一共六支,她只好说道:“眼下寄售的只有六支,过几日或许还有货,不过没有这么快,你们若是想要的,我过几日得了这东西,便找人去告诉夫人。”

“只是这货有些来路,你们自个儿用就好,可别露了出来,将来怕是要惹上祸事。”

两位夫人一听连连点头,“你说的对,此物可不能让别人看到了,瞧着量也不多,又如此金贵,自是不会给别人用的,要给也是知根知底的,于东家大可放心便是。”

于书燕笑了,顺手将这六支参卖给了两人,这两位夫人还叮嘱身边的女儿,千万别说出去,又巴接着于书燕,以后若是再有货,一定要告诉她们,她们一定收就是。

两位夫人心情好了,顺手也买下好几匹布,然后才离去。

一直守在外头看着的小石头这会儿进来,看到于书燕,两人都笑了起来,发现越是这般神秘,这些夫人们连价都不会还的,她说多少便是多少,再加上她也不出高价,很是实诚,两位夫人就更高兴了。

“燕子,原来还可以这么卖,倒是涨了见识。”

上一篇:剑客下一篇:天才少女游江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