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燕却自己赶着马车回了西市小院。
此时的西市小院,石家兄妹也守在这儿不曾回村里去,婆母俞氏和毛氏也是坐在堂前等。
听到马车的声音,俞氏立即起身出来相迎,俞氏一脸憔悴,看到于书燕像抓住了救命草,连忙问她家四儿如何了,于书燕便将今日所见告诉了她,俞氏一听,却是哭出声来。
“这县城里的子弟果然不是好东西,以后四儿再也不能与他们结交了,也是我老糊涂啊,当初四儿是不愿意去的,是我催着他去的,一切都怪我,我当时若不坚持让他去就好了。”
于书燕见俞氏泪流满面,还有些站立不稳,便叫大嫂毛氏将俞氏回屋里休息去,奔波了一日,她也乏了,便进了东屋。
石梅却在此时从厨房里端来热水给于书燕洗漱。
于书燕靠在软榻中,一脸的疲惫,事实上现在满脑子都是义庄里忤作剖尸的场景,不知不觉,脸色白了,又想吐了。
石梅见她这么疲惫,有些心疼她,劝道:“燕子,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姐夫会平安归来的。”
于书燕却是叹了口气说道:“马颉这人按理不会是这样的人,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这么做了,想来接下来马家和孔家一定会与胡家相斗,我就怕秦楚成了那个被垫背的。”
这一夜于书燕睡得很不安稳,已经有好久不曾梦到前一世了,没想到这一夜却又梦到了她被劫匪杀了的时候。
第二日清晨醒来,天已经大亮,于书燕惊了一跳,她连忙从东屋出来,就闻到了院里的食物香味。
俞氏此时坐在廊下,一直盯着东屋看,见她醒来,连忙朝厨房喊去,“老大媳妇,将吃的端出来,老四媳妇这一日奔波,得吃饱了出门才有力气。”
于书燕有些错愕,俞氏这种无事献殷勤的模样,不必说,也是想着她去想办法救秦楚了,只是她不好再说出来,所以才以这种形式催着她出门了。
此时厨房里的毛氏连忙端出热气腾腾的面碗,于书燕也不客气,很快将面吃完,抛开心头的烦心事,便出门准备去牢里见秦楚去。
石家兄妹得见,今个儿也不去码头卖烧饼了,两人一同陪着她出门,俞氏看在眼中,随他们一同前去。
而此时的县衙牢里,知县齐百生思虑了一夜,请来了贾县丞商讨了一下,接着便直接去了大牢。
牢中被关了一日一夜的秦楚和胡耀两人越发的狼狈,此时齐知县亲临,原本靠着墙壁休息的两人立即坐起身来相迎。
齐知县朝左右两边的护卫看去一眼,他们相继退下,接着齐知县进了牢门,也不顾里头的脏乱,便在唯一的一张凳子上坐下,目光沉着的看着两人说道:“你们两人身为我庾县的秀才,正是我庾县的希望,只是你们怎么就遇上了这样的事来,此事透着蹊跷,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秦楚听到齐知县这话,就知道此案有回旋的余地,于是说道:“大人,我与胡兄绝不可能做下这样的事来,所以此案可以细查。”
然而齐知县却是叹了口气,“不管如何,你们的案子不能立,如今马家和孔氏对我施压,我昨日并没有将此案立案,想来再拦他们两日不成问题,可是你们可有线索?”
“昨日秦秀才的夫人同忤作去了一趟义庄,又发现了新的线索,据我估计,此女并不是死于你们二人之手,而是事先受过重刑,早已经断气,可是凭着尸体的僵硬程度,时间上却是对得上的。”
齐知县这么说着,秦楚却道:“待我见过我夫人,我便知道此案能从何下手,大人,您只需给我夫人两日的时间,她一定能查得出来。”
齐知县一脸惊讶的看着他,那边胡耀也是惊讶至极。
第143章 将错就错
“你让一位妇人去查案?”
齐知县以为自己听错了。
秦楚却是点头,甚至还一脸自豪的说道:“我家夫人虽不懂琴棋书画,但她却有急智,此事交到她的手中,我信她,只需大人再为我二人挡上两日,此案必定能破。”
秦楚如此笃定,反而勾起了齐知县和胡秀才的好奇,既然如此,正好齐知县也不能声张,动用衙里的捕外自是惊动了外头,而胡家人除了直接让知州出面,最后还不是要齐知县将案查出,与其这样,便是谁也不惊动,交给秦秀才的夫人去查清此案,不知不觉中将此事解决了,也不影响两人的名声。
齐知县见秦楚如此肯定,于是便将此事交给他办理,在齐知县离开大牢时,于书燕便拿了主簿的令牌进了牢里看望秦楚来了。
跟着于书燕一并前来的还有石梅,石梅手里提着吃食,顺带的还给两人带来了衣裳给两人换洗。
秦楚一边吃着面,一边听着于书燕说昨日的发现,虽然于书燕觉得在他吃东西的时候讲这么多会影响他的食欲,哪知秦楚却像个没事人似的。
眼下时间紧迫,只有两日的光景要将此案查出来,先前秦楚揽下这事,还不知道义庄所见的细节。
如今听于书燕说完,秦楚便说道:“要查清此案也不难,难的是马家恐怕已经将先前施刑的人全部已经处置,不会留下活口,此事是必定想栽赃在我们头上的。”
于书燕一听,脸色变了,想了想说道:“秦楚,你说此事会不会孔氏动的手,你看这丫鬟身上的伤口,一看就是内宅妇人的手段,依着马颉的性子,如果有意将此事栽赃在你们的身上,大可不必事先动刑,我瞧着这杏儿长相漂亮,天生媚相,如若是孔氏动的手,那么此女指不定跟马颉有关。”
于书燕话落,胡耀和秦楚都呆呆地看着她,半晌两人都忍不住惊呼出声,胡耀说道:“嫂子,你就像亲自看到了整个过程似的,太厉害了。”
秦楚却道:“燕儿的猜测也有道理,如果真的如你所说,此事就解释的通了,我记得马颉有一段时间不能出门,许是被孔氏给打了,此事查起来不难,倘若是被孔氏打了不能出门,那为什么要打他?”
“假设是为这丫鬟的事,孔氏对马颉大打出手,然而马颉不能出门,养好了伤后他出门,首先便去找了胡兄诉苦,然后两人来我家喝酒,这么算着时间,燕儿,你昨夜看到的那些伤口,估摸着要多少日才能有这么重的伤?”
于书燕一听,仔细一回想,于是又记起前一世那嬷嬷说的话,如果对一个人施刑,还不被人发现,既能让对方痛不欲生又能一点一滴的折磨死此人,那么必定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而每天折磨一点再将她养好一点,接着一点一点的侵入她的骨髓,直到最后痛死为止。
于书燕这么想着,说道:“大约也得半个月之久吧。”
秦楚立即看向胡耀,胡耀回忆起来,自上一次写下美人赋算起,中间便有十日不曾见到马颉。
“嫂子这么一说,那么就对了,时间上对得上,想不到嫂子如此见识。”
于书燕被胡耀夸还有些不好意思,她有着上一世的记忆,自是知道的多些,若是凭着她现在的年纪,哪会知道这么多。
秦楚却接着分析,“那么马颉必定也知道此事了,眼下知道的人被处置了,但有一人绝对不会。”
“谁?”
胡耀和于书燕都看向秦楚。
秦楚但说道:“马颉的书童。”
那个个子矮小,像个受气包似的书童,他一定知道一些内幕。
正好此时有人过来催促着于书燕该离开了,几人商量的事也落下帷幕,约定好明个儿于书燕再来。
于书燕出了牢门,到了外头,方觉得这太阳是如此的温暖。
石泉赶着马车等在老树下,看到两人,便问秦楚情况如何,秦楚看着精神,而且于书燕得知齐知县不打算将他们两人的事立案,心情大好,于是跟石梅上了马车,便直接往马府去了。
这一次他们的马车不靠近马府,却是隔着马府不远处,静静地等着马颉和书童露面。
不过在几人到了马府外,却发现马府外的护卫变多了,似乎马府也变得紧张起来,难怪马家和孔家要催促着齐知县立案了,他们这是心虚了吗?
于书燕在马府外等了一个上午,也没有遇上马颉带着书童出门,她担心万一胆小的马颉这几日都不出来露面,岂不是这案子无法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