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来的如此简单、随意,秋家的女孩没男孩子那么讲究,小名很随意。
比如,大堂姐秋菊,小名就喊她小菊,秋兰喊兰兰,秋玉因为痴傻,直接叫玉头,好像是方言喊小名都有个尾音,便把原来的玉丫头去掉了丫,成了玉头儿,每次听长辈喊她玉头儿,秋梧桐觉得他们是在呼唤芋头。
轮到秋梧桐时,她很庆幸他们没叫她小桐、桐桐或者桐头儿,她不敢肯定要是小时候家里给她取桐头这名,长大后她会不会去炼个铁臂跟他们掐架?
还好,他们给她的小名叫秋秋,以姓为名,虽说她的小名更随意,但也总比桐头好。
小时候,叔伯长辈们偶尔还喊几声她的小名,长大后都叫她梧桐,秋秋什么的早已过去式,不像秋云贺他们几个男孩子,小名比大名用的多了,永远都是进行时。
食堂老板的昵称还挺亲切的,让她有种被长辈关心的感觉。
“你弟也在这学校读书啊,那他叫什么名字来着?”食堂老板先冲甘红点点头,接着搁下垃圾斗,一边取下肩头的毛巾擦手,一边问秋梧桐。
“嗯,今年才来,叫秋华丰,大叔以后遇到可得多给他打点饭”,秋梧桐强笑道,这情况若是搁在平时,她肯定跟食堂老板撒个娇卖个萌,请他多照顾秋华丰,此时,她却没这个心情。
“秋华丰,秋华丰,想起来了,呐,来了”,食堂老板小声念叨两遍秋华丰的名字,显然是在想脑海中秋华丰的样子,他刚想起,就看到秋华丰和秋云贺两人跑了过来。
“大叔,表姐,四姐”,秋华丰跟秋云贺跑来后给人一一打招呼。
食堂老板点点头,看几人有话说的样子,没再开口,也未离开。
“表姐,壮壮还不知道,现在他班主任也不在,怎么弄?”秋云贺单手插兜,另一只手抓住头上短发烦躁道。
“我今天根本就没见过大表哥,上午没有老班的课,她估计下午才会来,没她允许走不了,真是!甘明这办的什么事儿?”
秋华丰一脚踢在地上,嫌恶道。
明显秋华丰生气了,直接连名带姓的叫甘明。
“唉,老大那样子,真是……信他还不如信猪呢!算了,我都懒得再说他,你能跟其他老师请假吗?”
甘红拉了一把秋华丰,让他先静下来,这消息对他来说确实很突兀,不像秋梧桐和秋云贺,已经有了一夜时间缓冲!
“没用的,学校专用假条在老班手里,手写的门卫不认,这事四姐知道,你们怎么也不找个靠谱的人通知我?”
秋华丰说完又是狠狠一脚踢在地上,发泄情绪。
秋老二家跟奶奶住挨着,不像秋梧桐家,跟奶奶家隔了几户人。
秋老二常年在外务工,覃氏喜好打牌,秋奶奶没少带秋华丰。
秋华丰平时家里也没人玩,经常呆在奶奶那跟秋梧桐、秋华阳玩闹,秋奶奶看顾着他们,吃饭都得父母来秋奶奶家找人。
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亲近不少,只是秋梧桐依然不喜欢秋华阳,跟秋华丰关系倒是挺好,两人之间有点亲生姐弟的感觉。
秋奶奶去世,秋梧桐三人的感触怕是比秋云贺他们深得多。
秋华丰如此恼怒甘明显然是受到这个消息的冲击,一时愤懑而已。
“嗯,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模仿假条,用特制的假条,主要是门卫那边,没有正式假条,他肯定不放人”,秋梧桐无奈道,门卫处不放人是怕担责任,他们若不经班主任允许放学生出去,万一出了事情,倒霉的肯定是他们。
“你们要不要给他班主任打个电话?我有她的手机号”,食堂老板忽然插话道。
“要,要,麻烦老板了”,甘红直接掏出手机走向正在翻号码的食堂老板。
“找到了,他的班主任姓姚,你看……”
食堂大叔眯着眼瞅着手机屏幕,慢吞吞的递到甘红面前,好似要记下这个号码一般。
甘红记下手机号,谢过食堂老板后,几人一起去门卫室,甘红在那里给姚老师打电话请假。
门卫大爷跟姚老师通过话后,做了详细记录,又让秋华丰签字才放人。
几人到的时候将近十一点半,路过秋老四老家,秋梧桐四人下了车,老赵一个人去找地方停车。
还未到门前,秋梧桐便看到了门外墙两侧摆放的各种花圈、冥纸、纸扎的金楼等物。
门口吊孝的人来来往往,他们头上或者腰上系着白色的孝手巾,面带悲伤,远远的还能听到房子里传来的滔天哭声。
秋梧桐站在远处,不敢向前,红肿如核桃的眼再次不自觉的流下眼泪,呆呆的望着大门。
“先进去吧”,走在前面的秋华丰发现秋梧桐没跟上,转身一看,走回秋梧桐身边拉着她向前。
“你们怎么回来那么晚?甘明他们一早就到了”,在院子里发放孝手巾和麻绳的秋老二见到几人进来劈头盖脸的问道。
秋老二面容冷峻的站在一排桌子后,身穿白色孝衣,头戴孝帽,腰系麻绳,他旁边的桌子上堆满了一条条的孝手巾和成捆的麻绳。
“还不是你儿子那老大没通知到,我们去找他耽搁了一会,路上又堵了”,甘红伸手接过孝手巾和麻绳自顾自的系上。
“行了,爸,别说那么多”,秋华丰心情糟糕,不耐烦听他爸的牢骚,他倒是想早早回来,可惜……
说着话,秋华丰飞快的扯过一条孝手巾给一言不发只知道流泪的秋梧桐扎头上,他不会做孝帽,直接用白色孝手巾绕着秋梧桐的头围成一圈,用麻绳捆绑在她的马尾辫下。
“快去吧,见最后一面,鞋回头再换”,等几人都系好孝手巾,秋老二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进堂屋。
作者有话要说:求收藏~~~~
第19章
几人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堂屋走去,秋老四家的院子不大,平时站在院子里一眼能看到堂屋里的场景。
此时,堂屋门两侧跟大门口一样摆满了花圈,门内一排排高低不一的身影或跪或趴,白色身影在前面几排,后面都是戴孝手巾的人,起伏不定的肩膀昭示着他们的心情。
他们前方烟雾缭绕,火光冲天,看不清是谁趴扶在屋子中间的棺木上在哭,只能看到金晃晃的寿字。
秋梧桐绕过跪在地上的人,若木偶般机械的走到棺木侧面,无视烟熏眼睛的刺痛感和火燎脸颊的炙热感,噗通一声跪下,双手伏地,一个头磕在水泥地上不愿意起来,嘴唇颤抖,眼泪横流。
秋云贺和秋华丰一左一右挨着她跪了下来,秋云贺在她左侧,更接近棺木。
“根儿,你们三个磕完头起来见你奶最后一面吧”,跪在最西侧靠近秋华丰的秋老五擦着眼角沉声道。
秋梧桐闻言直起腰身,“嘭嘭”又磕了两个响头,然后直勾勾的抬头盯着棺木,像是要透过棺木看到里面的人。
不知过了多久,秋梧桐被秋华丰半拖半拽的拉了起来,屋内烧纸、哭喊的人都已出去,只有移动棺材盖的秋老大几兄弟和秋荣在。
秋梧桐抹了一把即将溢出的眼泪,又用袖子擦了一把鼻子,也不管鼻涕糊了半张脸,眼珠随秋老大他们合力移开的棺材盖而动。
不知这棺木是买的还是请人做的,秋梧桐记得奶奶自留的桐木曾经被秋华丰和秋华阳不小心烧掉了。
秋梧桐家乡习俗,家里自备老年人的棺材木板,等老人快不行了,提前请人做出棺材,除非人没的突然赶不及现做,一般都是自家人请人做。
秋奶奶的棺材木板准备的是桐木材质的,放在秋老二家过道的西屋里。
过道是门楼的通道,这里的房子都有庭院,庭院的大门成为门楼,门楼由一个过道和东、西两间屋子组成,东、西两间屋子连接庭院的围墙。
秋老二家门楼西屋是闲置的,里面除了几布袋粮食,别无他物,后来就把秋奶奶的棺材木板放在其中。
棺材木板贴着最西边的墙壁放的,跟粮食面对面。
一次大年初几的中午,大人们都在吃饭喝酒,秋华丰和秋华阳两人跑出门燃放烟花炮竹,不注意的情况下有几只会飞的炮冒着火花从窗口冲进西屋炸了,两人听见炮的炸声也就没放在心上。
他们会注意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炮不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