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黄月英要争霸+番外(92)

作者:倾宇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些人中,包括汉朝旧臣的后辈、魏蜀吴三家的大臣、儒家的士大夫、各地的豪族等。黄月英的很多行为,彻底触碰了他们的利益,比如均田制。

黄月英规定,男女老少,每人都能有三亩地,也只能有三亩地。这一规定,已经在华国施行很多年了,并没有遭到多大的抵抗,甚至很受欢迎。然而如今一统天下后,阻力瞬间变大。这些人或是造反;或是阳奉阴违,隐藏土地;或是不顾政令,任意开采山林、挖掘草地;或是用着华国的纸张笔墨,大肆抨击黄月英。

他们自认为正义,若是被黄月英处理了,反而成为英雄了。君不见,当年的伯夷叔齐自诩殷商百姓,不吃西岐的粮食,受到了上千年的美誉!有许多人开始效仿伯夷叔齐,誓死要与黄月英作对。

黄月英并非独断专行之人,对于旧时的那些官僚豪族,黄月英收了他们的土地,却按照比例赔偿了许多粮食,一部分人开始接受这个分地的规定。黄月英用了很大的精力,安排宣传部、农业部、将士们做了许久的工作,才平稳推行了分地之事。

辱骂黄月英的书籍言语,多如牛毛,堆积如山。有许多人,开始疯狂讴歌汉朝的统治,甚至想尽了心思,去洗白桓帝灵帝。桓帝灵帝,并没有宠信宦官和外戚啊,都是黄月英冤枉他们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大家都懂的。

因为这些带节奏的言语,甚至很多华国的旧民,都开始怀疑黄月英的心肠。有些新长成的年轻人,崇拜着曹操的热血、诸葛亮的才华,认为黄月英平淡无奇。

他们说,高产之粮、水泥等都不是黄月英带来的,而是周朝就有的。阴谋论说,当年大柳树村那场瘟疫,就是黄月英降下的,只为了统治大柳树村。能屠杀十万大军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当然,传到了后面,就说黄月英屠杀了上百万人。

自古阴阳有别,女子为帝,乃是颠倒阴阳,违逆乾坤,华国必将遭遇大祸。汉朝肯定能够重新崛起,就像东汉崛起一般。而黄月英,只能落个王莽的下场。

黄月英本不想对言论做处理,奈何舆论力量太大了,搞得人心惶惶,造成了非常不良的负面影响,动摇尚且不稳定的江山。黄月英本想让宣传部去运作一下,然而良莠不齐的消息太多,百姓跟本难以辨别。华国旧民,想去看看好的,却发现都是辱骂之语。

何均建议,为了天下稳定,焚书坑儒未必不可,把所有敢发出异议的人全杀了。这个方法肯定很有效,然而黄月英不愿意如此,这与她想要的自由理念不一样。

黄月英想出了一个办法,办了《辱骂刊》与《建议刊》,所有辱骂黄月英的文章,都只能发表在这两个刊物上,违者立斩。令张昭为《辱骂刊》为主编,司马懿为《建议刊》的主编,这两个人都视黄月英为死敌,天下之人不必担心他们偏颇黄月英,于是同意只在两本刊物上骂黄月英。这两个人也同意当主编,骂黄月英嘛,何乐而不为?

许多士大夫都想直疏心意,如今有了合理的通道,纷纷写文章骂黄月英,引经据典、言辞华丽、段子风趣幽默,读者看得很爽。

辱骂的文章太多了,导致这两本刊物都变成了日刊,卖得比报纸都火。

然而,人们慢慢发现,这些骂人的文章,开始没了新意。也有人开始发现,这些文章没有道理也没有礼貌。某些人开始恢复理智,回家去问了祖父母,高产之粮确确实实是由女帝陛下带来的,水泥也是;华国受灾时,女帝陛下与百姓们同吃同住,甚至还为百姓们打饭盛汤。

他们才想起来,女帝统治之前,家中根本吃不起饭,因为女帝陛下苦心经营,大家才有了幸福的日子。原来,以前许多人家卖田卖地,沦为奴隶。是女帝陛下下令,不承认私人田地买卖,不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许多人才重获了自由。

原来,曹魏的田地赋税高达六成,并且还逐年递加;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是强制征兵的,还没有薪水。

这么想来,女帝陛下简直太完美了,寰宇第一人啊。不出三个月的时间,《辱骂刊》就没人看了,《建议刊》的销量也大减。有民间学士,自费办了《女帝治国史刊》,销量居高不下。这才发现,他们在女帝陛下的带领下,做了多么热血沸腾的事情,创造了许多亘古未有的奇迹。啊,生命太美好了!

早朝时,何均感叹:“陛下这一招,真是太妙了。只是辱骂的书籍太多了,委屈陛下了。”

黄月英笑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朕想要天下之人随便骂我,却不恨我;若是天下之人不敢说一句坏话,却内心恨我,恨不得我去死,那才最可怕。说来不怕笑话,朕暂时没勇气去看那些《辱骂刊》和《建议刊》。”

这段话,隔天就出现在了《女帝治国史刊》中,百姓热泪盈眶,内疚于前番对女帝陛下的不理解。哪个皇帝能有女帝陛下心胸博大,仁慈为怀?女帝陛下的心,始终和他们百姓在一起啊。有这种女帝陛下,是他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幸运。

谁再敢说女帝陛下一句坏话,他们就会去拼命!

黄月英得了万民之心,张昭等士大夫非常悲愤。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打算旧事重提。抛下《辱骂刊》,专注于《建议刊》,建议女王陛下封王封侯。还特意提了袁漾、何均、徐逍、郑软儿、郭集等,大夸特夸他们的功劳。

假装忧国忧民,说华国太伟大了,需要安稳长久的王朝,才是百姓之福,女帝陛下之福。而安稳长久的前提,就是封王封侯。举例说明,周朝八百年、汉朝四百年,都是因为封王封诸侯;秦朝郡县制,所以只有几十年。

这一次,大臣们不和黄月英站在一起了。每天早朝,都是说封王之事,当然也提到了皇位继承之事。

当所有人同时与一个人作对的时候,这个人心态是会崩溃的。黄月英就有些不行了,每天晚上睡不着,一直想着处理掉这件事情,精神状态变得很差。

后宫之中,黄月英、诸葛亮、黄智儿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黄月英问:“智儿想做皇太女吗?”

黄智儿点头:“智儿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做皇太女。”

黄月英克制住疲惫,点头:“智儿争气,阿母就放心了。明日早朝,阿母就下旨封你为皇太女。你不能忘记阿母多年教导,一定要爱护百姓。”

黄月英看向沉默不语的诸葛亮,这些天,诸葛亮基本是一言不发,只是勉强吃些饭,看些书。他心存死志,身子日薄西山,偏偏他行为不出差错,黄月英也说不得一句。黄月英吃着索然无味的饭菜,内心忍不住抑郁想哭。

黄月英压着内心的抑郁:“现在已经是黄历二十九年四月了,再过三个月,就是智儿二十岁弱冠生辰了。过完这个生日,孔明就出宫去吧,天地之大,去哪里都好。刘禅现在在合浦郡种柚子,孔明要想过去辅助他,朕没有意见。孔明若想娶妻生子,朕也不会干涉。”

根据史书来说,诸葛亮五十三岁死,就是今年。黄月英希望诸葛亮好好的,也希望他能恢复意气风发的那些年。

诸葛亮点头,若非黄月英胁迫,他早就出宫了,或者早就追随先帝而去了。

诸葛亮果断的点头,令黄月英心头一酸,差点没当场落下泪来。幼年时,常想象,若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定要一家三口和和睦睦,断不能想到有如今这步日子。

孤家寡人,皇帝逃脱不了的宿命吗?阿母蔡阿兰已经在去年离世了,黄月英很内疚。阿母身子本来就不好,还看了那些辱骂黄月英的文章,气急之下,呜呼哀哉。阿母去前,大骂那些百姓。她的女儿,做了那么多,却落不了一句好。

黄月英常常在想,希望阿母九泉之下能够有知。那样的话,就能看见现在夸她的文章了。

温柔的阿母离世了,永远不会再关心她了;孔明也即将离开。她只有智儿了,黄月英低下头,眼中是没忍住的泪水。她年轻时,从不落泪,现在这是怎么了?

黄月英暗中集聚很大力气,整理了下情绪,重新喜笑颜开,抬起头来:“智儿可有喜欢的人?”

黄智儿摇摇头:“没有哎!”智儿这孩子,自视甚高,轻易不看上别人的。

上一篇:霸总的黑月光下一篇:暗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