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苞曰:“汝乃小辈,吾不与汝搭话。回去唤司马懿和曹真出来,与蜀华联军决一死战。”
司马昭闭门不答,令士兵坚守城楼,非常安稳。
诸葛亮派人往城外打听,原来司马懿与曹真起了纷争,司马懿说要固守,曹真说要以攻为守,屡屡打压司马懿,夺其兵权。司马懿很生气,留司马昭守城,回京告状去了;曹睿下旨责骂曹真,曹真赌气之下,居于都督府不出,只让司马昭守城。
张苞嘲笑:“曹魏真乃鼠辈,不等外敌来犯,便先内讧起来了。”
诸葛亮暗自叹息,张苞勇不及其父,智商也跟不上。张飞粗中有细,张苞粗中还是粗。
姜维去据东吴,马谡已经身亡,黄智儿正在后院写作业。只剩下郑软儿、鄂顺、张苞这些人,脑子一个赛一个不好使,没人抬轿啊。诸葛亮有一种英雄无知己的感觉,只能自己点破。
“司马懿非气量狭窄之人,此番诈称不睦,是有计谋啊。”诸葛亮明言。
张苞等人这才反应过来:“有何阴谋?”
诸葛亮心惊:“诈称不睦,只为了掩饰司马懿不在城中的真实理由。司马懿此刻只能是去东吴,从东攻打巴郡!”
张苞大惊:“巴郡若破,大汉无立足之地也!”
诸葛亮鹅毛扇摇得快:“为今之计,只有急取长安。司马懿出走东吴,四面城中必然空虚。魏延将军带兵八万,从西面绕过祁山,去取陇西。陇西并非要塞,守城之人不会多,魏延将军攻城要不疾不徐,使陇西之人必须求助,就近去请渭滨兵士;吾与郑软儿将军、鄂顺将军,领华国二十万大军,连夜奔赴渭滨,只等渭滨兵士一走,立马夺城。”
张苞急问:“其他将军都有任务,只有末将和潘西尚无呢!”
诸葛亮继续道:“张苞回去汉中,与蔡瑁将军领兵十万,速去支援巴郡。不求其他,一定要保证陛下和皇后安全。”
潘西问:“那末将呢?”
“潘西将军引兵五千,每天大开街亭城门,当做疑兵,乃为空城计。此处拖着,曹魏才不敢南下。”
潘西腿都有些软:“五千兵!可末将会慌张,肯定会被看出破绽。”
诸葛亮曰:“齐芳芳大人即将抵达汉中,可让她同守街亭。齐芳芳大人气场强,临危不乱,必能吓破敌军。”
潘西转念一想,很有道理。齐芳芳大人说着演技不好,其实就是个戏精。
各军吩咐完毕,各将军回去点兵点将了。
郑软儿留下问:“诸葛丞相,行军危险,小公主留在汉中吗?”
诸葛亮曰:“智儿有主见,吾去问询一番。”
晚上进屋之时,黄智儿叼着钢笔盖子,正在演算概率习题。听了诸葛亮的安排,曰:“智儿愿意陪潘西将军、齐芳芳姑姑,共守街亭。”
诸葛亮笑得欣慰:“为父所料不错,智儿真是有勇有谋,选择了街亭。”
黄智儿笑得鸡贼,眼角微翘的弧度都与诸葛亮一致:“智儿每天高坐街亭城楼,曹魏兵就会以为城中兵多将广,不敢妄动。”否则,如何敢以华国公主犯险?
诸葛亮从宽大袖袍中拿出一个袖珍弓箭:“然而街亭终归危险,此乃为父所创的诸葛连弩,能一次连发十只□□。诸葛连弩尚未来得及量产,只有此一把,智儿带好,以防万一。”
黄智儿满目惊叹的抚摸:“这也太神奇了,阿父放心吧,女儿会帮助将军们守好街亭的。阿父此去渭滨,也需要小心才是。”
诸葛亮治军严谨,调兵遣将速度飞快,明晨就要发兵四方了。
守街亭这些天,众人每日心惊胆魄,就齐芳芳一人,非常淡定。每天去城楼上弹琴唱歌,偶尔表演一个辣舞,晚间时候,还会扛着锄头,出城种植玉米,悠闲自在。若非守城之人多是华国兵,齐芳芳早被骂死了。
黄智儿很佩服齐姑姑的胆量,真是大将之风啊,难怪母亲如此重视她。
齐芳芳很犀利,是带刺的玫瑰,黄智儿却莫名很喜欢和她待在一起。但黄智儿注意到,齐芳芳此次去华国回来后,精气神好像有些弱下去了。黄智儿敏感的觉察到,齐芳芳好像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黄智儿总是缠着齐芳芳,问阿母和华国的现状。以前不觉得,现在看到从华国过来的人,总感觉那么亲切。
齐芳芳说,女帝陛下很好,华国台风灾难的伤痛也彻底过去了,如今比三年前更加的富强繁荣,百姓的日子也更好过了。南中六郡的百姓们也归心许多,不少人都学会些汉话,与汉人的贸易来往非常密切。
每个村庄都有了健身器材、休闲区域,这是真的吗?每个村庄的村长都是本村百姓们选出来的,这是真的吗?三年义务教育升级成四年义务教育,这是真的吗?黄智儿听得心花怒放。
害,都怪阿母懒得写信,平日信中都是些安好勿念,害她不了解华国的实时发展。
黄智儿正给母亲写信呢,突然听齐芳芳和潘西有事报告。原来是陈仓城守城将领孟达,暗自遣人来信,说要投诚蜀汉。
信中说,他当年是被刘备养子刘封逼迫,才不得已投降曹魏,现在天天后悔。孟达说自己是主动提议守陈仓城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回蜀汉。他愿意里应外合,帮助蜀汉夺取陈仓城。
黄智儿有些疑惑,问:“潘将军、齐姑姑有何看法?”曹魏可能以为阿父回成都或者汉中了,并不知道他如今可能已经到达渭滨。
潘西也疑惑:“可能是诈降吗?孟达本来是魏国将领,后来投降蜀汉,再后来又投降曹魏,如今怎么又要投降蜀汉呢?真是个心志不坚、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人啊。”
齐芳芳蹙眉:“无论是不是诈降,都要处理得当,万不可叫曹魏看出街亭和汉中内中空虚。如若街亭和汉中有失,曹魏又从巴郡后方包围,吾等退无可退。”只能死无葬身之地。
齐芳芳也觉得为难:“孟达因为曾经投降蜀汉,如今在曹魏总是遭到侮辱谩骂,也不得重用,确实很有可能是真的投降。如今要纳降,恐怕孟达会趁城中空虚,起坏心;若不敢纳降,也可能会叫曹魏起了疑心,看出空虚,趁机来战。”
黄智儿咬着笔头:“孟达是否真有投降之意,也很难说。若是诈降,目的是什么吗?难道是为取街亭?”这不和姜维那招一模一样吗?
可惜华国离这里太远了,真要让阿母发动数万大兵,来不及不说,蜀汉也不会让路。
潘西愁得眉毛打结:“纳降不行,不纳降也不行,可如何是好啊?”
齐芳芳叹气:“先拖着吧。写信给孟达,说诸葛丞相又回汉中养病了,街亭之事,全由大将军们做主。大将军们不敢擅自做主,要先写信询问诸葛丞相。让孟达稍安勿躁,蜀汉快马,三日之后就有答案。”
只要说诸葛亮还在汉中,曹魏就是忌惮的。
黄智儿补充说:“可请样貌相似的人,扮做魏延将军和义父,每日在城楼巡逻,以惊敌心。”城下远看,不能识别出来。
齐芳芳沉吟一下:“假扮魏延将军的人,只需要在脸上涂上均匀的红粉颜料。可假扮郑将军,就难了,没有几个女人有郑将军魁梧啊!”
潘西突然脑子灵光:“难道要用男人?”
黄智儿和齐芳芳笑得不怀好意:“嘿嘿嘿,好主意!”
潘西又问:“那三日之后,该当如何呢?”
黄智儿曰:“没有其他好办法,还继续拖着。”
第70章 诸葛亮夺长安
三日之后,孟达收到街亭的回信,孟达识得,是诸葛亮的笔迹。信上面大概说:蜀汉士兵忙于春耕,暂时没空攻打陈仓,让孟达继续潜伏;春耕之后,孟达里应外合,蜀汉立即攻城。此战,记孟达第一大功。
孟达很懵圈,对亲信曰:“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恶名,怎么会为了春耕,放弃攻城的大好机会?莫非有诈?”
参将曰:“也有可能是受华国的影响吧,听闻华国而来的齐芳芳,如今每天在街亭城楼下撒豆苗,种玉米呢。”
孟达骂:“学着华国那群娘们儿,每天只知道种田修路。诸葛孔明疯了吧,磨磨唧唧的?”
参军曰:“也不尽然,诸葛亮不出兵,可能是受了华国将领的拖累。听闻,每次会议时,蜀国将领都能和华国将领吵起来,互相轻视。手下士兵更是如此,黄月英给华国士兵发的饷银,是诸葛亮发给蜀国士兵饷银的十倍。若非诸葛亮管辖严格,许多蜀国士兵都会投入华国军营。同样的工作,不一样待遇,蜀华士兵矛盾非常激烈。”并非蜀国待遇太差,实在是华国士兵待遇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