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渔网里翻腾着,小船在河面上摇晃着,捕鱼的人张大嘴开怀的笑着,岸上的大人孩子巴巴的望着渔船方向,手舞足蹈……
河岸上,王保长找人编了好几个大型的竹篓筐用来装鱼,用绳子固定在岸边。
小船缓缓的靠岸,在岸上等待的捕鱼队村民赶紧拿来竹篓,把鱼装进去,沉到水里,保证明天早上鱼儿还是活的。
渔网不算大,这一网捞上来39条,个头都在四五斤以上,王保长更是乐的见牙不见眼。
“喜子,咱是不是再撒一网?”
“是的,保长大人,我再去找找鱼群。”
说完,冯保喜牵起小七的手,继续往前走。
天黑之前,一共撒了三网,总共捞上来108条大鱼,冯小七在心里嘀咕,他们这怕不是捞了一座梁山吧!
大家拖着装鱼的篓子往村子方向去,路上已经将明天的活计都安排妥当。
捕鱼队员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对那些鱼儿小心翼翼,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不能有闪失!
回到河岸距离村子最近的地方,将竹篓绑在岸边的大树上,每个细节都检查清楚,生怕出任何问题,待一切确认无误后,才依依不舍的各自回家,明天一早还得卖掉才能换钱啊。
翌日一早,小七和二哥赶到岸边的时候,王保长和其他几个捕鱼队员都已经等候在那里。
“早啊,你们早就来了?”小七笑眯眯的和大家打招呼。
“可不是怎么,我最早来的,都快半个时辰了,我看了那鱼篓里的鱼了,都还活着呢!”老黑大叔高兴的对两兄妹汇报。
“我估摸着两个木桶怕是放不下,这不,把自己家的洗澡桶子拿来了,嘿嘿!”赵大叔笑呵呵的说。
“哈哈哈,你个赵老牛啊,你这装完了鱼,以后你家还能拿这个洗澡么?别洗的一身鱼腥味,猫见了都能咬两口!哈哈!”老黑大叔平时就爱开玩笑,这等机会岂能错过。
经他这么一说,牛车老赵仿佛才想起这似乎是个问题,可转念又一想,能赚钱最重要,洗不洗澡的,再说吧!怔愣了数秒,豁出去的笑笑道:“哎呀,管他呢,以后挣了钱做个新的洗澡桶就是了!眼下能挣钱最重要!”
众人都笑起来,谁说不是呢?挣钱最重要!
第22章
一个个跟打了鸡血的村民们很快把鱼分装在三个木桶里,一桶留在村里卖,两桶拉去县城卖。
第一次进城卖鱼,谁也不知道一天能卖多少量,所以这次等于是探路。
王保长和冯春木留在村子里,冯保喜说一条鱼卖20钱,他俩推着小推车,上面放上大木桶,挨家挨户的吆喝卖鱼,看看村民们的反应。
“保长大人,我们就出发去县城了,卖鱼方面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去卢大夫家找我大哥问问,他比较有经验。”冯保喜说。
“知道!知道!你们赶紧出发吧,时间不早了。”
冯小七坐在牛车上的木桶旁边,木桶上特意盖了盖子,防止牛车摇晃,有水溅出来。
因为有水桶,一行人走的并不快,一个多时辰终于赶到了集市。
这是冯小七第二次进城,明显比上一次来的时候热闹的多,天气转暖,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很是舒服,所以,很多百姓都出来溜达。
肉铺啊、粮铺啊、布铺啊、点心铺啊的,全都开门营业。
菜市场那里倒是仍不见什么绿色蔬菜,也是,现在才刚开春,又没有大棚、扣地膜,小七家的蔬菜种子还没种下地呢。
“老黑大叔,我们先放下一桶鱼在这边,你、东子哥、武子哥和小七在这边卖,别看小七年纪小,好歹是有经验的,有什么问题你们问她,我和赵大叔还有刚子哥去其他地方卖,回头我们回来找你们。”
被点名留下来的几人都点头应是,虽说没卖过鱼,好歹也见过别人卖菜的吧,吆喝呗,算账呗,收钱呗!这有何难?
冯小七前世就是个做销售的,都说做销售不能要脸,不然根本赚不着钱,在社会上没脸没皮的混了好几年,什么不好意思、什么抹不开面子,统统与她无关!
于是,就在牛车还没走出去多远的时候,二哥他们已经能听到稚嫩的童声热情高涨的喊着:“卖鱼啦!卖鱼啦!新鲜的大肥鱼啦!还活蹦乱跳的大肥鱼啦!一条只要20钱!便宜啦!便宜啦!”
捕鱼队的队员们加上冯保喜都一脑门黑线。
他这妹妹,要不要这么彪悍!
她是怎么喊的来着?一会儿他也得学着吆喝吆喝……
老黑大叔看着娇小的小女娃,回过神来,“哈哈哈,小七,你这……厉害!快,再喊一遍,我也跟着学学!”
小七清了清嗓,把两只小手握成一个小喇叭状,放在嘴边,开始叫卖起来:“卖鱼啦!卖鱼啦!……”
小七喊了几遍,其他人学会了,也跟着吆喝起来,一时间这热闹的叫卖声吸引了不少街上的百姓。
“哎,快来买活鱼啦!你自己选,你要哪条我就给你抓哪条,回家放上豆酱炖熟,好吃到你想把舌头都吞下去哎!快来买!快来买哎!”
冯小七又改了吆喝词,老黑大叔已经没精力去顾着学什么吆喝词儿了,有顾客上门,开始选鱼、捞鱼、收钱了!
最开始,还是真被这小女娃童真稚嫩的声音吸引,过来一看那木桶里游来游去的大鱼,条件稍微好点的,都经不住美食的诱惑。
“我要这条,哎哎,就这条大的!”
“哎哎,我要这条,对对,就这条!”
东子哥负责捞鱼、武子哥负责给鱼穿绳,方便顾客拎走,老黑大叔负责数钱,小七负责吆喝,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形势一片大好!
另一边,冯保喜他们一路走一路看,这边高档的商铺、酒肆多一些,小七跟他说过上次她和大哥进城去酒肆问过鱼的价格,他便想着这也是条卖鱼的门路。
将牛车停在一家酒肆斜对面,打开木桶盖子,冯保喜学着小七的叫卖吆喝起来:“卖鱼啦!卖鱼啦!又肥又大的鱼啦!……”
很快,有经过的百姓围拢过来探过脑袋看鱼,“果真是活的呢!”
“给我来一条!”有人已经下单购买了。
“好嘞!”牛车老赵赶紧下手抓一条大鱼,刚子给他递绑绳,冯保喜收钱。
三人也合作的颇有默契。
有一人开买,后面就陆续有人给钱,虽不如小七那边热闹,也让他们高兴的很,看来大家对这鱼还是很感兴趣的嘛!一转眼,装钱的钱袋子已经沉甸甸了。
冯保喜假装无意的扫了眼斜对面酒肆,这个角度正好能看到掌柜的在柜台上算账,他是特意选的这个角度,就希望能引起掌柜的注意。
在经过了一小波卖鱼高峰后,木桶前渐渐没了之前那么多的人,冯保喜并没有停止吆喝,继续热情洋溢的叫卖。
此时,已近中午,陆续有衣着光鲜的人进入酒肆,准备吃午饭。
这一点冯保喜是有所耳闻的:听说县城里的有钱人,一天是吃三顿饭的,早、中、晚,三餐,而不是像他们家一样,一天只吃两顿饭。
唉,他也想一日三餐啊,可是一来没那么多粮食可吃,两顿能吃饱就不错了;二来,都要下地干活,谁有空中午回来做饭吃饭啊,有那时间能多干多少活儿啊!
待晌午的饭点儿过去,冯保喜注意到酒肆里的小二动作明显的慢下来,应该是没什么食客了。
木桶里的鱼,数一数,还剩九条,牛车老赵扯开嗓子起劲的叫卖,一想到回去就能分到钱,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旁边布铺的老板踱着四方步过来,探出脑袋瞄了几眼木桶里的鱼,“嗬,个头还真不小!”
“当然,又大又肥又新鲜,你来一条?”赵大叔乐呵呵的招呼着。
“嗯,来一条!……这个,就这个!”
“好嘞!”
待布铺老板提着大鱼踱着方步往回走后,酒肆掌柜的终于出来了,与布铺老板不同的是,他并没有脖子后仰的踱方步,而是一副谦恭姿态快步行至木桶前,站定,朝木桶里看了几眼,又站直身子,温和道:“我在店里看你很久了,过年之前来问我收鱼什么价格,是你吧?当时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女娃。”
冯保喜微微勾唇,“店家看的没错,不过年前那位是我同胞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