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厨娘(穿越)(19)

作者: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小满看了看干货摊老板给自己的冬笋,不错,这冬笋看着品相俱佳,

小满心中暗想:这老板看来是下了本了。

仔细吹去浮尘,拿清水浸泡,与此同时嘱咐大花去买了原料回来,小满撸起了袖子,洗净了手,开始料理。

围观的人群俱是兴奋,不知道她要做出来什么好吃的。

小满让陈大婶买来的鸡肉和猪肉细细剁成肉茸,砂锅摊里常年备着鸡汤,这倒省事了,眼瞅着冬笋也发的差不多了,于是将其切成细丝,

只见小满纤手翻飞,手起刀落,冬笋被切得如同头发丝如许,人群发出阵阵惊呼。

那客商本来是立在一边一脸不服气,此时却也满脸不可思议。

切完笋丝后,将其放入锅中爆炒,爆香后再取鸡汤冲去上面的重油,再放入鸡高汤中小火微熬,直到鸡汤全部被笋丝吸收,

再捞出,放入鸡茸中拌匀。

这时候一锅快炒,倒入冬笋丝、木耳丝、火腿丝爆炒,

另一锅用大火烧锅,倒入鸡茸,撒上已经炒好的冬笋丝木耳丝和火腿丝,片刻功夫,已经是出锅,

小满盛入部分给了那客商和干货摊老板,另外的示意大花将店里拿来打包的蒲叶剪成小片,其分装几十个个蒲叶,在人群中分发,让大家品尝。

人群纷纷赞好,那北地客商,也脸红了,嘴上却仍不让步:“兀那干货老板,不跟我讲明白,又不是人人都有姑娘这般好手艺。”

众人听着都哄笑了,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向小满草草行了个礼。

干货摊老板急忙从自己的铺子里取出些干货物件,非要小满收下,

小满婉拒,谦虚说道:“这北地客商说的有些道理:这道菜看着简单,却唯有时常做饭的厨子才能把握。这道菜难点在于似简单,却极为讲究火候,若是烧锅了,鸡茸变成糊状,让人大失胃口,若是鸡茸和猪肉茸的比例把握不好,则口感太柴,食之无味。”

那围观的众人看着小满锅勺之间就化解了一场纷争,

又看着沙埚铺里有的餐桌上摆着的砂锅,都觉得新奇有趣,

再加上尝了小满做的鸡茸金丝笋,觉得小满手艺不错,有些有闲钱的,就招呼同伴坐下品尝。

白露和陈嫂也不走了,喜滋滋帮忙料理生意。

经此一役,小满的砂锅铺子名声大噪,时常有人特意来此地吃饭,排队。

小满又扩大了经营范围,卖之前在沅江的卤鱼杂面和雪菜肉丝面,再加上最近研制出来的糟虾糟鸭,特别是糟鸭糟虾,小满怀疑要被评为“州桥夜市最受欢迎的下酒菜”常有那的酒楼、酒肆里的经纪提了篮子来买,

如此辛劳,却也有高额回报,不到几个月的功夫,就赚了五十贯,陈老太喜不自胜,天天撺掇小满将隔壁的铺子也租下来,扩大店面。

小满琢磨了一下,砂锅铺子走的是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路线,现在的翻台率已经很高,

若是盲目铺开摊子,吸引的顾客总量并不会因此增加很多,反倒是成本要增加一年十贯的场地租金,会大幅度增加运营成本,所以不管陈老太怎么说,小满决定按兵不动。

眼下砂锅铺子的生意稳固的好,小满想到另外一件一直记挂的事情,那就是将立冬送去私塾读书,

此时立冬已经六岁,而由于家中贫寒,立冬一直到现在都没钱去私塾就读,只是在小满和栀娘教授下自学,如果再不就读,恐怕要迟了。

小满四下打听,开封府每个里坊按照,都配有官学,分为小学或社学,有开办教馆、私塾、义塾,除此之外,还有大儒们自己开立的各种书院。官方对于这些,都是容许的,只不过命令要求,教材是指定的。神宗禅让帝位后,与后重归于好,两人编订,删改了进学的教材。除了取士的君子六艺外,还开设了武学、律学、算学、医学、书学、画学,还增设一门科学,小满请教过,知道这糅合了后世的物理和化学,是些基础的学问。

第19章 辣白菜和热乎乎的锅子是绝配

经过考察,小满就决定让立冬就读附近的官学,束脩只需要两贯,文房四宝却要自己置办。

课本却比小满想象中贵许多,此时印刷术已经大范围推广,但由于印刷量较小,因此笔墨纸砚仍然很贵,士子多买便宜的福建货,

小满思忖再三,也买了福建产的书本。立冬高兴雀跃,捧着书本不撒手。

陈老太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给立冬缝了一身簇新的衣袍,陈大婶给缝制了单肩斜跨的书贷。

由于小满的辅导,立冬在家中已经看过童蒙须知,千字文,在学堂中也颇得先生的赞赏。

小满带着白露相伴去学堂周围偷听过,学问还是可以的,教授方式也不是很极端。

那教授立冬的教书先生,叫做骆以坤,住在离砂锅铺挺近的一条巷子里,

陈老太提篮叫卖的时候装作不经意跟街坊打听过,知道骆以坤是个勤学有礼的书生,一家人才放下心来。

小满自嘲这是前世听得各种老师虐儿的新闻看多了。

下午的时候,白露在家中煮卤汤,陈婶在将鸭爪、鸭脖子、鸡翅膀等浸入酒糟,

那一戟时常把洗好的各色原料拿了木桶装好,一桶一桶运过来,小满很怀疑他是找了祁府的大厨房,但并不拆穿。

陈老太说不在家中吃闲饭,坚持带着大花提着竹篮子去春江楼叫卖,栀娘边跟小满闲聊边晾晒菜干,

这是冬天来的时候要吃的各色蔬菜,这时候虽有暖窑,但都很贵,只有达官显贵人家才买得起,穷人夏天只吃些普通菜蔬,

而到了冬天,就只有大白菜和萝卜、土豆、胡萝卜这些窖藏的蔬菜了,极为单调,却也不便宜。

因此趁着冬天快到,急忙晒些蔬菜干,做些腌菜之类,等着冬天吃。

而小满在腌辣白菜,此时辣椒还未传入中国,家常的辣味调料正是小满上次去买的茱萸,

前一天清洗晒干好的白菜此时一瓣一瓣分开叶片,加上粗盐和茱萸反复揉搓,又加上白酒、冰糖和各色香料,

放入蒜蓉、姜末、韭菜段,一起放入陶做的小坛子里,拿个粗陶碗倒扣,算是做成了。

准备将坛子搬到阴凉地儿去,头一抬,门口站着一个人,正是许久未见的容二哥,

小满心中哀嚎,好不容易摆脱了这个跟原主纠缠不清的大男子主义妈宝男,却不知道为什么又寻了来。

小满装没看见他,小心拿起了坛子进了厨房。

容安见小满不理他,于是跟陈大婶行了个礼,说;“姑母搬了新家,我特来拜访。”

陈婶满脸堆笑,急忙唤了白露去倒茶。

容二示意身后的小厮将礼品放下,都是些时下流行花样的绢扇、逍遥巾、销金帽儿等各色玩意,看来给家中众人都准备了礼物。

容二却似有别的意图,他不喝水,直接跟陈大婶说:“我和小满本来就是姑表兄妹,何况家中自小就给我订了亲事,今日来,却是跟姑母商量我跟小满的婚事。”

小满在厨房里听见,怒从胆边来,随手抄起厨房里的一根烧火用的柴火,就走了出去,冲容安骂道:“我倒不知道还有这种礼数,直接寻了姑娘家门来谈这个,便是那无父无母的孤儿说亲,也是遣了媒人来。说是亲戚,我家在沅江边被流氓地痞欺负时你在哪里?!如今我们好不容易到了京城站稳了脚跟你倒来了?”

说着就挥起柴火,将容安和小厮都赶出了院门,栀娘也帮忙将他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搬出家门外。

小满用力摔上了院门,气冲冲继续去做腌白菜。

陈大婶小心翼翼跟到小满身边,她怯生生道:“那安哥儿是我找来的,他再怎么样也是我娘家。婆母如今每日里提着篮子叫卖,一月也能卖几贯钱,我却只会看摊子,之前婆母就嫌弃我,你嫁入我娘家,为娘的,总归多了一道撑腰的助力。”

小满内心中无限个白眼,一直觉得陈老太是这个家中最大的,盯着她不出篓子就行,

没想到一向又胆小,又怯懦的陈大婶,却是最大的猪队友。

她忍住内心的鄙夷,耐心说:“退一万步说,如今家中是谁挣钱你还看不出来吗?如果不是我的卤货好,奶奶有那么多钱赚吗,撵走了你,我不跟她算账吗?她虽然为人目光短浅,却还没蠢到得罪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