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她一点消息都得不到。
心疼这些伙计跟厨娘,更加心疼村里的老百姓。
新昌县土地贫瘠,能出粮都算不错,偏偏又被抢了一些。
如果不是有雷云氏那边救济,只怕新昌县的灾情,要比北昌县还大。
总之,大家都不容易。
陶佶跟林素熟识,得知她是因为这个才给的银钱,忙不迭说:
“东家这么做就见外了。大家来到客栈,就是跟客栈荣辱与共。虽然迟发了两个月,可也当给大家攒钱了啊。”
“是啊东家,你这……我们真的不好意思啊。”一个厨娘轻声地说着。
有一个开口,接二连三的就都开口了。
叶长林见大家这样,走上前,爽利的道:
“行了,东家给的你们收着就好。往后努力做事,踏实上工,就算对东家的回报了。”
众人听到这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再客气,道谢之后各做各事。
林素见状,满意的点点头,说:
“不错,有些管事的样子了。”
叶长林不好意思,挠挠后脑勺,憨憨的道:
“东家要是不累的话,我就带东家四处转转。还有……川……川子。”
叶长林以前在村里的时候,跟凌慕川两口子几乎没有交集。
偶尔还会嘴欠,拌拌嘴啥的。
谁能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如今……竟然在人家手里讨生活。
关键是,人家对他还不错,根本不记仇。
林素跟凌慕川交换了下眼神,点点头,道:
“可以啊,出去转转,正好回来吃饭。”
“好的,好的。”叶长林应下,赶紧去后厨吩咐陶佶做饭。
同石宇一起,带着林素先在客栈内部转悠。
由于新昌县气候的原因,二层楼阁根本建不了。
也不是建不了,是不能建。
主要的问题还在取暖上。
像新站屯那边,冬天屋里摆几个炭火盆就能解决。
可是在这边……
“……当初也想像其他地方一样,盖二层楼阁,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二楼全部都烧火……”
“根本不可能,再把房子给点了。”林素打断石宇的话,明白他要解释的意思。
看着改良后的套房,摸着圆桌,又说:
“这样挺好。烧柴总比烧炭要省钱,你们做的很对。”
“多谢东家夸赞。”叶长林松了口气。
一圈走下来,林素十分满意。
就算没有二层楼阁,房间、客厅、南北炕等所有该有的配备,全都有。
而且空间要比她看过的客栈还要大。
一方面是因为新昌县的消费低。
另一方面也是在尽量找回差距。
“……基本上就是西野家的商队会过来。刚开始一个月来一次,今年正月开始,几乎一个月就能有三支队伍过来了……”
石宇详细的讲述着团结沟客栈的生意。
林素听得认真,从后门出去之后,往北走了差不多一刻钟,就看到了他们俩一直提到的家畜圈。
据说是特意围了这么个地方,专门用来养猪、养鸡、养鸭、养鹅。
离客栈很远,而且还是下风口,夏天倒是不会影响什么。
进院之后,院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每天都会让村里一个叫钱叔的人过来打扫。夏天要收拾三次,就怕有味道。东家,现在县里、镇上卖的猪,都是从咱这买的,赚不少呢。”
看着叶长林高兴的样子,林素缓缓点头。
凌慕川瞅着“哼哧……哼哧……”吃食的猪,清淡的道:
“以前倒是听说你们家养猪,没想到你还真会。这是多少?”
冷不防被这么个人夸赞,叶长林有些受宠若惊。
忙不迭咽了下口水,说:
“看六……川……川子说的,好歹我爹当年靠养了三头猪养活了我们哥俩啊。这边是三十头,后面更多。加在一起差不多有百十多。”
“哎哟,那正经不少呢。”林素轻声附和……
第664章 身份悬殊
怎么都没想到,叶长林还有这技能,真是不简单。
“每天喂猪谁来?你亲自吗?”
“那怎么可能。”叶长林摇头,看着林素笑眯眯的说,“该怎么养,我都交给了钱叔,不过每天我会过来一趟。”
“我爹活着的时候常说这么一句话: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活物说不好,所以我就得盯着,一开始也闹毛病。”
“辛苦了。”林素柔声的说。
看了一圈下来,基本上客栈的鸡蛋、鸭蛋、鹅蛋是不用买了。
没少养,真的没少养。
更重要的是他们年礼、节礼,都不额外买。
直接给伙计、厨娘发鸭蛋。
腌好的咸鸭蛋,每人二十个,大鹅蛋每人十个,自给自足,相当划算。
“……罐头作坊这边做的可以,血肠作坊做不起来。基本上都是县里、镇上的酒楼自己消耗,所以做的并不多。”石宇一路带着他们看“产业”。
县里的酒楼生意一般,可以说都不如镇上。
“……也不知道那去年新开的德运酒楼的老板哪根筋不对,处处跟咱们对着来。宁可自损八百,也要伤咱们一千。”叶长林气呼呼的说着。
他跟丁广玉、戴喜他们不一样。
那些人,只管打理客栈就是,其他东西很少插手。
但是叶长林处处都跟着石宇,尽可能的学他的手段、本领。
不能说不本分,只是人家想的多,打算的长远。
更重要的是心态不同!
他是一个人,去哪儿都不是问题,那几个都成家立业,安家立户,很难再动。
林素瞅着他生气的样子,丝毫不介意的摇摇头,说:
“无妨。这样的恶性竞争就让他做呗,反正酒楼能开就开,开不了关上也无妨。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叶长林没说话。
石宇在一旁,幽幽地道:
“夫人,那酒楼的东家叫窦德跃。”
“啥?!”林素惊呼。
窦德跃,那她是太熟了。
想当初在宜昌县,酒楼开业送鸡蛋活动,他可是宁肯花钱也要把她辛辛苦苦弄来的鸡蛋砸碎。
以至于差点活动期间掉链子。
虽然知道他回来了,可没想到……
不对啊!
“去年什么时候开的?”林素追问。
叶长林蹙眉,想了一下,回答:
“年底吧,腊月初八的时候。”
林素没有吱声,看了眼石宇,后者只是耸耸肩,没有任何不对劲儿。
如此看来,这新昌县还有些……不简单呢。
团结沟之所以叫团结沟,是因为一条河沟把村里分成了好几份。
别看分了好几块,但仍旧连在一起,故而得名。
整个村里的北面这一块,都被石宇买下来了。
“……当初属下跟长林买这边的时候,村里人都在那看笑话。后来弄好之后,一个一个都不吱声了。原来这一片都是树,让人连根拔,全起了种在官道两侧。”
石宇边说边比划,林素再旁听着,能脑补些当时他们的不容易。
上了官道,往村里走走,土地跟其他地方是真的不一样。
就拿新站屯来说,家家户户的地,都连着,一片一片的。
再看这边,东一块、西一块,有的甚至就那么一丁点。
凌慕川揽着媳妇儿的肩头,看着眼前的一切,道:
“县衙那边,年前你们给什么了?”
“哼!”
说到这个,叶长林直接生气起来。
林素见状蹙眉,但也没有追问,只等他们俩慢慢说。
石宇站在沟上的木板桥,跺了两下脚,说:
“夫人,你看这桥怎么样?”
“挺好的。”林素点头,“这条沟挺深,夏天里面有水吗?”
“雨季多的话会有,平时很少。”石宇轻声回答。
手扶着桥栏,看着村里几户人家烟囱里冒的烟,轻声又说:
“年前给衙门那边本来打算送两头猪,五百个鸡蛋,让县衙的人自己分一分。没想到……县老爷亲自过来,说人多、不够。”
“两头猪还不够?多少人啊?”林素惊讶。
不说两头猪,还有五百个鸡蛋呢。
就打县衙一百个人,两头猪那就三百多斤快四百了。
一个人差不离三斤多猪肉,少吗?
叶长林拾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向桥底,恼火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