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养殖日志(28)

猡和蜂多了,养殖机器人、攀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也得增添,还得买那种高智能AI型,价格不菲。

总之,叶藜回过神的时候,她手里只剩下两万星币。

接下来,她还要继续收购四类蜂,争取在入冬之前,攒够八千巢蜜蜂。

白蜂、浣蜂、虎头蜂、翡翠蜂四个品类,天然可以抵挡猫眼棘的毒性,但它们的市场价格,却不是由这个特征决定的。

在其它养殖主眼里,它们就是酿蜜的蜂,没有额外的附加价值,叶藜趁着秘密还没扩散,全部买回来屯着。

四类蜂里,白蜂最便宜,每巢一千八百星币,浣蜂最贵,折价之后也要五千星币。

虎头蜂有些特殊,它是稀有蜂种,饲养的人不多,口味也很接近棘虫,既会采花酿蜜,又喜欢吃小虫子,很多人利用这个天性,把它们养在种植园里,吞食植株上的害虫。

棘虫遇到虎头蜂,都不是吃素的虫,互相忌惮,只要虎蜂喝足溪涧里的药水,不被猫眼棘的毒刺伤得太狠,平安回返的几率最高。

这种蜂的售价,比浣蜂便宜,比翡翠蜂贵,每巢三千五百星币左右。

叶藜粗略估算,想要开拓养蜂事业,她至少还得再花出去三千万星币,才能攒够一万巢四类蜂。

这还是蜂自力更生,买回来以后不需要打疫苗,不需要看护、投喂,否则开支还得翻倍再翻倍。

叶藜手中无钱,只能借钱。

怎么借?

原主生前挂失的产权证,终于补办回来了,可以拿去抵押贷款。

时隔半年,金叶养殖场早已不是一开始的那座养殖场,含金量和名气都蹭蹭上涨,粗略盘点家底,就有八百头仨月龄珍猡崽,三千头双月龄普猡崽,两千巢勤劳采蜜的四类蜂,都可以折算在抵押价里。

信贷员斟酌再三,同意给叶藜一千五百万星币的贷款额度,还啧啧羡慕她:

“小叶场主,你可真能干,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把金叶做成镇上的明星养殖场……”

猡兽养得好就算了,还会养蜂,黑石镇身为墨尔郡的明星养殖小镇,养什么星兽的都有,就是没谁专门养过蜜蜂。

伯特兄弟入驻以后,方圆上百里之内,都没人再敢养蜂,之前的那几家养蜂基地,搬迁得稍微慢一点,就会覆巢破产。

叶藜近在咫尺,毫发无伤,哈伦镇长都觉得稀奇,亲自过来巡视。

他对满圈的猡崽不感兴趣,直奔刚刚改造好的“蜂山”。

金叶和萝拉两座养殖场,都靠山临溪,清幽僻静,十分适宜养蜂,叶藜别出心裁,租赁两百台攀岩机器人,把一座横贯养殖场的大矮山,一点点改造成蜂山。

凿壁,铲土,移栽藤蔓,容易被暴雨冲刷的地方,还夯上大大小小的彩色卵石。

因为叶藜养的蜜蜂还少,只在东侧的山腰上,悬挂了一些AI蜂箱,全部利用起来的话,可以容纳十万箱蜜蜂。

哈伦镇长看得咋舌,指着山顶上的某片灌木丛,问叶藜:

“小叶场主,怎么会有那么多野生蜜蜂?”

叶藜微笑:“都是被猫眼棘花香吸引过来的,找不到空置的蜂巢,就自己在野外筑了巢。”

方圆百里,七八家养蜂基地,被伯特兄弟的棘园和棘虫祸祸得不轻,火急火燎地搬迁。

一忙,就容易出乱,何况蜂群是长翅膀的,不是想带走就能全部带走,几乎天天炸群。

很多落了单,又贪嘴惦记猫眼棘花蜜的蜂群,唿唿飞过来。

运气好的,凭本能发现了溪涧饮水的秘密,有样学样照此办理,躲过一劫,在金叶养殖场筑巢安家。

叶藜现在,只需要大量采购AI蜂箱,悬挂在蜂山显眼处,就陆续会有野生蜂群入住。

每多一箱这种野蜂,就节约几千星币。

哈伦镇长说的那片地方,有一块巨大的檐石,从耸立的山壁上凸出来,下方的三角区遮阳,挡雨,还避风,是蜂群筑巢的好地方,短短半个月时间,就冒出来二三十个大蜂巢,姿态各异,颇为壮观。

跟花钱买回来的四类蜂相比,这些野蜂熬过长途跋涉,躲过凶残棘虫,还能自己飞去溪涧饮水,智慧更高,品相更好,生命力更顽强。

叶藜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种好事情。

为了尽可能多的招揽野蜂,她频繁参加星殖协会举办的网拍,溢价百分之十抢购AI蜂箱,抢到了八千个,暂时够用了。

哈伦镇长四下巡视一圈,越看越满意,哈哈笑得开心:

“太好了!小叶场主,咱们黑石镇上,终于也有属于自己的养蜂基地了,伯特兄弟买下那么多养殖场,全部改造成种植园以后,有十几万亩,一年四季都在开花,你在他们隔壁养蜜蜂……”

方便,省钱,一本万利,气得伯特、伯尼兄弟俩捶胸顿足。

哈伦镇长这阵子,也受了这俩人不少闷气,看见他们吃瘪,笑声畅快。

但他今天来的目的,不是diss伯特兄弟。

看着金叶养殖场里乌泱泱的蜂巢,他几次欲言又止,强忍着没有说出让叶藜“分享”的话。

谁都知道,养殖是门技术活,独家秘技,密不示人。

就像伯特兄弟,他们掌握了种植猫眼棘的技术,无论镇上的养殖主们怎么旁敲侧击,都不肯透露半句。

他们这样做,除了败人缘,也没多大用处,因为联邦会种植猫眼棘的人,很多很多,这门技术不独属于他们兄弟。

叶藜,却是破天荒第一人。

整个墨尔郡,整个红星联邦,哈伦镇长从未听说过,有谁敢在猫眼棘种植园旁边,放养蜜蜂……蜜蜂!

叶藜猜到哈伦镇长的心思,呵呵装傻,反问他另一件事:

“哈伦镇长,我听克莱尔会长说,您有意在镇上发展种植业,避开产业单一的风险?”

“是啊,伯特兄弟俩虽然……闹出许多不愉快,但也真的给镇上带来一条新思路。”

黑石镇是矿墟之地,土壤不宜种植,这种情况下,哈伦镇长还倡议呼吁大家搞种植园,种植什么?不言而喻。

只能是猫眼棘。

伯特兄弟不肯传授技术,镇上有意改行的养殖主们,就自己抱团发展,重金聘请了一位星植研究所的老教授,手把手教大家怎么辨别矿墟,怎么勘测星璇,怎么改造土壤,怎么插杆育苗……

陆陆续续的,已经有五六家经营惨淡的养殖场,改养殖为种植,就种猫眼棘,跟伯特兄弟一模一样的品种。

如果他们能成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养殖主改弦易辙。

这对叶藜来说,算是个好消息,镇上的猫眼棘药园越多,她能养活的蜜蜂就越多,规避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伯特兄弟能放宽心胸,抛开嫉妒,认清形势,会发现叶藜饲养养蜂,对他们经营棘园也是个好消息,起码,不再需要他们浪费人力物力,天天给花朵授粉。

授粉这件事,蜜蜂才是最专业的。

哈伦镇长告别前,神秘兮兮地问叶藜:

“小叶场主,你打不打算申请行业补贴?”

叶藜疑惑:“行业补贴?是救济金嘛,我好像不符合条件。”

她接手金叶以后,养殖事业顺风顺水,没太多挫折,救济款这种好事,还是留给那些灭圈覆巢的可怜人吧。

哈伦镇长嚯嚯大笑:“小叶场主,补贴款跟救济款,那是两码事,救济款是救急用的,拨给养殖失败的那些人,补贴款是奖励,只发给特别出色的养殖主,我觉得你完全符合条件,可以打一份申请报告。”

叶藜微笑,有星币白白送给自己,还是奖励,任谁都会开心。

哈伦镇长察觉她经验不足,耐心地给她科普:

“小叶场主,优秀的养殖主不但能拿到联邦补贴,还能申请科创津贴,名目有很多,就我知道的那七八种,数额都很大……”

叶藜听得两眼冒星光,哗哗都是星币响,就堆在她脚下,弯腰就能捡到。

不怪她孤陋寡闻,是认知盲点。

原主是个星矿老板家的大小姐,不谙世事,从没想过开养殖场谋生,记忆里一片空白,叶藜身为“外星人”,穿来以后埋头赚钱,很多别人眼里的常识,她一无所知。

送走哈伦镇长,叶藜立刻打开星网,查阅自己能申请哪些补贴。

她喜形于色地模样,落在阿诺眼里,很不以为然,还泼她冷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