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大佬的娇美人[七零](91)

作者:牛奶巧克力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周承泽干脆搬了个板凳坐在门前,统一回复:“大家想搞副业的事情,那得大队部同意了才行,只要大队部发话了,林家还能不带着大家一起搞吗?”

林家终于清净了,但是周承泽这一举动,又给大队部的带来了一堆的麻烦事,把周和平给气的,晚上差点不让周承泽回家睡觉。

林家给闹了这么一场,个个心里都有些惶惶然。

自从自家‘闹鬼’事件以来,在村里就成了小透明的一户,住的地方又偏了点,平时深居简出,没什么人会关注。

现在,无疑成了村里的焦点了,随之而来的对他们来说,还是麻烦居多。

不过令苏桃没有想到的是,这小小的150块钱的影响,会大到惊动了公社。

公示榜出了两天后,公社革委会的人突然来林家考察,可把苏桃给吓了一跳。

她让林彦去开的门,想办法多拖几分钟,然后自己赶紧把家里显眼的好东西全部收起来。

来了好几个人,为首的是社长张革新,这倒让苏桃微微放心。

这人在书里很正派,是最支持女主事业的。

所以苏桃穿过来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求助于他了。当然这跟他下班后就住在隔壁的红霞村也有关系。

“苏知青啊,又见面了!”张革新非常亲和地跟苏桃打招呼。

“张社长好!欢迎公社干部们来考察指导!”苏桃把东西收好,淡定多了。

她热情有礼地招呼起各位公社干部,这会儿她也想明白了,今天这个事情,是好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订阅么么哒~9000更完~

第58章 考察

公社总共来了5个干部, 林彦领着人往后园子走的时候,苏桃落后几步, 悄声问周和平:“大队长,你怎么也不提前知会一声?”

周和平脸上都是喜色,“这可不怪我, 就是你家出的那个菌菇酱吧,在供销社出名了。公社里的干部也有人买了,这才引起了干部们的重视,这是好事啊苏知青。”

苏桃快速说:“实话跟你说吧周队长, 我家后院园子现在开荒开得有点大, 但我们也是为了给大队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一会儿你可得多关照我们一点啊!”

“什么?”周和平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懵了一下, 众人已经走到后院了。

这后门一推开, 众人就被这五、六亩大的园子给惊了一下。

周和平的脸色瞬间变得很精彩, 这是要他的老命啊!

当下,便有干部大声质疑:“周队长,你这是在让社员搞私产吗?你看这大院子肯定超过了林家的自留地面积了吧,还把篱笆墙围起来这么高,不就是心虚怕被人发现?”

那人表情十分严肃, 苏桃一听就有点不对味, 这人……有敌意。

这时另一个干部听了,也说:“林队长说得对,这就是在搞资本主义的那一套, 这是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周和平一慌:“这……这,我也……”

苏桃笑着打断他:“干部同志,您误会了,我们家的自留地确实只种了两分四厘的菜蔬,就在这一片。你们看这边,这一片是养兔子的基地,都是兔子爱吃的菜和草,再看这一片,是养羊的基地,这边的空地,是准备未来增加大棚用的。”

周和平愣了一下,立马大笑:“哈哈哈,没错没错!林家养羊和兔子,还有种菌菇都是跟大队签了责任书的。这点大队都是知道的,并且每隔几天就会有干部来这边巡视,怎么可能让林家搞私产呢?”

张革新:“责任书?”

“对……”周和平把生产组和责任书的事情简略讲了一遍,重点讲了苏桃那150块的副业创收。

干部们听了,倒是一个个连连点头,觉得这主意很不错。

接着,一开始说话就很不友好的那位‘林队长’又指着一大块空地问:“那那边的呢?”

他指的那里,其实是刚收获了一批花生的两亩地,苏桃继续睁眼说瞎话:“这边正准备向大队申请,作为优质杂交农作物的试验基地。”

周和平这时候超级警醒,一听立马道:“对对对!赵干部你们可能不清楚,苏知青的父亲是省农校的农技科研人员,苏知青跟着父亲也学了不少本事,所以我们也正在商量,让她在这边研究优质新品种呢!建这么高的篱笆墙也是怕别人一开始不理解,破坏她的试验。”

张革新笑着说:“苏知青不愧是伟大领袖派遣到咱们农村的优秀知识青年啊,要是所有的知青都能跟你一样给农村做贡献,那咱们国家的富强指日可待啊!”

张革新都给苏桃戴了这么高的帽子了,其他干部虽然还有点疑惑,也暂且按下不表了。

苏桃笑说:“张社长真是谬赞了,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不如咱们还是去看看菌菇房吧?”

众人这才走向用塑料大棚搭建的简易菌菇房,周和平落在最后,悄悄抹了一把汗。

这苏知青、这林家,可太能搞事了!

众人进了一个简陋的塑料大棚,立刻就觉得里面温暖如春,蔬菜大棚他们都是种过的,只是从前没想到菌菇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更加没想到菌菇种植也能成功。

张革新看到那6层的架子,顿时眼前一亮。

“倒是我孤陋寡闻了,还不知道,原来东西还能这样种?”

苏桃笑着说:“对啊,这样是不是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实如果人工足够的话,其它的蔬菜也是可以这样种的,搭几层的架子,土地面积就多了几倍,如果有条件,搭到10层,那就是一亩地变成十亩地了。”

众人纷纷在心里惊奇,连那个一看就不友好的林队长也默默地听着苏桃说话,不再挑刺。

张革新听得眼神亮了又亮,却明白问题的关键:“这个,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吧?”

苏桃点头:“当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都必须好好把控,第一最好有先进的测量仪器,第二需要很精心的照料,才能达到最好的预期产量。如果仅仅靠人的感觉和经验,可能付出的劳动力和收成不太成正比。”

众人听她说完,还有点云里雾里。

张革新:“那你这个算是比较成功的了,我就算你们家有4个成年劳动力,一个月内创收150块钱,难道收成还不好吗?”

苏桃笑:“确实不算好的,我这里平均1平方米一次才能产出3公斤,理想的产量应该至少10公斤。”

林队长心算快,立刻就惊呼:“那你这里两个菇房,24层,一层约3平方米,大约产出应该是216公斤,才制成30公斤的菌菇酱,这不合理吧?”

苏桃心中警醒,这人对于他们家这件事做过提前的调查?!

而且明显这回是挑事来的吧?

其实苏桃还说少了呢,因为她有灵泉水的浇灌,真实的产量是5-8公斤,但她出产的菌菇没有全部交给周承泽去卖,不说少一点会引起怀疑。

而且,到时候别人跟着种,要是产量低他们家太多,更加会被质疑。

可她这么谨慎,这人还是怀疑了。

不过……

苏桃笑了笑说:“林队长有所不知,这些菌菇还没收获到最后一批,3公斤只是我预估的每一平方米总产量,总共可采收4-5次,并且我们家并不是将所有的菌菇都直接收了,而是有一半留了种。”

那林队长这才没话说了。

干部中又有一人说:“3公斤就是一平方米的产量,那么一亩的产量就是2000公斤,搭上10层架子,就是20000公斤!”

这个数字顿时把众人都给惊了一惊。

菌菇本来就是比较稀有的东西,一般只能在夏秋的雨后才能到野外去采,而且还得看运气,也不一定能采到多少,一般大家采了都会自家吃或者晒成干送给亲戚。

所以在市面上属于有价无市的。

苏桃哭笑不得:“您这算的也就太理想化了。”

张革新是所有人里比较沉稳冷静的,他淡淡问:“为什么说太理想化了?”

“干部们,你们想想,如果能搭一个一亩的大棚、10层架子,就能翻倍提高产量,我为什么一开始就弄这么小的大棚?”苏桃自问自答:“还不是因为大了不好管控。”

张革新没有失望,又问:“你之前说的先进测量仪器是什么?”

苏桃摇了摇头,摊手道:“这个咱们恐怕买不到,温度计、湿度计,都是我爸那样的科研人员才能配备的。大家要管控各种数据,只能靠经验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