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同人)大宋第一衙内(289)

高铭回到自己的卧房,坐在桌前思考。

父亲的话,这一次,他仍然是要当做耳旁风的,要是按照他的真实意愿,他不仅想去辽国,他还想去金国转悠转悠。

这次出使机会,弥足珍贵。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他也的确有点担心,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出去旅个游还得担心车匪路霸呢,何况是去敌国。

可问题摆在跟前,咬着牙也得去。

否则最后整个国家翻车,他也没好下场。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北宋灭亡,南渡之后的小朝廷一定会找各种替罪羊替皇帝的错误背锅,他就算到时候活着,也得被抓出来游街批斗,扣个奸臣的帽子,赐杯毒酒暴毙。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概就是这样悲壮的心态了吧。

别看赵佶当着他爹的面,没有答应委派他去辽国。但根据他对赵佶的了解,他心里应该已经打定主意了,不出意外,最近几天就会召见他,“忽悠”他自愿为国献身。

既然如此,高铭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吩咐下去,做各种准备。什么东西需要带,写得明明白白。

赵佶寻找出使辽国的使节的同时,也在物色新的江南应奉局提举的合适人选。

朱勔彻底不能用了,不仅临阵脱逃,还在江南败坏他的名声,实在可恨,被他打发死囚牢等死去了。

而新的人选,连赵佶也晓得这是个肥缺,看着朝廷中各种官员都乌眼鸡似的盯着,赵佶也很头疼。

其实,最合适的人选是高铭,但他得留在东京办事呢,啊不,还得出使辽国呢。

赵佶怎么看怎么觉得高铭如果能出使辽国,一定“嘴到岁币免”。

这个念头太过强烈,就算曾经的球友泪眼婆娑的求他,他还是没打消这个念头。

最后,赵佶决定把高铭叫来,问问他的意见,如果他愿意为国请命,那么就不算他强人所难,高俅也说不出什么来,至少不会跑他跟前哭嚎。

挑了个好天气,赵佶将高铭叫到艮岳内赏花,然后又在亭中安排了酒菜,君臣对饮,气氛融洽。

但高铭知道,赵佶这是要开口“坑”他,果不其然,酒过一盅,赵佶就慨然道:“如今国库空虚,但辽国却连连催促大宋输送岁币,这岁币不仅是剥夺我国的财物,也是压在大宋头上的耻辱啊,朕自登基以来,就一直想抹去这个耻辱的条约。”

是么,你明明自登基以来就在吃喝玩乐吧,高铭表情肃然,“如官家所言。”

其实,岁币数量不算多,而且通过辽宋边境贸易,这点钱早就赚回来了。

只是被迫叫保护费,不在钱数多少,就算一文,心里也憋屈。

赵佶道:“这次去往上京运送岁币,朕以为是个谈判的机会,叫辽国让步。不说取消,就是减免一些,朕对江山百姓也有交代。此行任务重大,朕一直在物色合适人选,不知高爱卿可有人推荐?”

毛遂自荐,赶紧毛遂自荐!赵佶微笑看高铭。

高铭心想,与其被指名,不如卖皇帝个面子,自动请缨,“臣愿意出使辽国,替官家办成此事。”

赵佶当地站起,走到高铭跟前,笑道:“高爱卿与你父一样,真乃国家栋梁!”

高铭又道:“身为大宋子民,国家需要的时候,自当抛头颅洒热血。”

赵佶亲自为高铭斟酒一杯,“朕便替国家敬义士一杯!”

高铭装出很感动的样子,“臣绝对不负官家所托。此番前去,如若有任何闪失,还请官家在为家父指定一儿,替他养老。”

赵佶安慰道:“朕这几日考虑过,你身为使节,安全须有保障,就让花荣随你一同前去。”说完,意味深长的笑道:“朕的这个安排还不错吧。”

好吧,本来高铭也想提议叫花荣随行的,没想到赵佶先提到了,“多谢官家。臣还有个提议,使团的副使,臣希望叫王黼王大人出任,他亦能言善辩,最重要的是,臣听说他记忆力非常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叫他随行,将一路风光和辽主以及近臣的模样都记住,回来口述成册,不失为一份珍贵的情报。”

赵佶连高铭都派遣做使节了,何况一个王黼,当即点头同意,“就叫他随你去。”

高铭满意了,“但是,臣需要几天准备,不能立即动身。”

“这个没问题。”反正和每年相比,时间已经拖延了,不差这几天。

君臣再次落座,因为赵佶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心里高兴,看高铭更是满意,恰好想起困扰他的应奉局委任安排,他决定将这个机会送给高铭,作为他肯出使的好处,“对了,应奉局那边人事空虚,不知高爱卿觉得何人能够胜任?”

高铭其实也盯着这事呢,没了朱勔,他可不想再来别的什么勔,现在皇帝问他的意见,他也就不藏着掖着,说出了自己的可心人选,“臣有个两个人选。”

赵佶一听还有两个,一边喝酒一边朝高铭点头示意他说。

“第一个是慕容彦泽,他为官家造宫殿,对花石也有了解。第二个人选,便是燕青。官家也晓得他这个人,百伶百俐,应对东南的局面,再合适不过。”

赵佶之前想到过慕容彦泽,但考虑到东南地区说不定还有方腊的余党,怕慕容彦泽去那里有闪失。但是燕青这个名字,却叫赵佶眼前一亮,是啊,怎么把他忘记了,他不正是合适的人选么,既是他的近臣,又有整备当地的能力。

赵佶捋着胡须,眼睛眯起,“燕青此人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燕青合他的心意,他也愿意卖个人情给高铭,于是嘴上道:“那就依高卿家所言,叫燕青出任江南应奉局的提举吧。”

明明你自己也愿意,却偏说是依照他所言,高铭心想,嘴上却道:“官家圣明。”

——

燕青升任应奉局提举这件事,皇帝身边的梁师成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告诉了燕青卖人情,于是燕青自然也知道最大的功臣是保举他的高铭,便在丰乐楼设宴款待。

本来高铭就对燕青有知遇之恩,如今又帮他将江南应奉局这样的肥差承揽下,燕青对高铭自然是感恩戴德,席间不停的说好话感谢:“我燕小乙能有今日,全赖高大人提携。”

高铭客气的笑道:“不要这么说,我举荐你,也是因为你合适这个职位,如果叫其他人去了,那些人说不定又是另一个朱缅,但是小乙你不一样,我相信你能够处理好杭州的事宜。”

燕青笑道:“这个不难,高大人已经替我开辟了前路,我只要延续高大人之前的政策就可以了。”

“不过,我听说官家似乎有意向叫高大人出使辽国,这件事实在凶险,如果不是我要去杭州赴任,我愿意与你随行。”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不过,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带上花荣。一路上有他保护,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个倒是不假,但就怕那辽主不好应付,毕竟这次不是简单的运送岁币,而是提出减免要求。不过相信以高大人的聪明才智,一定马到成功。”

“借你吉言。”高铭和燕青推杯换盏,直到华灯初上,才出了酒楼。

高铭正要上马车,就见远处有一个人打马而来,正是花荣,此时燕青还没有离去,笑着说道:“花将军莫不是来接高大人的。”

高铭心里笑道,当然是来接我的。

花荣下了马,对高铭说道:“我去你家,听说你出来赴宴,就过来看看。你们已经喝完了吗?”

燕青笑道:“本来也打算请花将军的,但是去你府上,说你在军中,于是便先和高大人小叙一杯。”

“这个不打紧,来日方长。”花荣更关心高铭:“既然喝好了,那我就将人接走了。”

高铭道:“我不想坐轿子,怪闷的。喝了酒正好想吹吹凉风。”

花荣就笑道:“那好,我扶你上马。”

高铭翻身上马,还招呼花荣:“你也来啊。”

花荣看了看周围,华灯初上,但街上仍然有不少人,他就推辞道:“算了,我还是给你牵马吧。”

高铭就拽他,口吻撒娇似的:“我不管,你快上来。”

燕青在一旁只是笑。

花荣本来也是愿意,高铭这么一央求当即就答应,翻身上马拽着缰绳,和高铭打码向前走。

高铭就和燕青挥手:“再见。”

素衣渡江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