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阙+番外(62)

文瑜说这些话的时候面色如常,倒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这些年老主子,我额娘也为我相看了许多驸马人选,我总觉得不对。郁兮,你还小可能不懂,你喜欢一个人,再看别人都还是他的影子。不过我没有资格抱怨,跟三姐姐比起来,我的命要好的多,姐姐她远嫁乌里雅苏台,外蒙跟内蒙还不一样,那地方远在天边,她这辈子恐怕都难得回来了。现在我的年龄已经很被人指指戳戳的了,等哪天实在熬不住,随便他是谁,嫁了也便嫁了。”

五公主面临的困境让郁兮感到惋惜,大邧公主的头衔无比尊贵,然而光鲜背后深受责任的束缚,感情上身不由己最后只能做出让步。

文瑜是觉得她等不到那个人了,天堑一样的差距,没有任何渠道可以连通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随便就能争取得来的。郁兮没有质疑她想要放弃的决定,把手里那只山里红让给她吃,“有的事情一开始是死局,今后未必没有转机,就算没有,也没关系,做人嘛,总要往前看的。公主如果不觉得冒犯的话,跟我讲讲你跟他之间的故事吧。”

故事并不长,开端于十年前,那天她从武英门前经过,山里红穿成的珠链散裂开,从她脖子上一颗一颗落在了地上,撞到到武英门阶前方才停止了撒泼打滚。

她蹲下身去捡,怀里却盛放不下,刚捡起来的又沿着她胳膊的缝隙漏下去,最后捡起来的山里红没多少,倒是捡了满袖子满手的灰,她重复着边捡边漏的过程,明知道无用却还是不肯放手。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多了一个人和她一起捡,不过他的方法很高明,用下袍兜着,没一会就把地上的山里红捡了个一干二净。

她这才抬头去瞧他,这一瞧延续到今日颇有“一见误终身”的讽刺意味。

“约略酸味辨未知,便充药裹亦相宜。穿来不合牟尼数,却挂当胸红果儿。”他笑,怀里的山楂丸子鲜红耀眼,染上他的声音变得跟佛珠似的,沾着些佛味,“公主刚从庙会上回来?”

她愣了下点头,“都脏了,挺可惜的,几百年出宫一次,买回来的东西全被糟蹋了。”

让她在门口等着,他进了武英门,不多久回来,用牛皮纸折的大漏斗递到了她手中,山里红全被洗干净了,水渍洇透纸张,斑斑驳驳。

她道谢,他说不用。告别时他问她去哪里,她捧着满怀的红果笑道,“我上宝蕴楼里找三姐姐玩去,楼里面有座鸟音笼,可好玩了。”

从那时候他起,他知道她喜欢吃山里红,得空就出宫去买最贵最好的,然后寻缝觅隙送给她。再后来宝蕴楼失火了,他救火的同时从里面抢救出一件奇珍异玩,就是那件鸟音笼。

他不敢窝藏,找了个机会送给她,“那天臣都快吓死了,幸亏失火的时候您没在。”

她拨动了鸟音笼的机关,笼子里的鎏金鸟扇动翅膀鸣叫,他陪着她一起笑了起来。

十年里两人有意无意的碰面,每次他都带着最新鲜的糖葫芦赴约,感情隔在两人中间,谁都没有戳破,也许是他们都觉得没有可能,便没有坦白的必要。

郁兮听了他们的故事唏嘘不已,明明是良缘锦绣的开始和十年的相互陪伴,过后也只能竹是竹,梅是梅,划开分明的界限,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文瑜看得很开,“过日子,谁离了谁都能活。是他的话更如意,不是的话还能怎么样呢。有这么个人在,这些年没有枉度,便都是值得的。”

故事尚未结尾,还留有意犹未尽的悬念,郁兮倾向于往明媚的方面想,也许执念和羁绊能够带来转机。她的思绪随着马车的颤动戛然而止,升平署到了。

南府与紫禁城之间隔着社稷坛,西临西苑太液池尾巴根上的那片湖,下了马车便有细润的凉意拂面而来。五公主,敬和格格驾临,宫里的金枝玉叶前来监督排戏,这样的差事归属不常见,升平署上上下下的官员太监夹道恭迎,其中一人在人群中尤其显眼,肩头那只雪鸽倏地一下直冲云霄而去。

碰了面,文瑜笑道:“瞧瞧,四九城还是路窄,在哪儿都能撞见七爷,六爷万般阻拦,还是拦不住七爷满世界绕腾。”

怡亲王比个手迎姑娘们往大门内走,“升平署辖于内务府,身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来院内办公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文瑜切了声,“六爷的意思是让你老老实实呆在西华门里头的衙门里当差,关人家南府什么事儿啊?”

“好姐姐,”怡亲王拉长调子,“您就向着我说话一回吧,弟弟我这也是担心您跟郁兮对南府的差事不熟悉,特地赶来给您二位作陪的,您夸夸我行不行?”

文瑜扬着头不搭他的茬儿,怡亲王就翻滚不落架儿,软磨硬泡死缠烂打到底还是把她姐姐哄笑了,“我啊,真拿你没法子,郁兮在一旁看着呢,你也不知臊,成,我谢谢你,谢谢七爷拨冗莅临指导我们当差。”

“这么说不对,”怡亲王乐不滋的笑,“两位姑娘是大拿,我是陪同,由您二位随便差遣。”说着一叹:“自从阿玛落炕儿,升平署多久不开园子了,也不知道这帮人功夫懈怠了没有?”

穿过大院,他领着两人直接往后院的戏楼里走,升平署的戏楼不做正经演戏的时候用,无需太过宽宏的视野,按照排戏的时候能放开手脚这样简单封闭的规制所建,落了座,署里的太监们上了茶,怡亲王端起来呷了口,比手请她们,“落开儿的,能喝了。”

升平署里的司员呈送出三折戏单分发给他们,这是文瑜按照宫里主子娘娘们的爱好口味汇总出来的,打开一看大概有七八出戏。

文瑜道:“一天排一场,六月六阿玛生辰前差不多能排个三四次的……”

怡亲王略略在戏单上过了趟眼,听了这话笑,“一天能排一落儿就是菩萨佛祖保佑了,姐姐胃口大,还预备一天排一出呢。”

“七爷,”郁兮好奇的问,“一落儿是多长的戏?”

怡亲王另外翻开桌上的戏折给她举例,“譬如说这出《醉酒》,一落儿就是这么一小节,从这儿到这儿。”

郁兮看着怡亲王手指框定的范围,被他唬得跟文瑜对视着直愣眼,那样窄的一段戏词,照这样的进度,估摸这几个月的时长都得耗在这了。

文瑜翻着戏折道:“横竖闲着也是闲着,慢着些排也不打紧,关键是要排得细排得精,到时候登台一亮相,主子娘娘们觉得精神,听着喜欢,就算咱们完成任务。来,七爷给个建议,咱们最先排哪出戏?”

怡亲王视线在戏单上搜寻着沉吟,“那就先排这出老祖宗钦点的《醉酒》吧。”

话出口没有人提出异议,升平署司员领命后就下去着手安排了,趁着这份闲当,文瑜跟怡亲王聊起了宗室里的家常里短,“我听说昨儿勋贝勒的庶福晋得产热褥没了?”

“应该是吧,”怡亲王对这样的事情好像不大关心,“我记得他们家那房福晋好像是大年初一诞了位阿哥,我随了份礼,昨儿又兑了分子,大过年的红白喜事都给撞上了,也是够背晦的。”

他们两人谈话的内容,郁兮插不上嘴,于是就翻看着手中的戏折,翻到《长生殿》这一整出戏,她缓下心神,认真看了起来。

不长时间司员们带着南府的学生太监们进场了,怡亲王不过多废话,抬了手下令让他们开演。

《醉酒》是摘取《长生殿》的故事改编过来的一段情节,木阁雕镂的戏台里,唐杨两人相约至百花亭赴宴,贵妃满心欢喜赶到亭中等待,唐明皇却失约转驾西宫。玉环满腹幽怨,命高力士,裴力士和宫女们不断为她进酒,自豪饮遣愁,最终沉醉不自能持,伤心而归。

一曲过罢,文瑜和郁兮两人听得是情丝婉转,怡亲王则是口中啧啧,皱眉频频,看脸色十分不满意,放下茶盅的那一刻把桌子震了个山响,“内府白白给你们俸禄的么?怎么唱成这个样式?”

司员们帽顶子颠着赶紧上前赔罪,其中一个撞着胆子问,“回七爷,要不让他们把妆给伴上?”

这下彻底把怡亲王的火给挑了起来,撂下茶盅霍地一下起身,不光那几个司员,连带把郁兮,文瑜都吓了一跳。

不等有人劝说,人一撩袍子竟然登上了戏台,从扮演杨贵妃那名太监手里接下折扇,呼啦一下抖开,右手的虎口衔住扇轴,大拇指和中指分别夹住小扇骨中央,然后把扇子抬到脑穴的位置,手臂略微伸直画圈,用中指,无名指轻轻点压小扇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