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叫别人的兵马。”侍女说道,知道齐阿城说的是世家豪族们的护卫兵,几分得意,“那些兵马算是小姐练出来的,这次又是小姐调遣,当然算是小姐的。”
齐阿城舒适的伸个懒腰,嘴角弯弯:“他们主要的作用也不是对战,就是气势,气势也是给大家看的,还吓不到安康山,安康山那边”
营帐外有脚步响,一个信兵冲进来,跪倒高喊:“大小姐,斥候消息回报。”
齐阿城蹭的坐起来:“如何?”
信兵道:“从北地过来,发现了振武军的踪迹,武鸦儿的确在追击安康山。”
齐阿城哈的一声笑了,侍女也欢喜不已:“小姐,这下好了。”
“太原府无忧了。”齐阿城站起来,看着进来的将官们,“内有军心民心同心协力成城可用,外有武鸦儿追兵,守城战必胜。”
将官们亦是激动的齐声应和,他们马上就能拿到跟安康山对战且打退他的功劳了,名扬天下!
营帐外又有信兵疾冲进来,这次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大小姐,方鸣谷求援!”
府衙清晨的安静被齐阿城报来的消息搅碎。
“方鸣谷是我们太原府最近的一个要塞,一定要守住。”
“大人,叛军大概有五千。”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我们还有兵马增援吗?”
“其他几处也都是要塞,兵马不能动啊。”
“大人,大人,大人。”
“不要喊大人!”知府挥开围着自己的官员兵将们,向来人伸手一指喊,“说,有什么事!”
嘈杂顿消,来人也被吓了一跳,结结巴巴指着外边:“柳氏护卫五百人人,董氏护卫五百人,领齐大小姐之命,前去方鸣谷增援。”
增援一千人,可以了!
诸人走出来,看大街上高举着河东太原府旗以及自己名号旗的人马已经疾驰而去,两边民众们涌涌相送。
“必胜!”
“必胜!”
护卫兵和民众呼和相应,气氛烈烈,另有一些人挤到官府这边扼腕顿足。
“大人啊,我们也要去应援啊!”
“大人请让我们也去吧。”
知府哈哈一笑,焦躁全无,看着这些奋勇的乡老们,道:“各有重任,各有重任,府城守城也离不开诸位。”
方鸣谷外烟尘飞扬遮挡了落日。
一片灰蒙蒙中传来嗷嗷的如同怪兽的嚎叫。
趴在一段围城上,一群兵瞪圆眼死死的看,看到烟尘中一群群兵马冲过来,在他们的前方还有被驱赶践踏的男女老少
哭声怪叫声越来越逼近。
“这边也有叛军来了!”一个将官喊道,站起来看后方看左右,“援兵怎么还没到啊?这都走了两天一夜了!”
话音未落,嗡的一声响,一支弩箭从远处飞来,穿透了这将官的咽喉,他被带着向后倒去,鲜血四溅。
城墙上惊呼声四溅“大人!大人!”
城墙下怪叫声四溅:“攻城!攻城!”
晨光蒙蒙亮的时候,有些城池的人们不会再醒来,有些则不得不醒来。
太原府城里几条街道上东倒西歪的睡满了人,其中几个被人拍打醒。
“今天轮到谁当值了?”
“我昨天已经做过了,怎么又叫我。”
“李大小姐规定了,一人要做两天的。”
“快起来,快起来。”
几人嘀嘀咕咕骂骂咧咧的爬起来,揉着眼打着哈欠磕磕绊绊的走到街头搭建的棚子下。
棚子下有三个灶台大锅,另一边堆着柴,再往后另一个棚子则是堆起的一袋袋米粮。
几人继续骂骂咧咧吵吵闹闹分工,有的清洗大锅,有的劈柴烧旺火,虽然不情不愿,但毕竟是要吃饭,很快就烧热了灶火,锅里倒上了干净的水。
“把米淘洗一下。”
“你们动作快点,今天多放点米啊,昨天都没吃饱。”
伴着说话,两个人拎着木桶来到米粮袋这里,拎着一个袋子倒了没多少就空了。
“这袋子吃完了。”他说道,晃了晃手里袋子扔一边,“再去搬一袋来。”
另一个瘦小的男人擦擦鼻头:“昨天大槐巷的陈氏送了新的米粮来,尝尝他们的。”
他爬上堆叠的粮包抓了一袋扔下来,米袋子跌落在地上溅起尘土,也溅起七嘴八舌的骂。
“你小心点。”
“想砸死我啊。”
“摔坏了袋子。”
瘦小男人嘿嘿笑:“摔坏了也是米,能吃。”
拎着的桶的一个男人上前查看:“袋子真摔坏了,米都洒出来了,要洗好多次,这米啊!”
他的话没说完一声惊叫,其他人吓了一跳问“怎么了?”
那男人一手抓着米,抬起头不可置信:“这米,怎么,像土和沙子啊?”
他是不是没睡醒?
其他人愕然涌过来看他的手,手掌里握着一把土沙子,正慢慢的从手缝里滑落。
一个人将袋子拎起来一倒,更多的土沙碎石从破口里倾泻在地上,呛的蹲在地上的男人咳嗽。
不会吧?
“是不是堆放城墙上的沙包错送在这里了?”一个男人问。
另一个男人转身用铁勺柄猛地一捅身后摞着的袋子,哗啦一声里面的东西涌出来倾泻
还是土沙子。
所有人呆呆,听着噗噗的声音,看着一个有一个破袋子里流下土沙,鼻息间尘土萦绕。
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吃的呢?
吃的东西呢?
第二十二章 轰轰隆隆一声散
夜色消失在大地上,晨光让密林里亮起来,照在一群官兵身上。
他们正在忙碌,熄灭火把,将身上手中的旗帜扔在地上,铠甲也脱了下来。
“快点,快点。”
“换衣服!”
“铠甲扔吗?”
“傻啊,铠甲不要扔,留着能防身呢。”
“快去跟老太爷他们汇合。”
说话声嘈杂,人马乱走,踩着地上散落的旗帜,其上太原府河东道等字渐渐模糊。
在密林的另一头,一队车马从夜色中走向晨光里。
车有十几辆,跟车走路的骑马的人有几百个,裹着披风遮盖着头脸,车上插着太原府道旗,油布下露出米粮袋子,为首的七八人还穿着差服或者兵服。
看到密林上空腾起的几只烟火,差役兵士们发出高兴的喊声,再回头对众人招手。
“停下停下。”
“咱们家的护卫到了。”
听到这句话行进的队伍停下来,也发出喊声,大家解开了披风掀起了帽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盖着油布的车上米粮袋子也被推开,里面竟然也钻出人来,多数是女子老人和小孩子。
很多人解下披风外衣,露出身上满满的珠宝首饰,似乎把全部家当都带在身上,有人喊娘有人喊奶妈有人喊爹“安全了吗?”“我饿了要吃烤鸽子。”乱成一片。
解下官袍兵服差服的几个人奔到一辆车前,对赶车的车夫喊着爷爷。
车夫年纪很大,头发胡子花白,当然这并不是他被喊爷爷的原因。
密林里马蹄急响一队队人马冲来,他们没有了旗帜,有的穿铠甲有的穿便服的,铠甲兵器都驼在马背上,气势汹汹,恍若山贼凶匪,但这边人看到了没有半点害怕,高兴的招手。
“老太爷。”为首的几个护卫下马上前施礼,“我们已经探过路了,这边没有叛军,穿过两道山就出了河东道了。”
老太爷点点头。
一个年轻人伸手点着人数,道:“怎么少了几十人?”
为首的护卫道:“为了避免被怀疑,我们分了一队一百人去方鸣谷那边探路,结果遇到了叛军,就折损了”
年轻人扼腕顿足:“爷爷,既然我们要走,就不该把护卫送给官府去听候调遣”
老太爷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啊,我们不带头,怎么哄别人都去守城?大家都不守城,我们能走的这么方便利索吗?我们能借着护送粮草带着合族跑出来吗?”
几个长辈呵斥这个年轻人“要不是大家都争先恐后表示守城与太原府共存亡,官府和那两个小姐早就关闭城门,谁都别想跑。”“你们几个年轻人也不可能去官府帮忙,行事也不会这么便利。”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