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侯(376)

崔征道:“陛下何尝不是辛劳,但只要劳有所得,就不辛苦。”

皇帝应声是:“相爷说得对。”

崔征俯身施礼:“陛下先歇息吧。”

皇帝取过桌案上的琉璃灯,让太监亲自提着送崔征,崔征也不推辞,由太监引路离开了。

春夜的鲁王宫有些阴沉,风在殿内穿梭发出细长的怪叫。

琉璃灯在太监手里摇晃,他忙伸手拢稳:“相爷小心点。”

崔征在后揣着手缓缓而行,闻言道:“不用担心,老夫日日夜夜都在这宫廷里行走,没有灯也看的清楚。”

太监陪笑:“相爷心明眼明。”

崔征道:“那张安王林给了多少钱,买你在陛下跟前提他们一句话?”

太监手里的琉璃灯无风摇晃,噗通跪在地上:“相爷,相爷,奴婢.....”

崔征道:“以后不要乱说话,尤其是说不好的时候。”

说罢踩过太监地上的一团影子向前而去。

“不用送了,你回去吧。”

太监匍匐在地应声是,道:“多谢相爷。”

不知道是谢崔征不追究他收钱说话,还是谢崔征不用让他送早点回去歇息。

.....

.....

“一个个的不省心!”

崔征回到住处并没有休息,将官袍解下扔在随从手里,气恼道。

室内两个官员忙起身:“相爷,那武鸦儿又说什么了?”“这次陛下如此低声下气给他写信,他可同意回来了?或者进攻京城阻止安康山登基了?”

崔征坐回椅子上,苍老的脸上难掩疲惫:“武鸦儿,这头狼,拴在笼子里都不听话,放出去当然更不听。”

官员们摇头:“此子猖狂。那陛下可有生气?”

崔征道:“大夏未平稳一天,陛下就不会生他的气。”

官员们对视一眼,无奈。

“不过这不重要,我不需要让陛下与武鸦儿生隙。”崔征道,“只要陛下知道不可只倚重他一人就行。”

说到这里,又恼怒的拍桌子。

“张安王林这两个蠢人!韩旭是真的送来解我燃眉之急的?我怎么觉得他是来害我的?”

张安王林又怎么了?怎么突然提到他们?两个官员不解。

崔征将适才的事讲了,拍桌子:“你们说,这是不是蠢?张安王林蠢,这太监也蠢,这种时候,项云请不来,张安王林能来?要不是我当时拦住,陛下如果一问,因为项云不与民相争风餐露宿去军营,而张安王林重金赶走一家人买了人家的大宅子,住的比皇帝还阔绰,这是要皇帝青睐?这是找死呢!”

两个官员听的也是气恼:“怎么这么蠢?”“真是想往皇帝跟前挤想疯了。”“同样想往皇帝跟前挤,项云就去死命的打仗,他们竟然死命的给太监送钱?”“真是高下立见。”“得了吧,不这样,也早就高下立见了。”“还有那太监,真是乡下人粗鄙,当初宫里太监们收钱办事可没有这么蠢的。”

听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崔征更是气的闭上眼喘气。

“那要不把这两人赶回去?”一个官员问,“我觉得吧,项云一人足够用了。”

崔征闭着眼重重的吐口气:“但项云先有李奉安为主,现在又当以陛下为主,虽然来麟州前先投我门下,但我们前无缘现在又同为陛下解忧,不是我能御使的人呐。”

两个官员明白了。

项云有才干,背后有剑南道,但这大夏有才干的人多了,至于剑南道,韩旭也掌握在手中。

相比于项云,对崔征来说,还是韩旭更可靠,可用。

“韩大人毕竟是文官,也是咱们看着一步步到如今的。”一个官员感叹道,“知根知底知秉性,韩旭这个人虽然蠢了点,但是一颗心为了陛下为了大夏清正无私。”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抿了抿嘴。

韩旭除了清正无私,还能忍辱负重,还长的好看,还能吸引武鸦儿的妻子.......

“到时候,说不定能让武鸦儿夫妻离心。”他忍了忍还是忍不住说出来。

崔征睁开眼瞪了他一眼:“说什么呢!”

官员忙缩头不说了。

另一个官员忙接过话头,道:“你别瞎说,韩大人可不蠢,张安王林这事肯定不是他授意的。”

崔征长长的吐口气:“给韩旭说一声,多选点能用的人送来,如今到了要紧的时候了。”

两个官员应声是。

夜色摇曳,室内的灯火依旧,彻夜不熄。

......

......

皇宫里的灯火渐渐暗去,太监站在廊下,将琉璃灯小心的放在地上,然后轻轻的拍打衣服上的土,如今宫里节俭,衣服很难得一件。

“怎么了?”另一个太监小声问,“那件事被抓住了?”

拍打衣服的太监抬起头,脸上没有惶恐,而是一笑:“是啊,被相爷抓住了。”

这个太监便也笑了,冲他挤挤眼:“那可以去找蒋友要另一半的钱了。”

拍打衣服的太监又有些不安:“相爷是听懂张安王林的蠢了,但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察觉到项都督的尽忠职守?”

同伴太监撇嘴:“你也是好心,咱们只收了一句话的钱,其他的,得再收钱才行。”

拍打衣服的太监便笑了:“哥哥你说得对。”

殿内此时传来动静,他忙捡起地上的琉璃灯,对同伴做了个嘘声的手势,碎步推开门走进殿内。

皇帝正在放下幔帐.....

“陛下,奴婢来。”太监忙抢上前,声音哽咽,“陛下,身边连伺候人都不够。”

皇帝道:“要那么多人做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是白吃饭了,还不如去跟朕打叛军。”

太监抽泣:“陛下过的太苦了。”

皇帝不想跟一个太监说太多苦,看了眼他放在桌上的琉璃灯:“相爷回去了?”

太监点头:“相爷回去还舍不得休息呢。”

皇帝轻叹一声:“世事艰难,大家都煎熬着吧。”

太监劝道:“陛下您快休息吧,大家都靠您撑着呢,您一定要保重龙体。”

皇帝对他点点头,走向龙床,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又忙回头,见太监正在收拾桌案上的奏折文书.....

“武都督的信给朕拿过来。”他说道。

太监忙举着送过来,看到皇帝坐在龙床上,将信放在枕头边,似乎如此才能安心睡去。

这满朝真正能让陛下安心的其实只有武都督一人,太监垂下视线,放下另一半幔帐慢慢的退了出去。

室内安静无声,灯也没有亮,皇帝对外说是节省火烛,但实际上,亮着灯他没办法睡。

太亮了,谁都能看到他,一点都不安全。

皇帝将枕头往内挪了挪,碰触到信纸,他抬手一甩,信纸跌落在地上,黑暗里无人能看到。

.......

.......

(出门没有检查,有错字告诉我我来改哦,么么哒)

第一百三十章 功劳落谁家

春光照亮麟州,城外没有绿油油的田地,只有鳞次栉比的房屋。

天光刚亮的时候,麟州城就陷入嘈杂喧闹中,忙碌的民众,叫卖的商家,乱跑的孩子。

穿着官袍骑马坐车的官员们有些艰难的行走其中。

除了宰相和大将军外有仪仗兵马开路外,其他官员们都没有车马护卫,免得惊扰民众。

两个不骑马的官员在街上的人群中穿行,顺便买了两个蒸饼当早饭,吃的很开心。

“唔,还是我家乡的惯用做法。”

“麟州物资充沛,想要什么都有啊。”

但捏了捏钱袋,两个官员又叹气:“只是什么东西都越来越贵了。”

“天子脚下嘛。”有人在后说道,“又是如今这个时候。”

两个官员回头见是同僚跟上来,便互相见礼,一起向前走,顺便议论今天朝堂上要说什么。

“谁知道,不过今年的秋粮要说一说了。”

“粮食越来越紧缺了,这个冬天好说,下个冬天可不好说。”

“现在在麟州很多人无心种地,想要种地的人无地可种。”

“可以从各地征粮送来。”

“麟州人太多了,不仅仅是人多,兵马多,人和马都要吃东西啊,各地送来又能送多少?杯水车薪。”

“更何况现在路途上不好走,不是叛军就是土匪,押送粮草要耗费大量的兵马啊。”

三人议论着走到鲁王府前,晨光中官员从四面八方汇来,售卖的商贩也挤在这边,叫卖着吃食汤水。

希行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