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之前一样,还需拿回去放置几天才会出生。
景骁看见她手里的蚕种,问道:“娘,你领了多少?”
“不多,两张纸而已。”赵氏掩着嘴,假装谦虚的说道。
一张纸五十文,两张纸就是一百文,看来这次她是下了血本。景骁听完并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不过,他倒是佩服他娘的勇气,第一次养就敢养这么多。
刘敬跟景贵两人是第一次养,还在摸索经验。他们决定,先买半张纸试试,假如养不好也不至于亏太多。养得好下一季再多养一点。庄稼人把钱看的比命重要,攒几个钱也确实不容易。
赵氏没有离开,而是跑去景贵的牛车上坐着,等几人领了蚕一起回去。领了蚕之后,景骁小心翼翼的将蚕种放好。景贵驾着牛车去了街上。
按照谢淑惠的吩咐,景骁又去了市场买肉。买肉的时候,老板将剩下的猪下水一并送给了他。再去种子铺买油菜种子。玉米已经收的差不多,就等着收稻谷,挖红薯。下一季的油菜籽,谢淑惠打算用育苗的方式,先将油菜苗培育好,直接栽就可以了。这样,地里不容易长草,还可以避免苗太多,需要匀苗的情况。
买好东西,景骁照旧买了二十个肉包子装上,景贵顺道也买了十个。赵氏身上有钱,但是她不想买,就等着儿子孝敬她。刘敬身上除了蚕,可是身无分文。看着景骁又是肉又是包子,馋的流口水。尤其是赵氏,一直盯着景骁手里的包子,说道:“儿啊,娘肚子好饿啊。”赵氏也不说自己想吃,就这样目不转睛的盯着景骁手里的包子。景骁想也不想,递给赵氏两个,又给了刘敬一个。
赵氏拿着包子,眼睛逼成了一条缝,几口就吃完了,盯着景骁手里的包子。继续说道:“唉哟,都说养儿防老。结果呢,娶了媳妇眼里哪还有娘啊?”
刚刚的肉包子虽好吃,刘敬却只好忍着。景骁两口子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他心里不光羡慕,还很嫉妒。拿着手里的蚕种,总算有了点安慰,仿佛看见那些蚕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等将来赚了钱,他要顿顿喝肉汤,吃大肉包子。
景骁知道,赵氏那些话是故意说给他听的,又拿出两个肉包子递给赵氏,赵氏一把抢过,狼吞虎咽的吃下之后,才算完事。
回到家已是晌午,谢淑惠做好午饭,在等着他。玉米面混合着细面,外加一点小葱和鸡蛋,做的软面馍馍。母羊奶多,谢淑惠挤了一大碗,放在锅里熬了一下,浓浓的奶香,馋的不光是人,就连猫狗闻见都馋得不行。
羊奶配软面馍馍,外加景骁买的包子,两人吃的很满足。
谢淑惠安顿好蚕种,等着出生。
一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收割稻谷的时节。
秋老虎的势头不弱。虽然早晚气候凉爽不少,中午依旧热的人难受。
天刚亮,村子里便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只要有劳动力的都得下田干活。割稻谷、打稻子,再到晾晒。收完稻谷,接下来又得赶着下一季的事,农家人根本没有闲暇的日子。
第45章 收稻子
谢淑惠烧了一锅开水,又煮上几个鸡蛋。天气转凉,家里的鸡鸭全部都在生蛋,所以她每天煮两个鸡蛋,给景骁补身子,这样干活才有力气。装进瓦罐里,带上草帽,下田割稻子去了。顺便将羊迁出去放养,两只小羊很兴奋,跑前跑后的直撒欢。景骁比她积极,起床之后,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就直接去了田里。
田不多,也就一亩,估计还得一天时间才能割完。走在乡间路上,随处可见在田里劳作的身影,谢淑惠到达田里,景骁正埋头干活,累得汗流浃背,已经割了一小片。
“景骁,过来喝点水。”谢淑惠放下镰刀和瓦罐,将母羊栓到一处青草茂盛的地方。又倒了一碗水,剥开热乎的鸡蛋。景骁听见喊声,伸了伸懒腰走了过来。
满头汗水,脸上带着幸福的笑。景骁接过碗,咕噜咕噜的喝下,又倒了一碗,接连喝了三碗。谢淑惠将鸡蛋递给景骁,他笑着接过,一口吃下一个。谢淑惠见状,惊讶的说道:“你慢点吃,这里还有,小心噎着。”
“没事,我嘴大,不怕噎。”接过另一个,再次一口吃下。看见他的样子,谢淑惠忍不住笑了起来。农家日子不好过,都有吃不够的感觉,即便他们经常沾荤腥,依旧如此。
“还好意思说,你瞧你都胖了一圈。”谢淑惠开玩笑的说道。
“都是你的功劳啊。”
就着开水,一人吃了两个鸡蛋。
休息好之后,两人又开始干活。水稻叶子跟玉米叶子一样,有小小的刺,不小心被划到就是一条血口子。看着一株株笑弯了腰,黄橙橙的稻谷,心里还挺开心的。毕竟这是两人分家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收成。虽然不多,但是凭着自己双手所努力的结果,苦中带乐。
景骁已经将山脚下靠近水源的坡头给开出来了,足足有五亩多,下一季就可以种粮食。等明年全都种上水稻,可不少呢。
谢淑惠左手握住一大把稻子,右手拿着镰刀,不费吹灰之力便割倒。镰刀都是昨晚磨好的,很锋利。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一点都不假。
割下的稻谷被一排排的堆放整齐,打稻的时候也就方便得多。谢淑惠干活一向利索,以前在娘家时,这些农活可是一样没落下。说起来她跟景骁两人还挺有缘的。记得有一次,他跟同村的何荣一同去赶集,路过谢家村,看见在田里犁田的谢淑惠。手脚麻利,一点也不输给男子。当时,景骁跟何荣两人还开玩笑说‘谁要是娶了这家的姑娘,简直是好福气’。没想到,‘好福气’真让他给遇上了。
相亲时,景骁相了几个都不中,后来媒婆告诉他谢家村有一个,挺厉害的。他当时就想会不会是那个犁田的姑娘,便答应见一见,没想到还真是她。他毫不考虑便立即答应下来,谁知谢淑惠一开始并不愿意。样貌虽不错,但是人太老实,又不善言辞。身子也单薄,就怕他既不能抬,又不能扛。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要是自己撑不起一个家,还怎么给老婆孩子遮风挡雨呢?
当初,要不是奶奶和爹娘游说她,她断然是不会答应的。
分家之前,什么事都有婆婆压着,她也是受尽了委屈。好在分家之后,景骁对她百依百顺,宠爱有加。虽不会那些甜言蜜语,人却很实在。大家都是平凡人,也不可能一辈子不吃饭,靠甜言蜜语过活着。嫁人就得嫁会过日子的。
充实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到了晌午。很多人为了忙农活来不及回家吃饭,便指派一个人回去做饭,做好了拿到田里来吃,吃完了继续干活。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在田里,躬着背,弯着腰一上午,谢淑惠一站起来,有些眩晕的感觉。全身腰酸背痛,尤其是两只手臂,酸痛的厉害。割稻子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等打稻谷才是最累的,不光需要体力,还需要臂力。
景骁停下动作,满脸心痛的对她说道:“淑惠,你也累了,休息一下回去做饭吧。你吃完再给我送来,这样也节约时间,我们争取今天将稻子割完,明天便可以打了。”
“好。”谢淑惠简单的回答一个字,收拾好东西往回走。蚕已经全部孵出来了,中午也需要喂养。
到家时,大门还锁着,公公带着一家子也下田割稻子去了,还带上了两个孩子,留下老大一个人在家,又怕出现意外,索性将她锁在家里。
她惦记田里的农活,午饭也做的简单。拿了两个鸡蛋,打在碗里搅散,锅里放上猪油,将鸡蛋一煎,自己种的番茄,切上两个放进去一炒。再加上水,烧开之后,放上面条,起锅撒上一点葱花,香气扑鼻。
老大兴许是饿了,闻见香味跑过来,一直盯着锅里的面条。谢淑惠没办法,只好盛了一小碗给她,老大饭量一向很好。不过,她不能给太多。因为她做的也不多,只保证她跟景骁两人的饭量。要是多给她,她倒是无所谓,就怕景骁吃不饱,毕竟干的都是体力活。一会儿婆婆回来做好饭她还会再吃,先让她垫一垫吧。
将面条装进一口小锅里,又烧上一瓦罐开水,锁好门就去了田里。来到田埂上,看见景骁还在忙活着。放下东西叫了一声,“景骁,吃饭了。”景骁没想到谢淑惠这么快就来了,干了一上午也饿了,索性放下镰刀,吃饱了继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