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红楼同人)[快穿]主角他舅(200)
燕王继续耿直道:“我怕你累着,也怕你吃亏受委屈。你跟太子起了龃龉我压根不着急,但小皇子可不一样。”
尚晖一点都不担心,“父王放心,你儿子在哪儿都如鱼得水。”
燕王妃看了又看,确定儿子是真心想领这个差事,便帮腔道,“那是,我儿子不是浪得虚名。”
儿媳妇是他最后的希望,燕王望向蒙璋。
蒙璋抿嘴笑了:她对男主,以及未来的明君也很好奇好吗。于是她轻声道:“父王,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嘛。”
燕王想了想才正色道:“儿子,往常你素来嫌麻烦……”当时在宫中面对太子发难,几句话把太子轰走就是明证,不然借题发挥太子更得灰头土脸,“研究蒸汽机我知道你是真心喜欢,倒也罢了。你跟父王说实话,你是不是感觉出了什么?”
他有预感,他儿子许是真有点道行。不是呼风唤雨的那种道行,而是类似稍微能看到点未来的神异。
这回轮到燕王妃左看右看了,“你们怎么忽然神神秘秘的?”
尚晖轻描淡写,“陛下长寿,未出生的小皇子将来是不亚于陛下的一代明君。往后几十年可谓日新月异,父王母妃你们会亲眼见证。”
燕王妃愣了一下:这样的儿子他有点陌生。
燕王则了然道:“因为你姐夫的蒸汽机?”
尚晖笑了,“是的。”
燕王亦笑,“如此一来,皇帝少了许多心腹大患。”
古代士大夫之中的精英不乏远见卓识,比如燕王,谁让皇族通常是地位最高也实力最强的世家呢。
他们必然善于总觉前朝的经验教训,比如他们非常清楚土地兼并才是导致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所以燕王才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了蒸汽机皇帝就少了心腹大患:富余劳动力有了妥善安置的方式和方法。
至于具体实施方法的确还需要再仔细思量,但这条明路皇帝肯定选定了不会轻易动摇。
燕王想了想又笑了,“儿子你是图名啊。”
尚晖点了点头。
蒙璋心说大魔王早不追求名声了,纯是给世界意志帮忙。不过名声这东西……牛顿在她老家那边读过书的哪个不知道,谁不能说出一两样牛顿的光辉事迹?
然而牛顿身处的时代历任英国国王又有多少花国人能记得名字以及相应事迹?
在她还是个凡人的时候,也就对查理一世,就是被处死的那位,以及汉诺威王朝第一位君主乔治一世稍微有点印象。
祖冲之也比南朝宋的历任皇帝更有名,嗯,也许得除了刘裕。
所以单纯从名垂青史这个角度讲,做个超级科学家比当皇帝可有前途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信科学哈哈哈。
大家晚安呀。
第148章 工具人庶长子十七
全家围坐的夜宵散场, 尚晖特地等燕王喝了醒酒汤,再和爹娘都道过晚安,才带着蒙璋施施然回房。
两人相处,蒙璋彻底打开了话匣子, “惯子如杀子, 帝后不怎么走心地浇灌, 太子都能膨胀成这样……他一定心存侥幸, 觉得只要成功,皇后肚里的孩子没了,帝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好继续当他无可争议的太子?实在是傻得过分了啊。”
尚晖道:“皇后是典型的歹竹出好笋, 太子就没那么幸运了, 才智性情足有七八成都随了生母。”
蒙璋叹了口气, 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即使是旁观只要能生出足够感悟, 对炼心都颇有助益。
“换个资质平平, 但凡没那么偏听偏信之人也知道这时候要韬光养晦, 往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夺嫡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偏生太子母族不许他苟上几年从长计议,逼着他搏命。”
没错, 在知道真相的所有人看来, 除了部分皇后娘家人以及太子曾经的心腹, 太子谋害皇后都是在搏命, 足以写进史书让后人笑话的自取灭亡。
尚晖笑道:“又蠢又毒若是有自己的主意倒还罢了,太子简直成了母族的傀儡,这还让皇帝怎么容忍?这次谋害皇后, 下次就能谋害他了,再加上诸王余孽还在虎视眈眈。”
蒙璋便问:“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帝后一定得好好反思一下他俩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失职。”
“太子废了, 帝后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生在天家长在天家,没有自知之明,落得这个下场也是迟早的。”
关键是哪怕太子没有谋害皇后,依旧没有犯错后改正的机会——这的确很现实也很残酷,但想一想太子身处的位置,他手中的权利以及对应的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实和残酷也是必须的。
尚晖继续道:“皇帝的溺爱就是予取予求,怎么看都觉得他根本不走心。发自真心的溺爱应该是燕王这样,即使之前没太看清楚我要‘折腾’的究竟是个东西以及它将带来的影响和变革,也尽己所能地支持我,任我放手去做,他心甘情愿地为我挡去或是解决层出不穷的麻烦。”
蒙璋也道:“王妃不也是?咱俩的婚事,燕王妃二话不说就立即着手操办,我嫁过来她根本就是模范婆婆,实际上王妃跟我那个便宜妈并不太对付。”
尚晖颔首道:“燕王夫妇这样的人真按照大势那样,落得家破人亡这般下场,世界意志都有些看不过去。”
蒙璋靠在大魔王肩头,“现在燕王气运仅次于皇帝,尽可以放心啦。”
“他俩乐在其中,我就搞搞科研闲暇时当当导师,其余的都交给父王母妃好了。”
蒙璋大笑,“那我只管账就好了?”
对于皇帝而言,蒸汽纺织机创造的就业前景他完全可以想见,所以这个项目哪怕没那么赚钱,他也要倾力支持。
但在这个时代,想推广新技术,光有皇帝的支持可不够,必须得让各大宗室勋贵士绅以及富商们都切切实实地看到新技术新设备这些新事物带来的厚利,他们才有动力参与其中乃至于亲自下大力气去推广。
所以把账目做得通俗易懂,“利”字摆在明面上,也是初步推广的一部分。
话说燕王只爱管儿孙的“闲事”,太子这边如何收场他不太关注,最多也就是经常劝一劝,陪着皇帝说说话:废太子固然是大事要事,同时也是皇帝的家事。他要是皇帝,有个想害母亲的儿子,现在这个儿子已经都埋上了……呸,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铎哥儿出挑到皇帝都羡慕他。
当然,这种大事肯定不会避着内阁。不过涉及废太子的处置,燕王和成国公都跟老僧入定了似的。
人证物证俱在,又牵扯到昔日诸王余孽,其余几位阁老也无甚好说,况且太子人缘的确不怎么样,老狐狸们没一个看好他的:想想燕王世子刚认回来,老安王就让孙儿安王世子好好和燕王世子结交,哪怕得罪太子一点也没关系,老狐狸们的态度可见一斑。
太子被废是注定的,只不过什么时候废……老狐狸们也没想到太子居然连大婚都没撑到。
皇帝今天脸色不好,心情也很不好。
昨晚太子痛哭流涕,哀嚎着自己后悔了,皇帝又不是铁石心肠,固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也难免一夜难眠。
他又担心让皇后也跟着难安生,便破天荒地没在坤宁宫安歇。
然而出了这档子事儿,皇后哪能没心没肺,于是半夜皇后又把皇帝请回坤宁宫,两口子说了足足半宿话。
早上皇帝从老伙计指挥使那里得到了他那个好岳父的初步口供:岳父岳母夫妻俩这些年的花销大半竟都是“那起子人”支持的。
话说当年逼宫的诸位亲王之中,只有两位异姓王,其余六位都是真宗室,更有一半是皇帝这一支的近亲。
这也是余孽清了一波又一波总有残留的关键原因,因为总有人看在亲戚的份儿上睁一眼闭一眼,又或者正如口供上说的那样,当年许多权贵世家都选择了“骑墙”,现在拿着曾经“骑墙”的证据就足够这些人家不得不捏着鼻子,给“那起子人”提供若干便利。
总体而言,“那起子人”这些年动作都不太大,之前最大的动静就是坑了韩灵依那一回,但说起来也不过是通过太子来了场“小打小闹”。
这次那起子人又看准了机会,准备搞个大的:没错,送到皇后眼前的汤药可不仅仅是对她的孩子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