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千岁千千岁(22)

作者:江枫愁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按照万清的教导,同李祭酒寒暄一阵后,将引商入监的法子说了。

“李大人以为,此法可行否?”

李祭酒心中一跳,他见对面的女子面色淡然,眼笑吟吟,恐怕这番话里已经是有万清授意了。

“此法甚好,”他抚着胡须,斟酌答道,“商贾出钱,我们出力,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可是国子监乃我西朝第一学府,当初高祖办学时便有言,太学乃为西朝培育官员之圣地。”

他沉吟片刻,抬眸去打量兰沁禾的脸色,斟酌道,“花钱来买圣地的位置,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李大人此言差矣。”兰沁禾道,“当年高祖说的是‘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1]’”

“我们国子监乃天下第一学府,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教育人才。孔圣人早有言在先,所谓有教无类,为什么我们要将商贾之子拒之门外呢?是我们的博士水平不够教不了,还是我西朝国子监无容人之量,还是高祖觉得孔圣人的话说得不对?”

后面三个问题压下来,李祭酒的神情立刻变了,他急忙摆手,“当然不是,当然不是。”

这三个问题,他哪敢说是。

“这就对了,我们国子监对面便是孔庙,祭酒您也是每年都带着学生们祭拜孔圣人的,自然应该遵循孔圣人的话来做。”

兰沁禾笑了,“国子监当为天下学府之表率,是自高祖以来钦点的学府,士农工商皆是我西朝的子民,如果连我们都拒西朝子民与门外,君父该是何等的心寒。”

“郡主所言甚是,所言甚是。”帽子扣到了这个份上,除了答应,也没了别的方法。

“那这引商入监一事,后日朝会时,还请李大人多多费心了。”

“我可以禀明圣上,”李祭酒还有一丝犹豫,“只是背后的打点……”

“大人放心,您为国子监劳心费神,下官又岂敢在旁边躲清闲。”兰沁禾给李祭酒递了颗安心丸,“背后的那些琐事,还请交由下官去办。”

老人捻着胡须沉思片刻,半晌点了点头,“好吧,那就都有劳郡主了。”

作者有话要说:1.[1]《明史》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

2.如明代的话本《醒世恒言》中的老尚书说道,“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像金阶走。”他五个儿子里,只让大儿子读书,还有两个干商贾去了。

清明时期,钱变得越来越重要,商贾的地位也提高了很多。

3.国子监除了教各种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必修的技能,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比现在大学的实践、实习还要丰富,很多都是直接进衙门里干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死读书。

第17章

兰沁禾晚膳后便辞别父母,骑着马回了郡主府。

郡主府离国子监近,离司礼监也近,明天去见慕良的话,从郡主府出发更方便一些。

“主子,您就这么骑马赶回来的?”银耳见兰沁禾回来,急忙上前,扶她下马。“秋夜里凉,您若是出了汗再着风,可别惹了风寒。”

兰沁禾跳下马背,毫不在意地笑道,“你当你主子是谁,骠骑将军的女儿怎会如此弱不禁风。”

“话虽如此,但如今冬夏交替,京里不少人都得了风寒,主子也得小心些才是。”

“好,尊姐姐的命,我一定仔细着自己。”

银耳蹙眉,“主子您又取笑奴婢。”

“你就是太过老成,”兰沁禾边往里走,边由着银耳帮她卸衣,“你要是有莲儿一半活泼,那便有意思多了。诶对了,莲儿呢。”

“莲儿今日病了,在屋里歇息呢。”

“病了?”兰沁禾脚尖一转,变了前进的方向,“带我去瞧瞧她,病的重么。”

“不是什么大病,就是普通的风寒,已经让大夫看过了。就怕把病气传染给了主子,她一天内都待在屋里没有出来。”银耳解释道,“主子这会儿还是别去了,她吃了药刚刚睡下,衣冠不整的,恐污了主子的眼。”

兰沁禾想了想,“也好,那就让她好好休息,明天我再去看她。”

她接着又补充道,“别让她闷在屋子里,明日阳光好的时候让她见见光,晒一会儿病气就化了。”

“知道了主子。”

“明天我去司礼监,你随我一起去,取两张银票来。”

银耳应了一声,招呼旁边的丫鬟给兰沁禾打水洗手,自己拿着巾帕在旁边俟候着,“奴婢正想和主子说这事儿呢,白天的时候司礼监来人过了。”

兰沁禾洗手的动作一顿,“来了谁?”

“是慕公公身边的平喜公公。”

兰沁禾一下子扔了擦手的帕子,“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也不来跟我说一声。”

“主子恕罪。奴婢本想留他下来喝茶,再差人去告诉主子。可是平喜公公留下东西就走了,怎么也不肯留下。”银耳忐忑地抬眼,望了望兰沁禾的神色,接着道,“奴婢想主子今日在兰府,是有要事和夫人商议,这便没敢前去打扰主子。”

她说完跪下,“奴婢该死,都是奴婢做事不周,还请主子责罚。”

兰沁禾摆摆手,“罢了,你也不是有意的,这次便算了。往后但凡牵涉到宫里的事,一定要尽快向我汇报。”

“是。”

“平喜公公来做什么了?”

“他留了个匣子,说是昨日司礼监招待娘娘不周,还请容他们将功赎罪。”银耳转身,早有丫鬟捧了匣子过来,她接过以后,递到了兰沁禾手中。

“将功赎罪?”兰沁禾讶异地抬眉。这话实在是严重了,昨天司礼监的招待中规中矩,慕公公对她十分客气,哪里来的“招待不周”。

她视线触及到那匣子后,微微一愣。

那匣子大约小半尺长,通体灰黑,触手如砖瓦之感,瞧起来也颇为熟悉。

兰沁禾将盖子抽开,赫然看见里面是一只笔尖染着朱砂的笔。

这只笔不是什么名贵之物,非同寻常的是笔尖沾染着浓浓的朱砂。

她忽地想到了什么,猛地将盖子盖回去,脸上表情大变。

“主子?”银耳见兰沁禾面色不对,担忧问道,“这里面是什么?主子怎么这般神色。”

“快收起来。”兰沁禾如将灰黑色的匣子递给银耳,严厉地扫了圈旁边的丫鬟小厮,“今日司礼监来过这件事,不许告诉任何人,如有泄密者,立即打死。”

一圈的侍女惶恐地跪下,她们郡主鲜少有这般严肃的时候,但不知那匣子装的是什么,能将郡主吓成那样。

底下的人不知道,兰沁禾却是知道的。

看见那匣子时,她便有些眼熟,寻常的匣子大多是木头宝玉一类,可那个匣子,却是用青瓦制的。

青瓦,国子监昨夜被风掀了的号房屋顶,便是用青瓦盖的。

笔染朱砂,司礼监批红。

兰沁禾手心有些濡湿,冷汗布满掌心,之前的手全当白洗了。

慕良这是什么意思。

他知道国子监号房塌毁并不奇怪,全国遍布锦衣卫、厂卫,这么大一件事他肯定知道。

但是难道他连自己打算去找他都猜着了?

想到这里兰沁禾一阵毛骨悚然。

西朝这几代皇帝鲜少上朝,先皇尚且还每月一朝,到了当今皇上,一年不定上朝两次。平时百官上奏,都是交由内阁,由内阁的阁员拟成票拟,再由通政使司递交司礼监。

是否准奏,司礼监掌印都会用朱砂在票拟上批复。真正传到皇上跟前的折子,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的事宜都由内阁偕同司礼监决定。

如今司礼监掌印林公公身体抱恙,由司礼监提督慕良代为掌印。

他送这样的匣子过来,明显指的是国子监一事,那里面的朱砂笔,又该如何理解。

准与不准,都是用朱砂批复。

兰沁禾清退了下人,独自在房中踱步沉思。

平喜的态度很好,说的又是“将功补过”,这笔更大的可能是,慕良同意了帮她们办事。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兰沁禾想不明白,她同慕良并无交集,只是有个郡主头衔而已。但这个头衔并无实用,宦官只听命于皇上,她并没有皇家的血脉,只是先皇用来警告父亲的一个棋子罢了,这些慕良不会不知道。

上一篇:尚书在上下一篇:弄权(女扮男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