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有事,今儿提前到货了”
“啊?!今天?”王小东再次哀嚎,三下五除二把书塞包里,“我爸今天不在家,没人帮我们收货。”
四人气喘吁吁跑到街上一间名叫“求知书屋”的小屋前,门口果然已有一辆面包车。
“你们可来了,再不来我可就没辙了,今天咋这么慢?”中年男人嘴里叨叨着,手下动作却很快。几个孩子每月开他三十块运费,他只要来回市里和荣安之间,帮忙运送书籍就行。
每次上百本,一个月运四五次,不怎么占地方,还能再坐人,另赚一笔……他自然乐意,得好好把握住。
林雨桐拿出笔记本,“磁带三十本,《雪山飞狐》八本,《射雕英雄传》六本……”她边念边记,王小东和沈浪清点,看书名和数目是否对得上。
蔡星月掏出钥匙,打开小屋门,里头是块七八个平方的空地,四面墙皆装成巨大的落地书柜,上头整齐有序的放着许多书。正对门的一面是语文数学英语各类教辅资料,刚开学就已经空了七七八八。左侧是各类,当前大热的武侠、国内外名著、动漫应有尽有,此时却已空空如也。
右侧是关于农业种植、养殖、畜牧业、林业等农村常见行业的专业书籍,无一例外都是图文并茂,甚至有些字还给标注拼音……也空了三分之一。
连着门那一面更可怕,居然是磁带、光碟等各类音像制品,有流行歌曲、儿歌、国内外热门电影电视剧刻录的光盘……除了爱情动作片,应有尽有。
这才是最受小镇人民欢迎的,十有八九已经空了。
蔡星月轻叹一声,生意太好也不是好事啊。
自从去年决赛后,受城里教育模式启发,雨桐号召大家合伙从市里买教辅资料回来卖。最开始是各科《教材详解》《随堂举一反三》《优秀作文大全》之类的,偶尔能卖几本出去,勉强赚几个零花钱。
可雨桐坚持要正版书籍,价格不便宜,小镇孩子买得起的太少。
后来听说学校要建图书馆,雨桐觉着这是个商机。
图书馆有啥?书呗。
但现在的图书馆还只是一个深深的地基,捐款还没充分到位,上级领导这儿签字那儿盖章的,要等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至少是一年后的事儿。
所以,雨桐抓住这真空期,把各类图书引入荣安。
一本书便宜的两三块,贵的七八块,甚至十块,卖是肯定卖不出去的。林雨桐借助“图书馆”模式,搞实名制借书。
漫画每本每天两毛钱,押金三块钱,每天下午六点之前还书算当天,大家为了少出点租书费,都会尽快看完,平均每个人借五天,收入一块。
同时,借书时都会记录清楚,书本何处有损坏,若归还时检查到损坏或者折页,按程度轻重赔偿。若有书本丢失的情况,则直接照价赔偿,反正押金在那儿,不怕抵赖。
其他和教辅资料则一毛钱一天,那几百页的《射雕英雄传》怎么说也得一个月才能看完,净赚三块,书价成本已经回来一半了,第三个第四个借那都是利润。
音像制品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价格又稍微贵点儿,没有“小锅盖”的家庭也得有娱乐生活不是?而且因为方便易携带的特点,学生到学校,家长下地干活都能带着去,只要有台录音机,那就是随时随地开演唱会的效果。
事实证明,雨桐的“借书制”大受欢迎。对读者来说,既省了买书的昂贵开销,又能增加各种选择,花同样的钱买书只能买一本,借书却能看五六本。傻子才不干呢!
对几个孩子来说,这真的是一门持久可行的生意。虽然买书时花出去大几千让人肉疼,可这是一次性投入却有数年的持续收益,每天最少借一百本出去就是十多块收益,除去店铺租金和运费成本,一个月也有几百块收入。
比人挣工资还厉害。
当然,大家深谙“闷声发大财”之理,谁也不说。就是对自己家里人也只说个虚数,钱揣自个儿兜里能做更多大事呢!
对整个荣安来说,孩子们都去看书了,成绩提升,老师开心,家长开心。农民们都知道学习专业养殖技术,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开心,政府更开心。
一旦爱看书的风气形成,全镇文化素质大大提高,摆脱“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名声,好像也指日可待了。
唯一不好的是时间不允许,孩子们一整天都在学校,只有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有空来经营,每到这两个时段,书屋前总是人山人海。
好在蔡星月爸爸时间充裕,王小东爸爸没活儿的时候也会来帮忙看守,倒也耽误不了多少生意。
求知书屋,全镇皆知。
第050章
卸完货, 还未清点完, 门口已经排起十米长队,大家都等着还书,继续借新书。几个孩子分工协作, 一直忙到七点半才把所有登记工作完成。
天快黑了,留下王小东和蔡星月扫尾, 沈浪发动摩托车, “上来。”
林雨桐看了下天色, “快下雨了,你别送了。”
沈浪挑眉:“还嫌早?”
林雨桐一想也是,依现在这天色, 自己走路的话, 还没到家就得全黑了,万一再遇上山雨啥的, 不知又要耽搁到啥时候。
她爽快的爬上车,抓好座位下铁杆, “下个月的油钱我出吧。”每天在书屋干活, 沈浪坚持硬要送她, 百分之九十的油都烧她身上了。
怪不好意思的。
然而, “专职司机”却不置可否。
他沈浪现在可不缺这点油钱。
做朋友一年, 林雨桐已经非常熟悉他的肢体语言, 苦口婆心劝道:“有钱也得省着点花,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咱们亲兄弟明算账,不能让你吃亏……啊!”
沈浪突然一个急刹车, 叨叨叨的某人在惯性之下往前冲,直接撞到他背上。
“怎么,车子又坏了吗?”
沈浪不出声,看看天色,狂风大作,山雨欲来,又把车子发动。
一路上,林雨桐都在担心山雨提前,昨晚天气预报说全国大部分范围,长江以南将迎来史上最强降雨,降雨量预计超过一百毫米,也没注意他突如其来的小情绪。
一路担心着,到家门口刚好有豌豆大的雨点子打下来,“快,赶紧进屋。”伯娘撑伞把他们接进屋,还不忘吩咐大伯“快把车子推进杂物间,淋了雨得生锈。”
沈浪赶紧道:“伯娘不用推了,我这就走。”
张灵芝还念着上次他送秦天一上医院的事,而且人每天风雨无阻送桐桐回来,她也不瞎,哪里肯让他走。
“不许说这话,让你大伯推,我锅要糊了……”
乔大花也来拉他,沈浪客气不过,忧心忡忡跟着进屋。
客厅沙发上,整整齐齐坐了一溜儿的孩子,正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听见他们进屋,乖乖叫了声“哥哥”“姐姐”,又回头盯电视。
林雨桐回房换掉打了雨点子的衣服,感觉身上暖和多了,下楼见她们还在看电视,“作业写完没?”
大丫乖巧道:“写完了。”
二丫三丫强子也上学了,争先恐后说写完了。
这样看来,好像没理由不让她们看。
雨桐揉揉微湿的头发,才发现沈浪居然还在沙发上坐着。“你去换件衣服吧,别感冒了。”
“不用。”
但他的白衬衣已经淋湿大半,贴在手臂上看着就冷。林雨桐不跟他客气,上楼找了一件阳子的衬衣,“楼上中间那间是我哥的房间,快去换吧。”
“就是阳子哥哥,沈浪哥哥知道吗?”三丫帮腔。
沈浪还未说话,大丫忽然小心翼翼道:“三丫别说了。”
七月份,高考前一天晚上,不知吃坏什么东西,阳子一连拉了大半夜的肚子,第二天拖着虚脱的身躯进考场,做到一半又忍不住拉了,中午吃啥吐啥,但他怕家里人担心,一直没说,晚上到诊所输了两个小时的液才好些,第二天勉强继续考试。
考试结束回到家,大家才发现这孩子眼圈红红,说什么对不住爸妈期待,再三追问之下才肯说出实情。
这孩子从来自律又节省,从不在外头乱吃东西,生病也是预料之外的事,大家虽然失望,却也不忍责怪他。
可耐不住他自责啊。
家里都盼着他能考上大学,平时也够努力,按几次模拟考分数估计,上省立大学没问题,结果临门一脚的时候掉链子……一直等到八月底也没收到任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自责之下准备南下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