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傻子成亲以后+番外(59)

作者:七品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孙桂花对着她们翻了个白眼, 把盘子放下, 就去了另一桌。

一群女人聚在一起, 自然少不了闲聊几句八卦。

有平时交好的妇人对田婶子道:“你家这儿媳妇漂亮又勤快,你可算享福喽!”

田婶子道:“确实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平时帮了我不少忙。”

也有嘴贱的,故意挑刺道:“文寿媳妇都进门半年多了, 怎么还没怀上孩子?”

田婶子给刘招娣夹了一块猪蹄,道:“不急。”

“大田媳妇, 不是我说你, 你们家可是三代单传。你这做婆婆的也上点心,多催催孩子们。”那人一副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表情。

田婶子依旧道:“不急。”当年她和吴大田成亲以后,也是过了两年才生了吴文寿, 而且之后再没能怀上别的孩子。

她知道做媳妇的苦, 自然不会让刘招娣再受同样的罪。

主桌的三房一家子听到这个话题, 可算找到了优越感,小薛氏挺了挺大肚子, 道:“我这肚子已经满七个月了,找稳婆看过了,说又是一个儿子。”

吴老太太满意地看了看她的肚子, 道:“文祥媳妇进门一年就给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老大还不到两岁,马上又要再添一个。”

说着意有所指地看向孙桂花那一桌, “不像某些不争气的媳妇,进门之后连着生了三个赔钱货。”

孙桂花气的一下子站起身来。

因为三个女儿不得老太太喜欢,未免老太太不要脸追到女儿婆家闹事,所以孙桂花特意把三个女儿都嫁得很远,平时一年都不一定能回娘家一次。

就像这回吴文韬中秀才,要是离得近的,肯定就过来庆贺了。但离得这么远,连回来一趟都做不到。

孙桂花心里本就憋着一股火,老太太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偏偏还要戳她的肺管子。她气到面子也不顾了,“你个老太婆骂谁赔钱货!你自己不也是个赔钱货!”

薛氏扶着老太太的胳膊,装腔作势地回道:“大嫂,不可对老太太不敬!”

“凭什么敬你们?一群吃白饭的厚脸皮!”孙桂花骂道。

同一个桌子的妇人开始劝架,“桂花妹子,别吵了,前院那么多客人呢!要是被听不到岂不是丢了里正的面子。”

另一人也拉住她,“对对,还有好几位附近村子的老员外,都是体面的读书人。”

就连一直和她不对付的田婶子都劝了一句,“今天是庆贺两个孩子考中秀才,你一个做长辈的,不要给孩子们拖后腿。”

孙桂花咬了咬牙,恶狠狠地瞪了三房一眼,“你们等着客人走了以后的!”

吴老太太才不把她的威胁当回事,等客人走了,他们也吃饱喝足麻溜走人。

见两边不吵了,刘招娣拿起桌上的点心盘子,给众人介绍廖记的点心种类。

“千层云霜是用糯米做的,又甜又软。”

“对,特别软,我第一次吃的时候,差点咬到舌头。”

气氛重新热闹起来。

——

而前院,每桌两坛子秋枫红助兴,气氛比后院可热闹多了。

杨员外仰头又干了一杯,感慨道:“孩子们比我们当年出息多了!”

吴大成点头应是。

荀员外摸了摸花白的胡子,在桌子上环视一圈,问道:“哪个是吴文轩?听说院试考了第二名,仅次于顾尚书家的公子。”荀员外有举人功名,是在座所有人中身份最高的。

吴大成连忙起身:“轩小子在另一桌,我喊他过来。”

吴轩一直注意着这边的动静,没等吴大成来喊他,自己端着酒杯走了过去。

吴大成朝荀员外的方式示意,小声道:“这是荀员外,崇文一朝的举人。”

吴轩恭敬地行了一个晚辈礼,“后学吴文轩,见过荀员外!”

“一表人才,又谦和知礼,是个好苗子。”荀员外赞道。考中了秀才,才算正式迈进了科举考试的门槛。而以后的乡试会试,比考秀才难了千百倍不止。

只有像吴轩这种,院试成绩非常优秀的,才有继续考中举人的可能性。

“您过奖了。”吴轩谦虚道。

荀员外爱才心切,招呼吴轩往他身边坐。可是这一桌子早就坐满了人。荀员外左边坐着有秀才功名的张员外,自然不能给吴轩让位,而右边,坐着三爷爷。

三爷爷尴尬地看了一圈,拄着拐杖颤巍巍起身。

吴轩道:“承蒙荀员外看重,晚辈站着就好。”

荀员外听完又是好一顿夸赞,夸完又勉励道:“不日县学即将开课,文轩切记不可荒废时光,应进学苦读一年,以备明年秋进京赶考。”

吴轩听得一愣:“进京赶考?”明年秋天的乡试不是考举人吗,为什么要进京赶考?

荀员外抚掌大笑,“真兴府不放主考,下辖生员按例应去顺天府参加乡试。”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吴轩都考中秀才了,竟然还不知道乡试在哪里考。

吴轩真的十分震惊。他单知道真兴府离京城很近,但他没想到离得这么近啊!近到归属于同一个考场!

大阑国其他地方的学子,会试的时候才进京赶考。而他们,乡试就要去京城了!和京城本地学子一起考乡试!

吴大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虽然京城多大儒,生员水平也比较高,但只要勤勉读书,也是能考中的。”

王秀才也道:“顺天乡试历来艰难,但只要考过,会试亦不远矣。”两年前王秀才去京城考过一次乡试,落榜了。他们同行的二十三位同科,无一得中。

吴轩:那当然了,千万学子挤独木桥,挤过去的自然是有真才实学的。

吴大成继续安慰他,“乡试能去顺天贡院,是咱们直隶学子的荣耀。乡试考过一场,对贡院环境比较熟悉了,会试再考时,也能轻松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九点补一章

第55章

后半场宴席, 吴轩一直震惊于进京赶考的事情,没有心情理会其他。

就连孙桂花和吴三成的媳妇薛氏动手撕打的事情, 也是过了几天才从田婶子口中听到。

这天是八月二十八日, 吴轩和木器行定好验收家具的日子。

一大早吴轩坐着吴文寿的牛车, 和田婶子一家人进了城。

木器行准备了两辆马车,跑了五趟才把吴轩定做的家具都运到了广平街的宅子里。这时候的家具都是纯木头做的, 稍稍放置两天通通风就能直接入住了。

吴轩这几天就住在了城里,一边给宅子里置办东西, 一边和吴文寿商议好了时间,给白瓷铺子开了张。

说好铺子交给吴文寿管理, 吴轩说到做到。除了帮忙画展示柜的图纸, 还有给门口的牌匾题字,别的吴轩就都没有插手了。

红绸揭下,端端正正的“定山白瓷”四个字, 出现了围观人群的面前。

吴文寿喜气洋洋地点燃门口的鞭炮, “新店开张, 买茶具送瓷碗,买花瓶送瓷碗, 不管买啥都送一个瓷碗啦!”

听到送瓷碗,众人都好奇地涌了过来,纷纷问道:“送什么瓷碗?多大的?”

吴文寿从门口柜台上摆放的一摞瓷碗中, 拿起一个,道:“正宗的定山白瓷,两只巴掌大的瓷碗。只要买东西, 就白送一个!一共一百个,送完即止!”

立刻有人进了铺子,道:“我刚好想买一个新茶壶,本来打算托亲戚从窑厂捎。要是你这儿价格差不多,我就直接买了。”

吴文寿道:“您放心,保证和直接从瓷窑里拿的价格一样。”

定山县的人平时都习惯了,让人直接从窑厂里捎带瓷器。但这种零星买卖,窑厂要价并不低。吴文寿直接从窑厂拿了一大批货,全都付了现银,窑厂给他的价格自然比平时零卖的低多了。

所以他按着平时的价格卖,还是有不少赚头的。

当然,一切能这么顺利,全都靠吴轩给的大笔银子。

吴文寿看向人群中围观的吴轩,虽然不知道大堂哥为什么这么相信他,几乎把大半身家都给了他开店。但这份恩情他记下了,以后一定好好经营铺子,多给大堂哥挣钱。

吴轩:你真的想多了,只是一块金子就能解决的事情而已。

——

广平街的宅子收拾得差不多了,吴轩和豆豆带着一车行李,搬了过去。

还有五天,县学就要开课了,提前搬过去适应一下环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