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傻子成亲以后+番外(19)

作者:七品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而且吴轩来了学堂,豆豆以后肯定也免不了会过来。

吴轩重新上前一步,挡在了王秀才的视线,“我跟你去就行了,豆豆需要回家休息。”

豆豆也道:“我先回去了。”豆豆压根不知道吴轩曾经打算过,拉他一起来学堂读书。他小时候和村里同龄的孩子一起上的学堂,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总是缺课,但该学的也都学过了。

王秀才望着豆豆的背影,满脸依依不舍,被吴轩一巴掌拍在了肩膀上:“夫子,我们去学堂吧!”

“嘶——”王秀才疼得缩了一下肩膀。

——

王秀才简单问了问吴轩的情况,知道他从来没上过学之后,直接把他安排在了年龄最小的丁班。

丁班都是七八岁上下的孩子,太小还干不了农活。农忙时节家里大人都去干活了,孩子放在学堂里最合适不过。所以在其他班缺课严重的情况下,丁班的学生是最多的。

吴轩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一群小孩子好奇地扭过头看他。

王秀才进门轻咳一声,孩子们立刻面向前方乖巧坐好。

王秀才先领着孩子们背诵了昨天学过的句子,然后一个人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弟子规》全篇。读完还特意朝吴轩的方向瞥了一眼,收获了吴轩面无表情的凝视。

“好,今日我们学习下面的句子。”王秀才道,“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王秀才读三个字,孩子们跟着读三个字。

“事非宜——”

“事非宜——”

“勿轻诺——”

“勿轻诺——”

一遍一遍又一遍,重复重复又重复。

整个教室里回荡着孩童嘹亮的读书声,王秀才也耐心十足地一遍遍教授。

当他们把同一个句子重复了第五十三遍的时候,吴轩坐不住了。

他觉得他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他为什么要来学堂读书?他真的要和这些孩子一起学习半年吗?天呐,这简直不敢想象。

不行,计划必须改变。他不能再考虑什么循序渐进了,他是天才,他要跳级!

终于熬到了这堂课结束,吴轩找到王秀才,把全篇《弟子规》给他背了一遍。

王秀才诧异:“你不是没上过学堂吗?”

吴轩面色不变地扯谎:“豆豆教我的。”

“《三字经》《千字文》你会吗?”王秀才问道。

吴轩点头,继续扯谎:“会。”

王秀才没有丝毫怀疑地相信了。他对吴轩并不了解,只听村里人说过几句吴轩脑子不太好之类的话,看这情况,应该是村里人夸大其词了。

他道:“那你应该升入丙班。”

吴轩谨慎的问道:“丙班的课程是什么?”不会还是摇头晃脑一遍遍背书吧。

王秀才道:“丙班开始习字,每日三个大字。每旬再学一句论语。”

吴轩勉强点头,行吧。

——

从此,吴轩开始了装不会写字的日子。

王秀才教完每天的背诵内容后,会轮流到各班巡视,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他站在吴轩的书桌前面,面色疑惑地盯着吴轩写字。

明明握笔的方式完全不对,每个字也都写的歪歪扭扭,但神奇的是,吴轩的纸上干干净净一个墨点都没有。他每一次下笔都轻重有度,每一次沾墨都浓淡适中,甚至每一个字都歪斜得颇具美感。

就像,就像是故意写成这样似的。

面对质疑,吴轩丝毫不要脸皮地嘚瑟道:“因为我是书法天才!”

王秀才依旧用怀疑的眼神看他,吴轩坦坦荡荡回以微笑。他也没说错嘛,从小时候起,每次他比赛拿了奖,都有人夸他是书法天才。

就这样,吴轩靠着厚脸皮一路跳级。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从甲班顺利毕业了。

村子里也流传开了关于他的传说。

第18章

吴轩把谢师礼递给王秀才,道:“多谢先生这段时间的教导。明天家里开始建新房,我得去帮忙,以后就不来学堂了。”

“是你自己天资高,我并没有教你什么。”王秀才说完,又道:“你应该去县城的致远书院,潜心读几年书,考一个功名。”

吴轩点了点头,功名是肯定要考的,但是书院,就不必去了。

王秀才很欣慰他听劝,又叮嘱了几句让他不要浪费天赋好好读书。

吴轩一一点头应下。

他最初来学堂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正大光明识字的理由。而且因为豆豆的事情,他对王秀才的初始印象并不好。

但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他发现王秀才其实是一个很纯粹的读书人,也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师者。

王秀才说完了劝学的话,又道:“既然要盖新房,那旧房子拆了以后,豆豆住哪儿?你身强体壮的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但豆豆身子不好,怕是不能凑合。我在学堂有一间小屋,偶尔不回家的时候住。要不我收拾一下借给豆豆?”

“不牢先生费心了。”亏他刚刚还觉得王秀才不错,转眼又来觊觎他的豆豆。

吴轩揖了一礼,转身告辞。

——

农历的十月份,已经是秋末冬初的时节了。

豆子已经收完,麦子也已经种上了,整个村子突然空闲了下来。

吴轩家也要盖房子了。

他直接去县城的窑厂买了青砖和瓦片,又靠着吴大成的面子,在村子里收了一些好木材。然后请来了附近村子里手艺最好的三个泥瓦匠,当然还是靠的吴大成的面子。

至于帮工,在村子里就近找的,每人每天给十五文钱,村里人都乐意得很。农闲时节,到处都找不到活干,能有一份额外收入大家都抢着要来。

吴轩让豆豆帮着挑了十几个人。

等开始干活的时候,吴轩发现其中有一个中年汉子,走路一瘸一拐的。

魏老大看吴轩盯着他瞧,道:“东家,你别看我这条腿不好使,但我干活比他们还利索呢!”

这话吴轩倒是信,魏老大一个人拖着两根大木头,走得比旁边人还快。他叮嘱道:“不用这么卖力,我已经娶上媳妇了,新房子不着急。”

“哈哈哈——”周围人都善意地哄笑起来。

魏老大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跟着众人一起笑。心里感叹东家仁义。

他刚来吴家村的时候,着实过了几年苦日子。后来里正把吴轩的十亩地租给他,他才顺利在吴家村扎下根来。东家仁义,每年只收一季的五成粮食做租子,剩余的都算他的。

比如这一季大豆,收下来多少全都归他。去城里卖了,换的钱足够他一家三口过一个好年了。还有他家招娣,下个月就满十五了,他媳妇特地去城里买了银簪子给姑娘戴。

他们夫妻俩没有孩子,这个外甥女从小养在身边,几乎和他们的亲闺女没什么差别。以前孩子跟着他们夫妻俩受苦,现在终于也能打扮打扮了。

——

钱给的多,活自然干的也快。

十几个壮劳力,只用了五天就把房子盖好了。

古代的房子不用装修,花一天时间挖个地基,再花两三天时间垒几间屋子,最后挑个好日子上梁,这房子就算盖好了。

吴轩家一共盖了五间坐北朝南的正屋,还有东西两间厢房。

中间最大的一间是堂屋,旁边两间都是卧房。西边的卧房紧挨着厨房,房间里的火炕联通了厨房的灶间,晚上做完饭,炕也就烧热乎了。冬天住最合适不过。

东边的卧房挨着书房,两个房间窗子都做的很大,既敞亮又通风,夏天住肯定凉快。

吴轩很满意自己的设计。

房子盖好之后不能马上住,要等它阴干,或者自己点火堆熏屋子去湿气。

为了能早点入住,吴轩准备了一堆柴火,又给新厨房买了一个大铁锅,请了隔壁田婶子过来烧火做豆腐。

吴轩准备拆房子的时候,田婶子就过来说了,让吴轩和豆豆暂时住她家里。吴轩本想着给点伙食费,但田婶子执意不收,道:“就是随手多做两碗饭的事,算不得什么。”

吴轩两人拗不过田婶子的热情,蹭吃蹭喝蹭住了好些天。

这次让田婶子过来烧火,也是为了帮她省点柴火。田婶子家里有两个男人,但吴大田常年在城里看铺子很少回家,吴文寿每天早上去县城送豆腐,下午又要去附近村子卖豆腐,两人都没什么时间去山里砍柴。所以经常看到田婶子一个人,去山里拾一些枯树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