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瓯春(31)

她虽然弄不清官制,也不知道京中那帮勋贵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但一路行来,多少听到正则他们分析上京和幽州局势,尤其是殿前司的情况,这位都使沈澈,正是指挥使沈润的亲兄弟。

先前老太太向通引官打听沈润行踪,人家说得含糊,并没有确实回答。谢家如今是戴罪之身,就算设了宴也不会有人来,殿前司的人除了行看守之职外,哪个愿意冒险同你私下往来?所以要见沈润,只有通过沈澈这条捷径,上京如今情况,就算你怀揣金银,也找不到能够收受你贿赂的人。朝中大大整改一顿后,人脉远比金银更值钱。原本她这种深闺里的人,是不可能去结交官场上人物的,还是要多谢李从心,若不是他想得周全,她现在就是束手无策,任人安排的尴尬境地。

六亲无靠,问问她的心,她半点也不想过问老爷的事,但命运不幸被牵制住了,她要是干看着,说不定什么时候亲事上门,在她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被送人做了人情。

看看外面天色,日光一寸寸斜照过来,再过不久老爷就该回来了。躲在自己院子里不是长久的方儿,总要主动走出去,听听他们商议了些什么才好。于是换了衣裳,重新梳妆起来,趁着余晖尚在,赶往老太太的院子。

院门内,月鉴忙着指派婆子搬动大鱼缸,见清圆来了,笑着叫了声四姑娘。

清圆颔首,“老爷回来了么?”

月鉴转头朝里头瞧瞧,“和姑娘前后脚。太太并两位姨娘,还有爷们姑娘们也都在,四姑娘快进去吧。”

清圆笑了笑,真真儿的,人家是一家子,有什么话一家子商议,也没个人来叫她一声。或者他们商讨的就是她也未可知,这刻觉得自己像砧板上的肉似的,可悲的是准备挥刀的是自己的至亲——便是没有一点感情,那也是至亲啊!

抱弦知道她心里不受用,轻轻唤了声姑娘,“别忘了陈家老太太嘱咐的话,万事莫往心里去。究竟怎么样,进去听听再说。”

横竖不是无可依仗,自己手里还攥着后路呢,清圆胆子便大了些。提裙上台阶,隐约听见莲姨娘的声音,忡忡地说着:“旁的倒没什么,我只担心清和的婚事。举家搬到幽州来,走得又那么急,也不知开国伯家什么想头。倘或能晚上两三个月多好,清和出了门子,我的心也定了。现在这样鞭长莫及,万一哪天被退了亲,于清和的名声也是个妨碍。”

清和虽不说话,却掖着帕子暗自垂泪。扈夫人很看不上眼,蹙眉道:“先前到家,门外头什么光景,大家都看见了,再别说什么‘倘或能晚上两三个月’的话了,要是能晚,何至于让殿前司的人点人头?清和的亲事既然定下了,开国伯家也不是混账人家,但凡有心结亲,别说千里,就是公主万里出塞不也去得么!等议准了日子,咱们这头就打发人送嫁,也不是什么难事。眼下家里到了危难的关头,老爷官路不顺遂,一家子不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竟还想着怎么出门子嫁人。”一头说一头冷笑,后面的话也不必出口了,自去琢磨吧!

当家的夫人,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几句话叫莲姨娘哑口无言。清和涨红了脸,眼泪落得更凶了。

清圆挨在门边进去,进门给座上的老太太及老爷夫人见礼。众人木然看了她一眼,仿佛这个人是半透明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看不见她。

谢纾撑着膝头只顾叹息,“这半个月我想尽了法子,旧日的同僚,竟没有一个能帮上忙的。懿王之乱后,多少勋贵被牵扯其中,殿前司的人挨家挨户敲门,半夜里闹得儿哭女啼,人人谈之色变。我的奏疏要呈上去,最后还得过殿前司这一关,指挥使不发话,谁敢碰这个烫手的山芋?”

老太太也有些发愁,“这殿前司倒是个油盐不进的衙门,我托你舅舅斡旋,也没了下文。咱们离开幽州太久了,连一个敢于牵线的人也没有,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幽州刺史非奉召不得入京,咱们今儿还能一家子坐在一起说话,明儿呢?”

谢纾沉默了良久,最后咬牙道:“母亲别着急,儿子这回拉下面子来,无论如何要见沈润一面,他是要金还是要银,全凭他说了算。”

老太太道:“你再细思量思量,早前他父亲那桩事上,你有没有得罪过他的地方。”

“决计没有的。”谢纾道,“那时我才任剑南道节度使,厉兵秣马一刻也不得闲,哪里插手得上京中事物。”

全家又开始发愁,既然并无前仇过结,便不至于那么难结交啊。

老太太的视线落在将要燃尽的那炷香上,细细的火光明灭,像谢家未卜的前程。

“到底还是要攀搭上才好,如今咱们势单力孤,这幽州世家大族暗中都有牵扯,独我们背后无人,将来只怕还要吃大亏……”

清圆听了半晌,似乎越来越向她担忧的方向发展,到这刻也不得不出声了。

“祖母。”她细细叫了声,“孙女有句话,想禀报祖母。”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沈润登场(╯▽╰)

班直:宋代御前当值的禁卫军。

第26章

谢家的子女,在大场面上还是很讲规矩的,不该说话的时候绝不说话。但凡有出声的,必是有极要紧的提议,因此全家十几双眼睛,齐齐看向了清圆。

老太太心里有算计,自打离开横塘那日起,就对清圆格外看重,听她这时候插话,立时明白过来,破解困局的希望就在前头不远了。

“你要说什么,祖母跟前不必讳言。”老太太温声道,示意她到身边来,连瞧她的目光都和煦了不少。

清圆走过去,蹲了个福道:“父亲和祖母商议正事的时候,原不该我插嘴的,可我瞧着父亲和祖母一筹莫展,我心里也很着急。我在路上听哥哥们说,沈家是抄过家的,指挥使兄弟都不好攀交情,加之父亲这段时候总吃闭门羹……我这里有个法子,不知道能不能解父亲的困局。”

谢纾一听,顿时坐直了身子,“究竟是什么法子,你只管说吧。”

清圆看了眼扈夫人,又看了眼清如,捏着手绢怯怯道:“那日咱们动身,丹阳侯公子来为我送行,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名单,让我遇事可以找上头的人疏通。”说罢将那个名单递到了谢纾手上,“女儿见识浅薄,不知哪位大人能解父亲燃眉之急,女儿思量,这位殿前司都使是否能替父亲传个话,或是私下安排安排,让父亲见沈指挥使一面。”

谢纾看着这名单,死灰般的眼神陡然大亮,哎呀一声道:“果真是雪中送炭了!母亲,这都使沈澈是沈润一母同胞,咱们千辛万苦找的那些人,都不及这一个来得有用啊!”

谢老太太忙接过泥金笺看,这时早忘了追究清圆和李从心的纠葛,一副谢天谢地的模样,合掌道:“祖宗保佑,果真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我今儿一整天提心吊胆,赔着笑脸和人攀谈,人家只管敷衍你。这会子可好,越性儿找了指挥使的亲兄弟,这桩事就板上钉钉跑不脱了。”言罢拉过清圆坐下,搂在怀里说,“好孩子,亏你有心,这条路实可解了你父亲的危难。早前我就说了,一家子团聚才得兴盛,如今看来四丫头果真是旺咱们谢家的。唉,小侯爷也难得,这么实心地为你周全。只是名册虽有了,要攀上只怕难……小侯爷可交代你,拿什么说头去结交人家?”

清圆想了想道:“只说报他的名号,他们就明白了。”

老太太慢慢点头,心里却明镜似的,这事儿不是任谁打着李从心的名号去,人家都会让面子的。这位小侯爷往年在幽州厮混,朋友遍布幽州,人家得料准了姑娘和他有交情,才会愿意伸一把援手。

再看看清圆,不论以后她能不能进丹阳侯家,先仗着丹阳侯公子的排头行事要紧。便道:“既这么,挑个日子上沈府,拜会这位都使一遭。”

清圆有些迟疑,复又看看扈夫人,小心翼翼道:“我是闺阁里的女孩儿,抛头露面实在不成体统。”

扈夫人暗暗咬牙,知道这丫头是有心拿话堵她。以前靳春晴那样软的性子,任人揉圆搓扁,连个屁都不敢放,如今生出来的女儿竟是个三头六臂的厉害角色,倒填补了她娘的亏空。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她们之间自有许多旧账要算,只是现在时机不对,扈夫人隐忍再三,勉强笑了笑道:“事有轻重缓急,眼下火烧眉毛了,你能替家里办事,谁敢说你半个不好,我也不依。横竖还有老太太呢,你跟着老太太去,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尤四姐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