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呆考科举(116)

作者:凉故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醉酒没想到这么难受!”谢锦秀觉着那些酒的度数不高,没想到这后劲这么大,直接让自己差点脑袋裂开了一样,接过来醒酒汤喝了起来,本来以为会苦涩反胃,没想到有股子甘草的清香,还有薄荷醒脑,一碗喝完,脑子清明了不少,胃部也舒适了很多。

“我回来是不是累老师他们担心了?”脑子清明了,谢锦秀才想起来,自己应该让杨学府众人担忧了。

“额,三叔,胡叔说你不要担心,小小人儿,也无不好,你且等着便是!”谢家风听了那诗传开,也是很气愤,自家三叔还夸人家,结果人家打脸三叔,怎么能够这样呢?

看着谢家风有些气恼的样子,谢锦秀不由得摇头:“放心,我没吃亏啊!”

确实没有吃亏,名声上,谢锦秀不但没有有亏,反而更让寒门举子们敬重,又多了一分维护。

而成杰云则自己把自己装了进去,不但自己的名字为武帝不喜,还连累了成郡王府,如此一来,避其锋芒,比针锋相对,谢锦秀得到的更多。

比如,武帝亲题,谢公祖祠,谢公忠烈公碑建立的圣旨已经下达。

寒门列公卿,武帝在这里想要告诫那些凭借着功勋什么的公卿,你是不是能够坐稳公卿还得看朕开不开心,老虎虎心犹存,老年更是疑心多,这大概就是杨大儒事事禀报的根本原因。

杨大儒回府,自然不会亲自去看谢锦秀,而是让杨之告知厨房多准备些好的吃食,给谢锦秀。

“吃亏是福!”

谢锦秀看着杨大儒送了的亲笔书法,不由得微微一笑,这个师祖,倒是心里剔透的很,这大概也是他想要让杨学府超然的原因,不志在朝堂,却能影响朝堂,真是不一般!

“家风,送出去表了起来,如果有人问起,就跟别人说,这是师祖给弟子的警示之言!”谢锦秀喝着茶汤,心里美滋滋的,再来一记闷棍,想来成郡王府的日子好过的很。

曲飞华名下的书斋就接表书画的业务,自然这吃亏是福,也被她知晓。

听着谢锦秀被成杰云打压,暗讽小人,曲飞华再次的庆幸,自己在纯府的桃花宴上,不等成郡王王妃问询就离开的举动,这等世家王爵子弟,曲飞华自觉可是消受不起。

昨日接到信帖,纯谨静将与成杰云定亲,曲飞华有一丝丝的同情,不知道纯谨静听到这个消息,会如何。

想着杨学府名下的书斋居然不自己表,曲飞华就让胡掌柜把这个消息散了出去,想来那人也是这个意思吧!

曲飞华推波助澜下,吃亏是福,当晚就传了出去,比谢锦秀预计的发酵时间要短了不少,一时间成杰云恃才傲物,以家世压寒门举子的名声,算是响彻了京城道,随着举人们回归,商人们四处游商,那公卿之子欺压寒门之子,并且还是把丰城赢了回来的寒门之子的事情,发酵到了全国,实在是太有娱乐八卦性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锦秀在京城的事情差不多完成,正准备和胡学政禀明打算回归故里的时候,京城一队天子宣旨天使,就浩浩荡荡的进了谢家村。

第99章

宣旨使看了跪了一地的谢家村村民,又看看这眼前宅子的主人,香案等虽然差强人意,但是应该在这乡下这般,也就是极好了,于是他不再啰嗦,打开圣旨。

直接开始念到:“皇帝制曰:谢公高义,以身殉丰城,乃是我古宋国百年之哀,朕每每思及痛心顿首,好在天不亡忠烈血脉。今始闻谢公后人所在,朕深恤谢公忠烈之后,追封谢公为忠烈公,赏黄金万两,着当地建谢公忠烈祠,谢家村方圆五十里为谢公一族祭田,赐谢公直系后人谢明陈举人出身。钦此!”

听了这圣旨,谢明陈整个都呆愣了,直到旁边的谢信给了他一怼,他才反应过来:“草民跪谢圣上隆恩!”

哆哆嗦嗦的接过来圣旨,谢明陈都还是精神恍惚的,他怎么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谢公之后,不,是忠烈公之后,虽然这个公爵不是世袭的,但是也让谢明陈所在的谢氏一族,晋升到了贵族,非是寒门。

“请天使入内休息!”谢信看着谢明陈恍惚的厉害,便连忙代替他帮着招待宣旨使,给谢明陈休息回神的时间。

在搭手引路的时候,手中银票自然的递了出去,宣旨使自然接过,很是满意。

谢信作为族长,心里明白一些事情,但是明明谢家家谱有明暗两本家谱,当今武帝是如何得知流民谢氏的真身的?

有了疑问,谢信自然就开口问道。

“杂家也知道的不是很多,只是听闻谢府贵公子在京城国子监为师长赢得了丰城的回归,后又过了乡试,想来与之有所关系!”宣旨使这么一说,其他的谢明陈没反应过来,但是乡试听着了,可能是执念所致,他的脑子里面想的都是我幺儿过了乡试

“快去给天使备宴!“谢明陈瞬间回神,眼神明亮了起来,招待起来天使就热情了几分,这让宣旨使也十分受用。

“黄金就在马车中,赏赐的御赐物品都在里面,谢老爷记得去找人去点收。”宣旨使说完,就站了起来,“回程宫中有时间要求,中间有段雨天,耽搁了一阵,杂家不敢稍待了,这里给谢老爷道喜了!贵族忠烈祠和祭田丈量问题,已派遣听差去通知了贵县,所以谢老爷不必着急,自有人打理这些事情!”

作为武帝身边大宦官的干儿子黄一太监,宣旨使出京这里更是来刷谢家好感度的,也是用来积累宣旨经验的,他这般和气说话,倒是让谢明陈放松了许多,再三挽留下,黄太监还是走了。

恭敬的送了宣旨使离开,谢明陈回到了宅子里面就看向了谢信都族老:“族长,这到底怎么回事?”

谢信看看在场的众人,口中叹气:“明陈,按理此事应当由你爹告知你,但是你爹熬干了心血而死,就不想让你背负这么多的责任,重镇家声很难,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交代我们,无进士后辈,不可言真家谱!”

“其实族长之位应当都是你们这个脉的,只是空有名头,没有实质,族里也是为了保护你们这一支!”谢信说的话,事情有些复杂,让谢明陈怎么也想不通,明明太爷爷很有威名,为何谢氏一族落到了这般田地,和普通村民有什么区别?

“当时丰城陷落,谢氏大丧,谢氏满门只你七岁的爷爷在京城,夜半暗箭示警,有仇家要置谢家于死地,所以当时作为谢府堂亲借住的谢一信,也就是我的爷爷,当时紧急做主,带着你爷爷逃离京城,一路颠簸来到这里以流民身份落户!又怕有仇家追查,所以重新修订了假的家谱,把你们一支记做了二房一脉!”谢信说完,一脸唏嘘,每次他回顾这些的时候,都很有压力,光是想想自家有个大人物,还可能有个同等地位的仇家,就由不得他不小心。

“那幺儿有危险么?”谢明陈听了这些,触动也有,但是想到京城有谢氏仇家的话,谢锦秀有危险么?

“都过了百年之久,应该没有吧?”谢信也不知道,何况他们一族都沦落到寒门,哪里能够知道京城里面的仇家是什么样子,谢氏本来的底蕴都被拉去的丰城,遭受到灭族一般的打击后,留下的不是妇孺就是普通的支脉,根本接触不到那些。

“不过锦秀中了举人,想来没有人能够乱动的!”谢信这么一说,谢明陈也点点头,在他们看来举人已经是很厉害的了,可以和县官平起平坐了,哪里还能有人不知死活的上去乱招惹。

童县令在宣旨使一走,就带着差房里面的书吏,督办测量祭田,建设忠烈祠的事情,只觉着这个祥瑞之地,果然是名不虚传,这不出几个月就是一件封赏的大喜事,由不得他现在对着谢明陈都和和气气的,毕竟谢明陈也是被御赐了举人出身,和自己一般。

“回去?”杨大儒从宫中回来,就听着胡学政带着谢锦秀过来辞行。

“是的,老师。学生在那里的司职也不能离开太久,而清鱼中了举人,也要回去告慰先人,所以特来给老师辞行!”胡学政恭敬的说着,他知道杨大儒刚刚的疑问句,肯定是有什么原因。

“那今次秋试恩科,你们当如何?”杨大儒捋了下胡须问着胡学政,眼睛则看向了谢锦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