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夫四十多岁,是个秀才,名下还有原配嫡妻为他生下的四个儿子,最大的儿子,比苏怀珠年纪还大三岁,已经娶了媳妇,去年腊月还生了个孙子,次子跟苏怀珠同年,已经订了亲,没有成亲。
剩下两个小的,也都十多岁了,苏怀珠一进门,就得做后娘,就有孙子抱。
“大老爷一文钱聘礼没要,也没给苏怀珠一文钱陪嫁,就把她屋子里的衣服首饰等物品,收拾了两箱子给她带去。”
李婆子撇了撇嘴,禀报道。
苏怀宁勾起唇角,一点儿也不同情苏怀珠,因为,这一切,都是她的报应。
哪怕,苏怀珠是成了人家的替罪羊。
其实,就苏怀珠那样的品性,她倒是有点担心秀才一家人。
苏怀珠嫁给了一个老秀才,以后,她要认命还好,不认命,她再作出一些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情来,那可就害了秀才一家。
不过,那都是苏怀珠的事,不关她的事,接下来,她应该要多关注苏家分家的事情才行。
第1023章 分家
老太太满七七之日,已是四月初,天气暖和了,脱了棉袄,穿起了春裙。
给老太太办完七七后,苏邦彦就对苏邦德提起了分家之事。
很显然,苏邦彦也意识到,分家之后有利于大房,以后,苏家的九成收益,都只养大房一房人。
大房的子女,只剩下一个苏怀瑾,和一个苏暮修,一个苏暮荣没成亲,可三房的孩子才刚长大,苏邦德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七个子女嫁娶都需要一大笔银钱。
这一大笔银子,别说现在的苏家,就是之前的苏家,也难以拿的出来。
还有,如果不分家,就等于拿大房的银子,在替三房养孩子,这一点,苏邦彦很不乐意。
苏暮弛读书,买笔墨纸砚的银子都是从口中节省下来的,而他任官,连给上峰送礼的银子,都是厚着脸皮朝赵氏拿的。
大房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却要白白养三房的人,大老爷表示,他不愿意。
大老爷非要分家,苏邦德不愿意,也不得不分,毕竟,父母没了,兄弟分家,是势在必行的事。
选了一个好日子,四月初六,苏邦彦请了族里一个二叔公过来,又请了几个出了五服的堂叔堂兄过来,没办法,苏家族里人少,除了一个二叔公外,其他的人都出了五服。
就连二叔公,平日里跟苏家来往的也少。
苏怀宁也只见过二叔公一次,而这仅有的一次,就是老爷子办丧事的时候,二叔公来过。
有了二叔公坐镇,苏邦彦就拿出了苏家老祖宗留下来的一本规制,还有苏家公中财产单子,还有苏家没有记进公中的财产单子,和一张三进宅子的房地契。
这几样东西一拿出来,这家就好分了。
公中财产不能动,包括宅子里的所有家具,摆件,器皿等物品,和公中所有不动产,庄子铺子田地什么的,这些,全部归大房所有。
其他财产,就剩下两个铺子,两个庄子,被一分为二,大房一份,三房一份,另外,老爷子在世购置的三进宅子,分给了三房作为住宅。
分好后,苏邦德一看,三房只分到了一栋三进宅子,一个铺子,和一个八十亩田的小庄子,然后……什么也没有了。
账面上,一文钱不剩,全都给老太太办丧事了。
这次老太太办七七都没有银子,还是从库房里拿了两件东西去当,才把这个七七给办了下来。
苏邦德拿着几张纸契,和一张分家文书,看向苏邦彦,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一看到坐在上位一脸严肃的二叔公,苏邦德又把话咽了回去。
苏邦德本想说,大房公中有那么多财物,剩下的两个铺子两个庄子就都分给他呗,可是,一想到刚才分财产时,二叔公明确说了,苏邦彦名下也有好几个儿子,日后,苏邦彦的几个儿子也得分家,到时候,没有点儿散财,拿什么分给长子以外的儿子们。
总不能把人家赶出府,让人家吃西北风去吧。
第1024章 愁眉苦脸
苏邦德把话憋了回去,然后,苏家大大小小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这家,就算是分了。
苏家有规制,分家时,女人不得参与。
所以,当郭氏得知三房只分到了一个铺子和一个庄子时,整个人都愣了,“老爷,怎么就这么一点儿产业?”
“苏家原本产业就不多,除了公中的,也就只剩下两个铺子和两个庄子,我们和大房平分,一人得了两处。”苏邦德闷声闷气道。
即使他不懂庶务,也知道,就这点产业,根本就不够养活三房这一大家子的人。
可是,能怎么办,这家都分了,三房的人总不能赖在这里不搬走吧。
苏邦德唉声叹气了一息,道,“通知下去,收拾收拾,后日就搬出去。”
“这么快?”郭氏慌了,“老爷,公中的产业都归了大房,怎么其余的产业,大房还得来跟我们三房平分,这不公平啊。”
“不公平?”苏邦德冷着脸,盯着郭氏,“要是如你所说的公平,你现在还能分到这些产业,早就到二叔公名下了。”
二叔公是苏邦德的堂叔,也就是他曾祖父的次子,要是散财都分给次子,那么,当初二叔公分家时,这些散财,不都得给二叔公分去么,那还能到他们手上呀。
其实,苏邦德吃饭时,就想通了这点,为了苏家嫡系这一支能更好的延续下去,散财就该兄弟平分。
只是,想通归想通,这产业太少,苏邦德愁眉苦脸的担心,这三房的日子以后不好过,只怕是……连日常生活都要维持不下去。
而郭氏,又是个没嫁妆贴补家用的。
想到嫁妆,苏邦德就想起了当初文氏嫁给他时,那摆满了整个锦绣苑院子的几百挑嫁妆,那个时候,他还讨厌文氏一身的铜臭味来着,可今日,哪怕苏邦德不想承认,也知道,女人的陪嫁对于整个家来说,有多重要。
若是文氏还没死,有文氏在,有她的嫁妆在,那么,他也就不用担心三房的人会饿死。
然后,苏邦德又想到,郭氏嫁给他时,只有三十二挑的嫁妆,连文氏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
而且,那三十二挑嫁妆,都是一些锦簇花团,真正值钱的是一样都没有。
哪儿像文氏的嫁妆,随便拿出一样,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也难怪,当初她娘和郭氏都想要霸占文氏的嫁妆,只是可惜,那些嫁妆如今都进了太子府,白白便宜了太子。
苏邦德思及此,就哼哼了一声,甩手去了书房。
苏邦德的书房,有一面全都是书架子,上面摆满了书籍,而大部分都是一些珍贵的孤本善本。
年轻时,他最喜欢看一些大能留下来的孤本善本,刚娶文氏那几年,文氏大方,每个月都会给他几百上千两银子花用,他手里头有银子,听到哪儿有孤本善本卖,他就会去买来。
几年下来,积攒了几百本孤本善本。
看着这摆满了一面墙的书籍,苏邦德心情才总算是好了一些,他唤了两个小厮进来,把书房里所有的书和字画笔墨纸砚等物,都打包装箱子里。
第1025章 多花银子
翡翠阁内,苏怀宁也在忙着收拾东西,衣服首饰,器皿等私人财物,全都一一装入箱子里。
就连床上的被褥,吊的帐幔,枕头等物,她都没放过,这些,都是她后来自己买的,是她的东西。
而且,三房分到的产业少,郭氏手里又没钱,搬去新宅子住,谁知道郭氏会不会给她买被褥。
就算买了,她也不敢睡。
就郭氏那人品,指不定买了人家的旧被褥,让人去翻新来让她用呢。
苏怀宁这一猜测,在次日,还真就成真了。
郭氏手里头有银子,上次从老太太屋子里搜到的八百两银子,她只拿出了二百两银子给老太太办了丧事,又拿出了一百两银子苏家嚼用,其他的五百两银子,都被她私吞了。
不过,别看五百两银子好多似得,这刚搬新家,新宅子里除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外,其他的,一无所有。
家里什么都缺,什么东西都要买。
大家的被褥,茶具,碗碟等这些东西都没有。
因此,郭氏处处节省,精打细算,能花一文钱买,她绝对不花两文钱买,然后,又投机取巧,去了一个旧物市场,专门买人家用过的东西,包括碗碟,包括被褥,帐幔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