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个侍妾,没有品级,当然得我自己绣嫁衣了。”杨宛清解释道,似乎有些不明白小桃问的意思。
“可是姑娘绣的是正红色的嫁衣。”小桃看着杨宛清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赶紧道:“您手中的嫁衣一开始是为了嫁给周大公子而绣的,后来老爷让您入大皇子府为侧妃,您不愿意绣这侧妃的嫁衣没有关系,因为这侧妃有品级,嫁衣由礼部制定。所以就没有告诉您,这嫁衣不能用正红色。”
“如今,您只是个侍妾,就更不能用正红色这越了礼数的颜色。正红色只有正室才能用,在大皇子府,除了大皇子妃,就是侧妃都不能用正红色,这是坏了规矩的事情。”小桃看着自家姑娘越来越苍白的脸色,心疼道:“姑娘,我知道这些规矩您不用我说,都清楚地很,只是不想面对现实罢了。但是既然您决定入大皇子府为侍妾,就不能再有以前当姑娘的任性和当正室的尊容,这事事都要小心。”
“您嫁到大皇子府,不可能十里红妆地成婚,只能穿着一身粉色的嫁衣,被是一顶小轿抬进大皇子府。以后在大皇子妃面前就要以妾室自居,不能逾越半点规矩。”小桃知道,若是自家姑娘不能认清现实,恐怕到大皇子府有的罪受。
虽然看着自己姑娘青白的脸色有些心疼,但是该认清的现实她还是要和自家姑娘好好说清楚。
“你说得对。”杨宛清叹息了一口气道:“我以后是妾室,甚至这一辈子都只能是妾室,人还是认清现实比较好。”
“将我这件嫁衣和所有的红色衣服都扔了吧。”杨宛清将手上的嫁衣交给小桃,然后道:“穿不了这些衣服,就不要留念想了吧。”
“姑娘能想通就好。”小桃看着自家姑娘能想明白,还是很高兴的,这她日后跟着姑娘在大皇子府也能少受些罪不是?
“我的嫁衣让绣房的人给我做吧,我不擅长做这个。”杨宛清吩咐道。她本来就不擅长绣工,只是为了嫁给周博宇,当时觉得能穿上自己绣的嫁衣出嫁该多么美好,所以才绣了那件嫁衣。如今这种期盼落了空,她现在只是一个侍妾,这样的嫁衣还是交给绣房的好,她既然选择了做侍妾,就要为自己以后做打算,绣房的绣工更好,穿在她身上也能让她更加美貌几分,到时候大皇子也会多怜爱她几分。
京郊,靖北侯府的庄子上
天正帝的话落后,周围一片静默,随后而来的就是反对的声音,首先就是工部尚书李善。
“陛下,这不妥啊,怎有让女子入朝为官的道理?”李善极为不赞同地道。
“怎么不能有?”天正帝听到这个声音不以为意,道:“前唐就有一个能称量天下士的上官婉儿,我大燕怎么就不能有一个工部主事了?”
“可是陛下,上官婉儿的那个时候是武曌乱唐时期,武曌牝鸡司晨,祸乱朝纲,她任用的人又哪里会是好的?何况女子参与朝政可不是好事。”李善拱手又答道,显然是极为不想要陆若华入职工部。
天正帝本想答话,却忽然想到了什么,对着陆若华道:“纯安你觉得李大人说得对吗?”
陆若华听到天正帝的话,她知道天正帝这是在考验她,若是她连这点事情都无法自己解决的话,那还谈何在朝中为官呢?
旁边的李善听到天正帝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让纯安县主回答,心中松了一口气,若是帝王执意如此,他恐怕要废些力气,但是说服纯安县主一个未及笄的小女孩,那就简单多了。而且他不觉得一个未及笄的女孩能懂得多少,能议论武曌之事。
“纯安不是很赞同李大人的观点。”在李善压迫的目光下,陆若华从容地反对道。
听到陆若华的这个回答,李善有些震惊,纯安县主真的敢发对他。
在李善有些怔愣的目光下,陆若华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回禀陛下,臣女以为对待武后的问题上,李大人有所偏见,如今是大燕,而不是李唐,所以看待武后的问题上应当公正客观。”
“你倒是说说怎么个公正法?”天正帝听到陆若华的这句话饶有兴趣地问道。
“世人厌恶武后,多指武后祸乱春宫,牝鸡司晨,窃取李唐神器,不可否认,这些问题武后都有,武后甚至刑罚枉滥,任用酷吏,但是在选用人才上,武后无疑是正确的。”
“武后明察善断,政由己出,当时的贤才尽为其所用,开元中有名者接出其选,如名相姚崇等人,皆是武后所选,可见武后在选用人才方面十分独到。”
“所以李大人说武后选上官婉儿称量天下士,为什么不可取呢?对于上官婉儿的评价,当时的文人的评价可是远高于后世,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
“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虽然上官婉儿被指‘奉承权贵、□□宫闱’ ,但是其在当时文坛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臣女自认和上官婉儿不同,陛下赏识臣女的,不是臣女的文采,而是臣女对于农事上的贡献,陛下有意让臣女治农,而不是让臣女参与到朝堂政务上去,李大人实在是多虑了。”
陆若华的话落后,在场的朝臣都能听出这位县主话中嘲讽的意思来。李善的那点心思他们都知道,李善是贤妃的父亲,大皇子的外祖父,而这位纯安县主和皇后与太子交好,李善这是怕纯安县主会成为皇后和太子的一大助力。
看完李善后,旁边的人又都朝着阁臣沈思看去,这位可是真正的国丈,和李善可是对立的局面。不过,让众人失望的是,沈思依旧是往常微笑的样子,没有一丝变化,这位可比李善沉的住气。
陆若华说完后,也不看李善的脸色,继续道:“我朝选官为贤为能者是用,臣女虽然不敢说自己如何贤德,但是在这农事上却也有些心得,所以敢接下陛下的任用。”
陆若华说完后,便对着天正帝行礼道:“臣女愿做工部主事,臣女谢陛下恩典,定不会辜负陛下期望。”
天正帝听完陆若华的话,很是开颜,也不管李善铁青的脸色,大笑道:“好。不愧是萧太傅教出来的,这学识便是比那些士子也不差什么,萧太傅又交出了一个好徒弟啊。”
“陛下过誉了,是县主肯学罢了,能有这么一个弟子也是臣的幸运。”萧太傅笑着拱手道,语气中对于纯安县主这个徒弟满意地很。
“既然你能有这个魄力接下这个官职,就要好好干,不要让朕失望,也堵住那些不让朕用你的人的悠悠众口。”天正帝瞥了一眼旁边的李善道。
“臣女必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陆若华大喜道。
“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相信以县主的才智,不会令陛下失望。”陆若华行过礼后,一旁的沈思笑着开口道。
“朕相信纯安会如你所说不会让朕失望的。”天正帝看到沈思支持自己的决定,脸色和蔼了一些,“就像你所说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凡是能对我大燕有所贡献的人,哪怕他是个黔首,是个普通的布衣百姓,朕都愿意重用他,朕只愿我大燕能够国泰民安,百姓富足安康。”
“陛下英明。”天正帝的话落后,周围的人齐声道。
送走了天正帝之后,陆若华看着面前的靖北侯唤道:“父亲。”
“可怨我今天没有帮你说话?”靖北侯笑着问道。
“怎么会?”陆若华摇了摇头,“我明白,陛下要考验的是我有没有入朝担任工部主事的能力,若是靠父亲为我说话,那女儿不就是无能了。”她明白这个道理,她的父亲和师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和天正帝对话的时候,没有人帮她说任何话。
“你能看准这一点很好。”靖北侯很是满意女儿的回答,“你今天的表现很好,从今往后,你和我一样,是朝廷的官员了。”
靖北侯说到这有些感慨,道:“我从没有想过我们还有同朝为官的那一天。”他想过父子同朝,但是却没有想到会父女同朝,靖北侯看着面前一脸明媚的女儿,还有些缓不过神来。
“我也没有想到我还能有入朝的一天。”陆若华笑着道:“之前我想要学知识,只是单纯的想要修身养性,跟着师父的这些日子,我确实开阔了不少眼界,特别是讲史的这段时间,让我觉得整个人都变得通透起来,而这一个月我在农田中改进农具,看着每次想法成功后,庄户脸上开心的笑颜,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感激,他们对我很是尊重,甚至是爱戴,让我也发自内心的想为他们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