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命。”靖北侯领命道。
天正帝想起靖北侯禀报中提及的发现晋王的是自己的女儿纯安后,笑着道:“纯安可谓是个福星啊。”从太子,到现在的晋王,天正帝觉得纯安真的是个福星,若不然怎么会连续两次救了他嫡子和视若亲子的侄子。
“陛下夸赞了,小女愧不敢受!”靖北侯赶紧道,随后见帝王没有了吩咐,便告辞和禁军统领安远一同前往兴安寺。
此时,兴安寺内。陆皓已经带人到达了陆若华在寺中的居所,看着躺在床上,已经包扎好伤口的晋王,陆皓皱眉道:“阿华,这伤口是你包扎的?”
“不是啊,怎么会是我?”陆若华好笑地摇了摇头,笑着道:“这晋王伤得重,包扎伤口要除去外袍,我一个闺阁女孩自然看不得。”陆若华看到自己说完这句话后,自家大哥的脸色不是这么黑了,才继续道:“这是我让夏雨她们几个包的,虽然不好,但是也算是上了药,对晋王殿下的伤情有帮助。”
“这样最好。”他可不想自己妹妹救了个人,然后将自己也搭了进去。陆皓看了看自家妹妹,觉得有个懂事的妹妹真好。
今日他刚从官署回来,还不知道府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父亲母亲震怒,宁远侯世子夫妇二人前来赔礼,杨宛清被禁足,便知道府中发生大事了。但是还不待他打听发生了何事,便被自家父亲派到了兴安寺。
正在陆皓想从妹妹口中打听今日的事情,外面便有人禀报,说捉到了几个身带凶器的可疑之人,陆皓也顾不上和妹妹说话,便径直走了出去。
看着捉到的几个明显是练家子的人,陆皓知道这些人明显和晋王受伤的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吩咐道:“将这些人看管好,不能有一点闪失。”
陆若华看着躺在床上的晋王,不禁庆幸自己让人及时回去了父亲报了信,若只是凭借她和夏雨几个弱女子,恐怕不仅是晋王危险了,就是她和夏雨几个估计也不会有命在。果然,前世的中的剧情都是骗孩子的。
陆皓处理完后,很快,靖北侯便和禁军统领安远一同来到了,随行的还有太医令。
“给阿爹和大舅舅请安。”陆若华行礼道。她母亲出身安氏一族,和禁军统领安远是嫡亲的兄妹。
安远夸了夸陆若华后,便赶紧询问太医令晋王的伤势,得知可以挪动后,便火速令人护送晋王进京。在外面多呆一会儿,他们便要多承担一刻的风险。
陆若华得知自己也要一同回去,自己盼望的清净日子没有了,心情十分悲凉。果然,救美人这样的好活就是要付出代价。
这边,晋王被护送进京后,便被安置在了宫中,将晋王自小抚养长大视若亲子的皇后亲自照看。有了皇后的照看,和太医令的医治,第二天晋王便醒了。
皇后如何都没有料到,晋王第一句话居然是问纯安。
“皇伯母,我好像听到纯安的声音了,是纯安救了我吗?”
第31章 见面(补bug)
皇后听到晋王的话, 好笑道:“你这孩子,昏迷了还这么警觉。”
“你听得没错,确实是纯安在你昏迷的时候救的你。”讲道这,皇后便一阵后怕,道:“若非是纯安当机立断,告知了靖北侯,靖北侯一面派人护卫你, 一面进宫来回禀圣上, 你和纯安就危险了。”
晋王听到皇后肯定是纯安救了自己的话后,后面的话都高兴得听不下去了。虽然内心欣喜,但是面上却不露声色。对着皇后的话点头道:“此次真的是多亏了县主和靖北侯了, 待侄儿痊愈后, 再去拜谢。”晋王说完后,不知道想到什么,原本愉悦的眸中染着一丝暗淡。不过隐藏的很好,皇后并没有察觉到。
“确实该感谢纯安。”皇后一提及纯安,面上便止不住地露出喜色。纯安当真是她的福星,不仅救过太子,救过她, 如今还救了她视若亲子的侄儿, 她如何能不感激。
“皇伯父呢, 侄儿有事要面呈皇伯父。”说完纯安,晋王便想起自己此次回京的正事来,心急地要面见帝王。
“你皇伯父守了你半夜, 刚刚去上朝了,算算时间,也该下朝了。”皇后说道。对于这个侄儿,不仅是她,天正帝看得也是很重。毕竟这是纯王唯一的子嗣,纯王救驾而亡,天正帝便将自己对胞弟感情全都寄放在晋王身上。
皇后话音刚落,便见天正帝走了进来。
“阿承,身子觉得如何?”天正帝进来后,关心地问道。晋王名唤萧承,天正帝很是喜欢亲近地换侄儿名字,以示亲近。
“都是些皮外伤,看着吓人而已,皇伯父不用担心,阿承受得住。”晋王拱手答道,即便是受了重伤,眉眼间也难掩少年的锐气。
“好样的,这才是我萧家的好男儿。”天正帝更喜道,随后对着皇后道:“母后那里刚知道阿承伤情,一时有些激动,还要劳烦皇后前去安抚一下。”
“侍候太后,本就是臣妾分内之责,陛下客气了。”皇后知道天正帝想要和晋王商谈要事朝政,想要支开她。
皇后出去后,只见晋王神色凝重,对着天正帝道:“皇伯父,我原本衣物里面逢着的一封信,您可有看到?”他醒来后便发现,自己身上的衣物已经被换掉了,想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皇伯母看着自己这一身血腥,不给自己换衣服才是奇怪呢?但是他相信天正帝定然会查探一番。
“你受了这么重的伤回来,却不见一物,朕自然会再三查探,这衣物自然也不例外。”天正帝点头道,既然查探了,自然就能发现晋王衣物里面逢着的那封书信。
“那信朕看了,想不到陈立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不仅贪赃枉法,竟然还敢命人刺杀王爵,实在是胆大妄为,罪不容诛。”天正帝怒道。那封信,正是陈立命人刺杀晋王的手令。
随后,晋王又将两广总督陈立的罪行一一道出,每说出一条,天正帝的脸便黑一层,待到晋王说完后,天正帝的脸都阴沉地能低下水来了。
随后天正帝颁下圣旨,罢免两广总督陈立的一切职务,命湖广总兵率人将陈立押解进京,命三司审理。
无论朝堂上是如何忙碌,陆若华觉得自己人日子却是颇为舒坦。
之前她因为意识到自己穿越到一本书中,还是个下场悲惨的女配,内心还是颇有些不安的。原本书中的剧情她记得不多,只记得书中的陆若华之所以下场凄惨,主要原因就是占了男主未婚妻的位置,而且颇为骄纵跋扈,对女主极为敌视。至于为什么会被靖北侯府赶出家门,她记得是因为书中的陆若华不顾廉耻,给周博宇下了药,想要勾引周博宇共赴巫山,结果被女主揭发。
因着这件事,周博宇便记恨上了自己这个不喜欢的未婚妻,设计让人污了这个未婚妻的清白,还闹得半个京城的人都知道。靖北侯无法,只能让这个女儿离京去寺庙中清修,所以也算不上是赶出家门,只是靖北侯为了保全女儿的另一种做法罢了。
至于最后的横死街头,却是书中的陆若华到了寺庙后,周博宇依旧不满陆若华这个是他污点的人存在,便安排人在陆若华从寺庙下山买东西的时候,制造了一场马失疯踏死人的意外,最妙的是当时女主就在旁边,被书中的陆若华看到,想要刺杀女主,被男主一箭刺死,男主原本的计划也就无用了。
她若是记得没错,故事就是这样。她平心而论,书中陆若华的结局,除了周博宇谋害外,陆若华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书中陆若华的性子,确实让人不敢恭维。不仅骄纵跋扈,而且还辜负了父母的一腔养育之恩。
在她知道自己成为了陆若华后,她一直持重自身,不妄作不妄为。对于周博宇和杨宛清的事情,她也一直保持置身事外的态度,不想要沾染上半分。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周博宇还敢对她下手,她必然十倍还之。
她认为自己和书中的那位陆若华是不同的,她绝对不会做出给人下药这种下流无耻的事情。
她一直认为,虽然自己生活在一本书中,但是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是有血有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只是那本书,恰好选择了周博宇和杨宛清的事情作为故事。
既然每一个人都活在这本书中,都是由思想的个体,又何尝不能做自己故事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