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长卿(26)

伍子胥请渔夫入帐,感慨道:“我因令父而生,令父却因我而死,我一直想着回报一二,只恨找不到机会。幸好今日先生来了。请说,你来见我,所为何事?”

渔夫道:“我没有别的请求。郑王害怕将军您的兵威,在国内公告,如有能退吴军者,与国君分国而治。我想起了先父曾与将军有过仓促之遇,因此希望将军您能退兵。”

退兵?伍子胥已知熊珍不在郑国,良久思忖之后道:“我能有今日,全是令父所赐。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救命之恩,不敢相忘!”

十万吴师,就此退兵。

渔夫回到郑王宫回报郑王,领取酬劳。

而这退吴师的过程太过轻易,包括郑定公在内的其他人,都认为渔丈人之子不应获得极大的报酬。

因此郑王将百里之地封给他,却绝口不提之前的分国而治之事。

渔夫冷笑道:“终有一日,郑国必亡!“

渔夫自此离去,此后不知所踪。

申包胥跋山涉水,日夜赶往秦国,对秦王道:“吴贪如封豕,毒如长蛇,久欲荐食诸侯,兵自楚始。寡君失守社稷,逃于草莽之间,特命下臣,告急于上国,乞君念甥舅之情,代为兴兵解厄!”

秦王道:“秦僻在西陲,兵微将寡,自保不暇,安能为人”

申包胥再次陈明利害:“楚秦连界,楚遭兵而秦不救,吴若灭楚,次将及秦,君之存楚,亦以固秦也。若秦遂有楚国,不犹愈于吴乎倘能抚而存之,不绝其祀,情愿世世北面事秦!”

秦王道:“大夫姑就馆驿安下,容孤与群臣商议。”

包胥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得安居,下臣何敢就馆自便乎”

他于秦庭上哭泣,不眠不息,七日七夜,其哭音日夜不绝,秦王感其忠诚,诵《无衣》之诗,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同仇。”

秦王当下派公子子蒲、子虎领大军护送申包胥回国,并援救楚国。

孙长卿建议派遣使者与秦通好,立已故太子建之子熊胜为楚王,割楚国东边疆域,以扩吴国。

伍子胥附议。

伯嚭进言与秦交战,阖闾壮其言,同意交战。

战败。秦军袭破唐城,杀唐王,灭唐国。

蔡王惧,不敢出兵助吴。

当时又逢吴国内乱,阖闾与伯嚭先回吴国靖清内乱,路上阖闾又下诏,令孙长卿与伍子胥带兵回国。

伍子胥接到申包胥书信一封,大意为:天意不欲亡楚,愿吴军退兵。

孙长卿对伍子胥道,“我们攻破楚国,斩割平王尸体,追杀昭王,目的已经达到了。”

伍子胥道:“自古还没有臣子能像我这样复仇的。去罢!”

于是回书一封:

“平王逐无罪之子,杀无罪之臣,某实不胜其愤,以至于此。昔齐桓公存邢立卫,秦穆公三置晋君,不贪其土,传诵至今。某虽不才,窃闻兹义,今太子建之子胜,糊口于吴,未有寸土,楚若能归胜,使奉故太子之祀,某敢不退避,以成吾子之志。”

楚国君臣同意,孙长卿与伍子胥领兵而退,由是申包胥迎熊珍返国。

伍子胥出郢,几日后申包胥入郢,两人不曾见上一面。

第29章 伍子胥和申包胥的当年事

说一说伍子胥和申包胥的当年事

伍子胥说,以成吾子之志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要从很早前说起。

伍子胥还不记事的时候就认识申包胥了,俩家挨得近,门第相当,长辈之间代代都有交情,再加上俩人年纪差不多,性子合得来,没有任何阻碍的,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天天在一块儿玩。

后来长大了,感情仍然一如既往地好,俩人一合计,干脆拜了把子,成了结义兄弟。申包胥大一点,为兄,伍子胥小一点,为弟。这等结义兄弟虽然没有血缘,却也跟齐国的三杰一样,是要相互扶持,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

但是,伍子胥家里边忽然就遭了变故。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公爵兼太子太傅,人品端正,很受太子建敬爱。太子建的另一个师傅费无极心生嫉妒,刚好楚平王熊居要为太子建娶秦国公主,费无极自告奋勇就前去了。

熊居好色,秦国公主貌美,费无极把公主送进了王宫。熊居见之不舍,在费无极的建议下自己要了秦国公主,把公主的侍女给了太子建为妻。

费无极自此后得了熊居宠信,又自知得罪了太子建,便总是在熊居面前诋毁太子建。

熊居也心有芥蒂,以磨练之名,把太子建发配到了边境,让伍奢一同前去相助太子建。

一年后,秦国公主生子,取名熊珍。

熊居与太子建久不通音讯,关系越来越差。

后来费无极又谗言太子建意欲谋反,熊居便动了杀心,费无极言,伍奢是太子太傅,跟太子关系亲近,他肯定能说出太子谋逆的证据。

无妄之灾就这样来到伍家。

伍奢被从边境召回,面对叱问,指着费无极道:“大王奈何因谗贼而疏骨肉!”

熊居大怒,欲杀伍奢,费无极道:“伍奢有两子,一子伍尚,一子伍员,皆为人杰。倘若二子出奔他国,必成大患,不如先将伍奢扣押,再将两人相召回宫,以绝后患。”

熊居依计行事,王使来到边境,伍尚让伍子胥带着龙渊逃走,自己入宫与父亲相聚。

伍子胥在逃走的路上,听闻了父兄被杀的消息,接着,他碰到了申包胥。

那时伍子胥昼伏夜行,直到黎明时分,遥遥看见一队车马,便躲进了草丛里,那车马走近了,伍子胥才认出,那是晋国使者的队伍,那是申家的车马!

伍子胥看着这副仪仗,恍若看着前世,车马临到面前时,便从草丛里站起身。随从大惊,申包胥跳下马车,飞奔过来:“子胥!”

申包胥大力抱住他,丝毫不嫌弃他身上的泥污弄脏了自己的锦衣:“子胥,你还好吗?”

伍子胥沉默不言,申包胥吩咐随从:“你们都不许跟来!我和我的兄弟说说话!”

到了无人的地方,伍子胥靠着申包胥坐下休息,申包胥低声道:“子胥,我听说了你父兄被害的消息。”

伍子胥:“嗯。”

“子胥。”申包胥喃喃一声,除了这两字,他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休息够了,伍子胥站起身,申包胥看着他的这位结义兄弟:“子胥,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伍子胥低声道,“此仇不报,我枉为人,他日,我必亡楚社稷,亲戮熊居。”

申包胥沉默了一下:“ 决定了?”

“嗯。”

申包胥吐出一口长气,拍着伍子胥的肩,郑重道:“勉之!他日你若能覆楚,那我也必能安楚。”

“好!”伍子胥笑了一声,又敛了神色:“大哥,此后一别,珍重自己!”

“你也珍重!”

两人就此别过,此后各舒其志、各奔东西。再不相见。

注:

为什么是伍子胥的仇人是熊珍,而伍子胥立的誓,却是要亡了楚国?

因为春秋时期,国君就等于诸侯国,不能将诸侯国与国君区分开来,而且“君臣之义”较为淡泊,君臣反目相拭的情形很常见,这之前楚国也有过析公、雍子、巫臣、苗贲皇等人,因个人恩怨对楚国复仇的事情。

第30章 离别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毂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

出东门兮厉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兰。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吴国……”

吴国诸将回吴国后,都城的阊(chang)门改名为破楚门,伍子胥伯嚭孙长卿都有重赏。伍子胥从此担任相国之职,上辅吴王,下辖百官。

然而这一天晚上,宴饮之后的一个平常晚上,孙长卿却来向伍子胥告别。

伍子胥再三挽留,孙长卿仍是摇头道: “子胥,我不适合朝堂,我知道你会拼力护住我,但我也不想成为你的累赘。”

上一篇:你忘了我下一篇:蓄谋已久为子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