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366)

作者: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贾敏却已经得了消息,却是太子自己透露。

太上皇跟他谈话了,开年选妃。

太子的意思,不想这么早成婚。

但是,上皇坚持要提他选妃。

因为太子成婚,就可以开衙建府。

就可以设置詹事府,正式册封三师。

一般来说,皇帝跟太子关系亲密无间,詹事府就只是虚设。

如今的太子来说,詹事府的正常运转十分必要。

故而,太上皇坚持设置詹事府,左右二春坊,明确赐封三师,确保太子能够顺利登基。

醇正帝心里只是滴血。

他已经有了两个亲生的儿子,上皇却要扶持太子开府建牙。

这般,太子身边就会聚集一大群的拥趸者。

一旦嫡亲的儿子长大,想要变更太子人选,就会引起朝廷动荡,血流成河。

这不是醇正帝希望看到。

他想换太子,希望润物细无声,就跟上皇禅位一般顺风顺水。

第179章 皇家无父子

醇正帝对于太子的靠山燕候与贾赦贾琏这一波人, 恨得咬牙切齿。

却又无可奈何。

这两家不仅在政绩上无法挑剔。

燕候贾赦在江南替朝廷追回了历年的欠债。

盐税的主动权也收回朝廷手里。

荣宁二府甚至连国库的欠债也还清了。

当然, 他也可鸡蛋里面挑骨头,苛责燕候与贾赦办案太过血腥。

或者追究燕候在江南一手遮天。

然而, 燕候收拾的是三皇子的外公。

为乱臣逆子翻案?

醇正帝不敢!

不说上皇震怒,满朝文武都要戳他的脊梁骨。

死难的兄弟子侄的魂魄也不能答应!

醇正帝越想越气,竟把自己气得吐了血。

这年冬月, 寒风凛冽之际, 醇正帝忽然病了。

上皇到了乾清宫探视。

醇正帝却命太医院院正安元芝隐瞒病情。

上皇原本想借着醇正帝病重, 亲自替水阳选妃。

结果,醇正帝隐瞒病情,太上皇也只好放弃。

之后,太上皇便驾临翊坤宫。

上皇已经八十四,男女之情不感兴趣了。

这一趟主要是跟太后谈谈心。

还别说, 太后年轻的时候不受宠, 老了之后,嘉和帝还很乐意跟她说说话。

觉得她比什么甄太妃, 傅太妃,德太妃说话有意思。

那些个见识浅的女人, 就知跟他装痴撒娇要好处, 实在难看。

不如太后跟他一本正经的说说家常话, 来的轻松。

太上皇这日跟太后谈论的话题,就是水阳选妃。

皇后肯定要听从皇帝的意思。

上皇希望太后能够真正替水阳考虑。

太上皇说道:“你我将来百年后,要依靠阳儿替我们供奉香火,你也不想看见讨厌的人替你祭祀吧?”

太后顿时眼圈红了。

她无儿无女, 活着已经别无所求。

眼下最后一点奢望,不过求个死后哀荣。

见太后意动,上皇再抛诱饵:“你娘家在岭南还有人,这些年我一直让闽浙总督照顾他们。

虽然不能荣华富贵,却能够衣食无忧,不受欺辱。

朕已经交代阳儿,阳儿会在嫡长太孙降生后,大赦天下。

届时请出朕的遗旨,将你嫡亲兄弟赦免回原籍。做个耕读人家。”

太后伏地谢恩,泣不成声。

虽然觉得不合时宜,太后还是问了舅舅徐家:“多谢陛下,姐姐呢?”

上皇罕见一次没有发火:“你一辈子吃亏,就吃在心眼太死。

罢了,你姐姐会与咱们作伴。

然而,徐家坏了我们父子的感情,祸害了我的儿孙,他们只能去地下陪伴废太子,向废太子全家赎罪。”

太后眼泪婆娑的磕头:“臣妾是个无用之人,已经辜负了姐姐,余生必定不会辜负太上皇与太子。”

太上皇亲手搀扶太后:“起来,朕相信你,你一直以来都做得很好,无愧一国之母。”

太后越发哭得厉害。

上皇道:“去平静一下,我们好好说话。”

之后,老夫老妻开始商议。

上皇提出了几个人选。

太后允诺,必定会达成上皇心愿。

上皇果然说起荣府。

太后忙起身解释:“荣府最小的孙女已经十六岁,元年选秀,她岁数不足,去年她及笄后,新帝免除选秀,只是小选。

荣公夫人进宫求了恩典,臣妾便准予她自行婚嫁。

且这丫头就是没有婚嫁,她也比太子大两岁,这个岁数与太子并非良配。”

上皇又问:“宁府没有适龄女子吗?

良娣不成,良媛可以给一个名额。”

太厚道:“宁府倒是有一个孙女儿,不过听说这个丫头肖母,自幼不爱读书,只喜欢舞枪弄棒,故而,求了恩典,希望能够落选自行婚嫁。

臣妾那时不知陛下心意,已经允准。

再者,她的祖父父亲都只是五品官,与新皇拟订的四品以上官职不符。”

上皇思忖片刻,颔首:“也罢,锦田伯林家呢?”

锦田伯林如海既是勋贵,官拜二品。

马上还要赐封三师。

太后言道:“林家的闺女臣妾一早也有注意,家世才貌都配得上。

只可惜,这闺女比太子大了一岁,钦天监推算八字,并非良配。”

太上皇一听这话,不由看了太后一眼。心道,怎么荣府有关的人都不合适?

太后招手,让人递上这一届秀女的花名册。

上面祖籍出身岁数一目了然。

林黛玉果然比水阳大了一岁。

皇家人比民间更加重视子嗣。

女大一不是妻。

这婚事不谐。

上皇到不好意思了:“朕并无他意,你倒是解释起来。“

太后笑道:“好在陛下看重的杜家,陈家,都不止一个适龄闺女,可以从容挑选。

勋贵人家除了荣宁二府,另外还有六家,总有一家合适,陛下不必担忧。”

上皇一笑:“你办事,朕一向放心。'

太后一笑又道:“前儿德太妃前来,说起邬家也有几个适龄的女孩儿……”

太上皇一哼:“告诉她,等太子妃生下嫡长子,会扩充后宫,二十四名奉仪,允她一个位置。”

太妃亲自恳求,只允一个奉仪。

德太妃的脸,这回被踩到土里。

太后虽不知上皇为何这般厌恶德太妃,却也欣然领命。

德太妃一直关注翊坤宫,等候上皇摆驾,她便前来拜访太后。

结果,得了这样一个没脸。

德太妃回宫又砸了满地的瓷器,发誓他日上皇崩,一定让太后好看。

然后,德太妃称病不出。

醇正帝抱病前来探病,德太妃竟然避而不见。

最后,皇后张菀见到了德太妃。

德太妃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有一个邬家的姑娘为太子良娣。

德太妃哭诉:“凭什么我们邬家的姑娘不成?

太子是本宫嫡亲的孙子,我们是亲上加亲,我邬家太子妃也能做得,如今只要求一个良娣,有什么过分?”

皇后最后逼不得已,只得松口:“太子妃与良娣,上皇都指定了家族,娘娘若是信任儿媳,乌家必出一个良媛。

良媛只要能够抢先诞育皇家子嗣,未必不能争一个皇贵妃。”

德太妃得了这个保证,方才准备痊愈。然而,算计不大打计来,德太妃为了装病,哭闹绝食。

这一松劲儿,竟然真的病倒了。

太医成群的进出长春宫,德太妃的病症却不见起色。

转眼腊月。

醇正帝又要亲自接见各地的封疆大吏,又要去长春宫问安,身体便有些吃不消。

他又不肯放权给太子。

于是,加大了丹药的剂量。

从一天三颗,变成一天六颗。

这般下来,醇正帝每日神采奕奕的接待大臣以及番邦使臣。

这一年除夕,皇宫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宴会。

进宫朝贺的诰命,从往年最低从三品淑人,降低到了从四品恭人。

太后懿旨增加一笔,命三品恭人以上诰命,各自携带适龄女儿进宫朝拜。

此懿旨之意,不言而喻。

这是太后皇后要提前相看了。

然后,一众诰命进宫之后,才知道拜见也有品级区分。

从一品以上夫人去翊坤宫赴宴。

三品以上文武官眷去坤宁宫赴宴。

宗亲王公与四王八公家的诰命齐齐去了翊坤宫朝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