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17)

作者: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杨氏面上身上尴尬:“倒也不是,却是这样,说起这事儿,侄儿媳妇甚是为难,婶娘知道我娘家堂姐嫁到苏州,不上两年就殁了,留下个女儿无依无靠。我祖母怜惜她,接在身边抚养,前些日子,我堂兄放了外任,我祖母与婶娘留在京都,这女孩儿今年十五,到了议亲的年纪了。堂兄走后,祖母婶娘不免与我家来往勤便些。两个孩子也见过面,相处的不错。我祖母便提议亲上做亲,想把晴儿跟珍儿凑成一对……”

石梅闻言顿时明白,这女子只怕就是贾蓉的母亲。

石梅看了眼贾敬:“侄儿不同意?”

贾敬摆手:“这倒不是!”

杨氏言道:“老爷并非看不上我娘家,却是之前跟余将军家的有过口头约定,要聘娶她们家的二小姐……”

这一来,这位杨晴儿除了杨氏怜悯,没有丝毫优势。

如此可怜身世,让人侧目。

然则,荣宁两府的前程,更让石梅揪心。

“令堂姐是侄媳的嫡亲堂姐吗?”

杨氏颔首:“正是呢,不然我也不会这样作难。”

石梅说道:“侄媳可知史家也有与赦儿政儿年纪相当的侄女儿吧?史家勋贵门第,与荣府门当户对,可知我为何不替他们兄弟聘娶娘家侄女?”

杨氏心知石梅这话必定意有所指:“莫不是其中有什么讲究?”

石梅看向贾敬:“敬儿去过草原,可曾听说过草原牧民有一个规矩,一窝出来的马匹不能相互配种。”

贾敬咳嗽一声:“侄儿那时跟着叔叔历练,多半待在军营,鲜少接触牧民。婶娘这话,是说这其中别有隐情?”

石梅颔首:“这事儿其实属于草原部落密不外传的军中机密,我也是偶然听你叔父提起,说是鞑子用心险恶,用了近亲繁殖的驽马冒充种马,意图拖垮咱们的骑兵营与辎重营。

我当时出于好奇,细细询问究竟,这才知道,草原牧民经过千百年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近亲繁殖的马匹,不仅死亡率高,存活下来的马匹,跟异群马匹繁衍的后代,品质差之甚远,与野生马种更是天差地别。

牧民们称呼这等矮小的驽马叫做‘转窝子’。此后行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严禁近亲马匹繁殖后代。

有些草原部落首领,为了壮大部落,得到能征善战的千里宝马,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年年都会去野马谷扑捉野马,为此丧生也在所不辞。”

第16章 亲家上门

言已至此,其意自明。

石梅转移了话题:“瞧我,说张氏怎么扯到这些题外话了,侄儿媳妇,你弟妹就托付给你了,日后婶子再慢慢答谢你!”

杨氏贾敬却已经心领神会,一阵闲话之后告辞而去。

石梅觉得她已经尽到责任。

若是宁府依然走上老路,遁世的遁世,聚麀的聚麀,别怪她断尾求生。

石梅在离京之前还有一个顶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张氏确定稳婆人选。

这事儿石梅给了张氏充分的自由:让张氏自己提供可信人选,最后聘用谁,则有石梅把关,

石梅把关可不是嘴把式。

张氏的人选提出来,石梅马上就命贾代善留下的斥候头目戴良,核查这人的来历与背景,然后才决定是否任用。

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石梅与张氏商议之后,一共聘请了三位稳婆,力争万无一失。

除此之外,贾母又命贾赦拿了贾代善的名刺,备了厚礼去王太医府上请托,在张氏返乡之前,希望王太医利用休沐时间,每月替张氏请一次平安脉。

王太医祖上是苏州名医,与老公爷贾源相识于两军阵前,互相救过性命,交情匪浅。

近年因为陛下大力打击结党营私,两府来往的少了。但是,世交的情分还在。

贾赦说明来意:举家返乡守孝,媳妇怀孕不宜长途跋涉,要留在京都待产,恳求王太医看在世交,照看一二。

王太医对贾母如此开通,善待媳妇十分动容,毫不犹豫的收下了贾赦的礼物。

就在石梅急急忙忙安排家务的时候,林家母子们在贾代善七七之期半月后,上门探视来了。

林母中年丧夫,身子一直不大好。

故而,荣府举丧,她只是在贾代善出殡坐夜那日过府吊唁一番,天擦黑就回去了。

之后七七之期,只来了林如海本人。

这事儿石梅能够理解,人家有病,也不能强求不是!

这一次林母忽然上门拜访门,石梅很是惊讶。

荣府居丧,实在不是说闲话的时候。

且林母对于跟勋贵荣府联姻一直不大高兴。

林家发达之前,是真正的耕读之家,家里良田万顷,家中子孙世代攻读圣贤书。

林家祖上的锦田候,也是因为捐赠这些田亩资助高皇帝所得。

林家书香门第,耕读传家。

贾府不过披着一张耕读传家的外衣,其实就是拥有从龙之功的暴发户。

按照道德传家居首,耕读次之,书香再次,富贵末尾的排序。

林夫人是三等书香门第出身,嫁入二等耕读门庭。

因此,她自持身份,很瞧不上荣府这富不过三代的暴发户。

对此,石梅贾赦贾政母子们心知肚明。

张氏对于一项眼高于顶的林母造访,也甚讶异。

这事儿搁在从前,她害怕多说多错,肯定要三缄其口。

如今石梅对她十分的爱护,比她娘亲做的也不差什么。

贾敏与她亲如姐妹,实在不能置身事外。

张氏特特提醒石梅:“婆婆,当初林家与妹妹文定,林夫人送来的是金玉头面,虽然价值不菲,然而,媳妇娘家与林家都是江南望族,且林老夫人乃是我们张家的侧枝,因此,我家对林家知之甚深。

林家历来给媳妇下聘的文定之物,是林家的传家宝,一对和田玉如意,一对汉白玉的比目鱼。然后才是金玉头面,凑足八盒子的吉祥数目。”

石梅若有所思,看了张氏一眼。

贾敏去年三月文定,张氏这话足足晚了一年。

看来,婆媳不睦,真不能只怪哪一方。

张氏被石梅看得面皮一红:“请婆婆责罚,当初,当初,媳妇……”

石梅颔首:“嗯,当初你公爹欢天喜地,我这个婆婆也没说话,你不敢泼这个凉水,也是情理之中。如今,你肯提点你妹妹,说明你真心把我们当成一家人,我很高兴,怎么会责罚呢。”

当初定亲,林父已经过世,小定之礼是林母准备。

如海是独子,林母不用传家宝下聘,就是不把贾敏当宗妇。

贾敏身为林家媳妇,却没有林家的传家宝,让她在林氏宗族如何立足?

陛下已然下了赐婚旨。

林夫人却私下这般作践,实在有些下作。

贾母当初对林母客气,是为了贾敏着想。

尊重是相互的!

你既心存不良,我又何须客气!

石梅是未亡人,哭丧着脸才是正常。

林如海搀扶着母亲进入铁槛寺正殿,就看见石梅身披麻布片儿,带领同样打扮儿子媳妇孙子,一起迎接他们。

这是孝家的礼数。

一时如海母子上香吊唁已毕。

如海则由贾赦贾政招待,在前殿说话。

林母则由石梅婆媳三人招待。

如海临别,看着满屋的缟素,灵堂上的袅袅青烟,暗地里拽了拽母亲的衣摆。提醒母亲谨言慎行,今日的环境真不合适说那话。

林夫人回头凶了如海一眼,跟着石梅去了后堂。

石梅面色肃静,只把林母当成寻常人等。

“多谢夫人亲自上门祭奠,费心了。”

石梅言语中再不提亲家二字 。

她是女方。

一家养女百家求!

历来只有低头娶妇,从来没有低头嫁女的道理!

婚前就被婆家压到尘埃,日子也不用过了。

石梅默默静坐,不问林母病情,也不问如海,浑然不似亲家见面。

林母一直暗中观察贾母,心里有些忐忑。

最终,林母的优越感占了上风。

林家富可敌国,儿子新科探花,天子门生。

贾府呢,唯一顶梁柱倒了,剩下两个纨绔和一群只知道奢靡享乐的妇人。

爵位也快到头了。

林母心里,贾府正是一无是处。

林母觉得贾敏嫁到林家,嫁给她的儿子,那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