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喜嫁+番外(449)

作者:越人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刘琰分辩一句:“我真的没什么啊。”

“等你知道就晚了。”曹皇后对刘琰很不放心。这成了亲可不是小孩儿了,身子很要紧,万一有什么迹象她自己忽略呢?

“母后,我这成亲才多久啊……”刘琰捂着脸,觉得有点儿难为情,又有些好笑。

她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儿呢,没想到母后现在就担心她生不生孩子的问题了。

刘琰一点儿也没想过自己要生孩子,她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当娘是个什么样子。

往那方面想一想都觉得背上的汗毛嗖嗖的立起来了。

有个小孩儿喊她娘……

太吓人了。

不过,要是真会有个小孩儿,那会长得象谁?象她,还是象陆轶?

象陆轶也挺好的,陆轶长得挺俊,关键是他聪明啊,比刘琰聪明得多,这一点刘琰是服气的。

说话功夫赵太医来了。他在太医院以脾气好,人缘好儿著称,其实他医术也不差,只不过他做人的功夫大概比医术更高明。

刘琰也觉得赵太医不错——反正太医院这么多人,能到她面前的也就那么几个,其中赵太医应该是印象最深的一个。

第六百零八章 谜底

赵太医面上总带着微笑,给曹皇后请过脉,又替刘琰看过,笑着说:“公主最近还是要吃得清淡些才好。”

刘琰点点头:“知道了。”

不过她最近饮食一直比较清淡的。倒不是她改了口味——而是陆轶事多繁杂,嘴唇上都起了泡,这些日子刘琰也就一直陪着他吃清淡降火滋养的饭菜。

反正这会儿天燥得很,真给她油辣重口的她也吃不下。

曹皇后仔细的叮嘱她许多话,刘琰一律都应是,一点儿不反驳违逆。

她不想让母后再多为她操心了。

安王的事情……这世上最难受的应该就是母后了。

刘琰觉得自己特别没用,也特别胆小。

她想安慰母后,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这样的变故面前,所有的语言都那么苍白软弱,连刘琰自己都劝不了,又怎么能劝慰母后呢?

安王住进了晨安里,他还活着,父皇没杀亲儿子。

但这辈子他就关在里头出不来了,大概也不会有人会进去看望他。

母后每天走出殿门,会不会望向曾经西苑那个方向?会不会每天都想起晨安里那几间旧宫阙?

刘琰但凡进宫,总会待上个大半天,反正陆轶白天总是挺忙的,她一个人待在府里也没什么事情做,家务呢,熟悉了之后也就那么回事儿,她又不喜欢乱七八糟的应酬,而且她也舍不得父皇母后。

有时候连着好几日都进宫,请安,用膳,说话,在宜兰殿消磨大半日,傍晚时出宫……让她感觉自己好象回到了出嫁以前一样。没出嫁的时候,她也是隔三岔五从安和宫过来,在这儿盘桓个半天,晚上再回去。

好象出嫁之后也没有太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以前相比,现在晚上还有人陪她说话了。

和陆轶说话永远不烦闷。

有时候陆轶早上起得早,走得早,刘琰还没醒,不过两个人还能凑到一起用个晚饭。有时候他晚上回来的也晚,不过刘琰也会陪着他再喝杯茶,说几句话。

嗯,还有,她也慢慢适应和人共睡一张床了。

尤其现在天气冷了,陆轶身上却总是暖暖的。

结果她进宫次数多了,曹皇后还不乐意了。

“你总往宫里跑,驸马不在意?”

刘琰一脸纳闷:“他在意什么?他自己不也天天往外跑?”

曹皇后换了个说法:“你这年纪,老待在宜兰殿不合适,这里闷得很,你多和你姐妹们走动走动,或是出去玩玩散散心。”

刘琰摇头:“懒得应酬,再说天这么冷,不想出去受冻。”

曹皇后一笑。

其实女儿出嫁之后过得好不好,不必问她,也不必听她的回答,曹皇后自己有眼睛,看得出来。

过得好不好,其实不在话语上。象刘芳那样儿,哪怕再死鸭子嘴硬说自己过得好,可是只要看一眼,曹皇后就知道她过得根本跟好字不沾边。眉眼间显戾气,嘴角带着刻薄,就算不看脸,光看她行走站立的姿势,都透出一股紧绷绷象是随时要跳起来和人撕扯的狠劲儿。

但是刘琰不一样,出嫁之前在宫里,还会端点着架子,现在整个人都挺舒展,也散漫的,往那儿一坐,就恨不得一副要瘫着的架势,说话,笑,吃东西喝茶,那姿势都很放松。

日子过得不顺遂,心事重重的人可不是这样的。

看来陆轶很不错,这个女婿挑的对。

曹皇后想起上一回看到女儿和陆轶相处,陆轶剥了个橘子,刘琰很自然的就把橘子瓣接过来吃了。

这种亲热可不是能装出来的,也肯定不是作戏。

关于橘地个橘子,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

刘琰咬了一瓣吃,发现橘子酸,就把橘子又塞回给陆轶,陆轶就那个橘子自己吃了。

曹皇后看着特别欣慰。

虽然现在他们是新婚,要好是自然的,但能开个好头,后头日子想必也好过。总比上来就夫妻不谐的要好。

唔,夫妻不谐的例子也有。

二公主夫妻现在就……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坏。

三公主夫妻嘛,现在跟陌路人差不多。在这件事情上,曹皇后绝对是帮理不帮亲,人是三公主自己挑中的,如果嫌弃驸马寒微,不上进,那一开始干脆换个人选得了,何必成了亲、孩子都有了,又来意难平呢。

至于五公主,她和田霖听说也算是相敬如宾,曹皇后对她也没多高期望,只要她肯安生过日子就好。

还好刘雨出嫁之后一直算安分,很少出门,听说除了在府里,也就偶尔和驸马出趟门,除此以外,她也没做什么旁的。

嗯,在庙里替她母亲一族做法事超度这事儿,曹皇后觉得这也是人之常情。崔家的事过去很久了,如果不看刘雨,曹皇后都想不起崔嫔的长相了。

做法事也好,点长明灯也好,抄经诵经也好……其实安的都是活人的心。她愿意做这些,曹皇后也不会拦阻。

不过……发生这么多事,让曹皇后也十分感慨。

就象儿子们,以前她觉得最能折腾的是老二和老三,曹皇后甚至想过,如果自家也象前朝皇室一样,皇子们可能自相残杀,不得善终,那也很可能是老二和老三先出事,老二死于争权,老三死于斗气。

可怎么也没有想到先出事的是一向看起来温文稳重不声不响的老大。

民间那句俗话难听但是道理讲的真对,会咬的狗不叫。

至于女儿们,曹皇后以前觉得,嫁出去了怕是也不省心的会是五公主,至于二公主三公主,一个省心一个省事。结果又和她预料的反过来,五公主现在反而十分安分,安分的几乎让人忘了她的存在,二公主却一直别扭,三公主则是让人觉得她象吃错药一样,干的净是蠢事。

世事难料。

这不象猜谜语一样,给你个谜面,你多花点功夫,或是找旁人帮忙,总能猜着谜底。人不是一道简单的谜语,人们看到的谜面往往不是真的,或者,不是全部。至于谜底,天时在变,世事在变,不到最后一刻,谁能猜得出来那万恶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呢。

第六百零九章 梅花

一转眼就又到了年下。

刘琰嘛……她还是头一回在宫外头过年。

就她和陆轶两个人。

以往过年,人总是很多的,事情也多,多得让刘琰觉得太闹腾。

而且以往过年,她只要把自己收拾停当就行了,要做什么,这个年要如何过,都不用她操心。

现在可就不一样了。

刘琰头一次知道过年有这么多的事要安排,还有这么多的讲究。纵然不用她事事亲力亲为,她也总不能样样甩手不理。

大姐姐帮了她不少忙,哪怕自己手里也是一摊子事儿,还没忘了指点、帮着、教着刘琰,告诉她诸般讲安和忌讳,还有一些人情世故上的事。最后还安慰她:“不要紧,你才刚成亲,头一次料理这样的事,有所疏漏旁人也不会太介意。”

“我还想办得好些。”刘琰把手里的册子收起来:“如果真的厚此薄彼了,说不得有人会多想。”

福玉公主笑了:“你能想到这个,就很好了。没错,有的人确实会多想,然后由此生出多少事情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