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喜嫁+番外(276)

作者:越人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四皇子的好日子快到了,幸好你没死,不然不是给人添堵吗?”

王嫔寻思陈美人是不是就不会好好儿说话?怎么什么话到了她嘴里就这么让人不爱听呢?

“四公主的亲事,听说皇后娘娘也在留心着呢。这驸马可得好生挑,一定要挑个才貌俱全的,我可听人说,有好几家儿公侯府第都在皇后娘娘那儿献殷勤,想叫他们家的子侄尚主。要我说,这门第其实也不用选太高的吧?高门大户出来的孩子肯定傲气的很,和公主在一起怕是不能做小伏低,要是到时候吵起来谁也不让谁怎么好?说不定还是小门小户的好些……”

王嫔实在忍不住刺了她一句:“你管得忒宽,有这功夫,还是多管管你自己家里人……”她喘了两口气才接着说:“上次他们闯的那祸你忘了?”

陈美人的脸唰就沉下来了。

这人一张口就揭她短,三公主选驸马时,陈美人娘家人兄弟骗人说能让人家做驸马,因为这事儿,陈美人原来晋位的事儿也黄了,还被禁足、罚俸。

无论如何,宫中不用办丧事总归是好的。

刘琰趁着天还没下雪,痛痛快快的出去骑了几次马,她在前头跑,侍卫们紧催着马在后头跟着,豆羹也想跟,可他那骑术不行,也没有好马给他骑,跟也跟不上,每次都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可怜巴巴的在一旁等着,时刻提心吊胆,恐怕公主出点儿什么万一自己这小肩膀担不起责任。

这会儿豆羹突然明白李尚宫她们为什么总是教公主们“贞静”“守礼”,因为贞静守礼,在屋里待着不容易出事儿啊,可比出来骑马撒野要安全多了。

这道理放到哪儿都通用,上头的人让他们这些奴婢守规矩,也让外头的百姓守规矩,最好世上人人都守规矩,这样管起来可有多省心多省力啊。

好在公主好端端的出去,也好端端的回来了,脸红扑扑的,额角见汗,豆羹赶紧着上前去伺候,擦汗什么的这种活儿轮不着他,可他也没闲着,跑前跑殷勤得很。

他能跟个好主子,可得伺候好了,以后公主嫁出去宫去了,他还要跟着伺候,等有了小主子,他也要尽心的把小主子伺候好,就算让他趴在地下当马骑那也不在话下啊。

刘琰不知道豆羹看似平静的表情下头有那么丰富的心理活动。她只是觉得今天的风有些硬,骑在马上跑这么一圈儿,身上都被风吹透了,冷得很。

第三百七十二章 茶楼

刘琰的感觉没出错儿,回去才走到半路,就下起雨来了。

侍卫头领过来和豆羹商量了一下,豆羹赶紧过来:“公主,这雨怕是要下一阵子,咱们先在前头找个地方避一避雨,等车来接吧。”

刘琰看了一眼天色,点头说:“也好。”

幸好已经进城了,要是在半道儿上,想找个能让这么多人避雨的地方也不容易。

路旁不远就是一间茶楼,这会儿已经有不少人都往里头去避雨了。

茶楼大堂里挤满了人,不过店里的伙计倔很有眼色,马上说楼上雅座还有空,楼后面穿过厅堂还有更安静的地方。

“就楼上吧。”

店伙计抢着引路,他看得出来这位客人非富即贵,这年头能带着人出去骑马的姑娘,这身份绝对低不了。再看看人家带的这些护卫,人高马大,别提多体面了,一般人家绝对用不起。

店伙计倒是一心想巴结,可在伺候人这事上,豆羹比他还专业,哪能让他抢了自己的活计,茶楼里的吃食一样没要,他们的茶叶豆羹也看不上眼,只让他提了一大壶热水上来,不过店伙计也没失望,他提完热水也落着赏钱了。

豆羹就用热水沏茶,将四样细点从食盒里取出来,连盘子都是自家带的。

其它侍卫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不过这茶楼里的茶点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只要出得起钱,自然能要上好的,就算茶楼没有,还可以让他们到附近去调。

雅座位置很好,临街的窗户打开,下面的街道看得一清二楚。向里一面的窗户打开,大堂里说书卖艺的也看得清清楚楚。

外头雨越下越紧,茶楼里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都让雨困在这条街上,在茶楼避雨总比在别处强,起码这儿有座,粗茶一文钱一大碗,既能歇个脚还能解渴。

豆羹难得捞着一个服侍的机会——要知道平时他一个太监可没有近身伺候公主的机会,都是桂圆她们这些宫女在做,他能做的事儿全都在公主的寝殿之外,就连书房豆羹也没法子进去。

虽然豆羹苦学了不少时候,认得的字约摸还是也就一二百,还都是最简单,最常见到的字,磨墨这活儿他倒是私下里也练过,可是识字不多,书房的书如何收拾他就一无所知了。

他预备好了茶点,又出去张罗,用盆端了热水进来,服侍刘琰简单的洗过手擦了把脸,今天骑马本来就风尘仆仆,刚在外头又淋了几滴雨,这收拾一下就齐整多了,人也舒服些。

“公主,下头有说书的,还有唱曲儿的,要是想解闷儿,可以点一回书,或是叫人上来唱两个曲儿听听,都方便。”

豆羹递过来一个纸单,上面写的就是茶楼里常有的说书段落,还有一些其他的杂耍乐子,如果没有人点,这些人平时也就是挣点赏钱,还要给茶楼抽成。如果有人看中了,愿意点一两出看看,那他们也能多挣点。

“这些我好象都没听过。”刘琰翻看着,她毕竟不常出宫,这样的茶楼以前也没怎么来过,所知不多。

豆羹来了精神:“奴婢倒是听说过,这茶楼里头也有不错的消遣把戏。有人能吐火,有人能吞剑,还有人能把自己缩成小小的一团塞进一口坛子里……”豆羹一边说还一边比划那坛子有多大,生怕刘琰不信。

刘琰就笑了,不过也没有打断他。

吐火也好,吞剑也好,她都听说过,都是借助一些特制的道具玩的障眼法,取个乐而已,哪里有人真能把一柄剑吞下去的?那岂不把人都扎坏了?其实大多数看把戏的人也都知道这是假的,但大家也不必较真,图个乐子就行了,人家出来讨生活也不容易。

刘琰对这些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尤其是把一个人怎么塞进坛子里头的这把戏,就算是自小苦练的本事,那也肯定受罪。

“点一出书听听吧。”刘琰随手指了一个:“就这个吧。”

豆羹低头看了一眼,那一行五个字,他只认识一个,就是官字。要说别的字可以不认识,这个字他只认了一次就牢牢记住了,而且从此后就没有忘过,可不象旁的字,学了前头忘后头,下回换个地方再看见就不认识了。

人家都说官字两张口吗,而且这两张口上面还有顶帽子罩着呢,那肯定是官帽啊。

豆羹下去点了这一回书,给了赏钱,等台子上那人下去,再上来的先生就是说这一回书的。

豆羹守在公主身边儿听的津津有味儿。

原来这是个县官儿断案的故事。其实也不能算是断案,因为这不是旁人来告状,他也没有坐公堂。是他有一次出门,看见街头有人发生了争执,上前去给人评断是非的事情,勉强也算是断案吧,其中还穿插着寡妇骂街,赖汉撒泼等等笑料,大堂里那些人听着也时不时发出笑声。

不过真断案的故事,大家真未必爱听,这种有乐子有悬念的市井俚俗,才是多数人喜闻乐见的。

县官最后评断,赖汉是攀污别人,而寡妇也是见财起意,最后将布匹归还给了外地来的商人。

豆羹平时总是待在宫里,其实也很少听到外头这种讲书,他站在公主身后,也是一脸笑容。

“你乐什么?我问你,要是这件丢布匹的案子让你来断,你能不能断得清?”

刘琰问他,豆羹当然不敢搪塞,认真想了想才说:“奴婢应该也能断,因为这三个人里一看就只有布商才会有这么好的布嘛,寡妇和赖汉明显都是起了贪心才撒谎的,事情不难明白,只是这来龙去脉,各种证据……奴婢就说不清楚了。”

“是啊,这就是难得之处。”

刘琰让他多给一份儿赏,豆羹乐呵呵的跑上跑下,一点儿怨言都没有。

他这会儿算是明白啦,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喜欢在茶楼消遣,一待一天都不带厌烦的,确实是个好地方啊,有得吃,有得喝,有乐子,若是二三熟人好友约着一起来,那就更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