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跟她们一点儿都不熟。
都只算是见过。
其中一个姓孟,就是孟驸马的堂妹,以前在大姐姐府上见过。
那会儿刘琰就不喜欢孟家的两个姑娘,别以为她看不出来,那俩姑娘既想占着有个公主嫂子的好处,其实又暗暗瞧不起福玉公主,似乎公主嫁了孟留,反倒是高攀他们孟家了一般。
除了这孟姑娘,还有一位姓孙,一位姓张,另两个姑娘姓齐,是一家里的姐妹两个,都曾经进过宫,据说也和刘琰见过面,可刘琰对她们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听说四皇子那边更是热闹,有宫学里的同窗,有亲戚,有亲戚的亲戚,好象大家约好了一样今天一起来护国寺上香踏青赏桃花。
连刘琰都看出来这事儿有鬼,四皇子焉能看不出来?
毛德都急出了一头汗:“主子,奴婢绝没敢随意泄露主子的行踪,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哪儿得的消息……”
“不怪你。”
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皇子再加上公主要出门,消息可瞒不了这些“有心人”。
这些少年不用说,都是想赶热灶,打着做驸马的主意。
可那些正当妙龄的姑娘们,那分明是冲着四皇子妃的位置来的啊。
皇上就这么四个儿子,三个都有主了,唯独四皇子还光棍一条。
四皇子虽然年幼,但是皇上皇后都挺偏疼小儿子的,将来四皇子的前程至少也是个亲王吧?
哪怕不图权势富贵,只说四皇子本身,敏而好学,性情温厚,但凡认识他的人没有谁能说出他的不是,这样的人哪怕不是皇子,只是个寻常官宦人家出身,甚至是寒门出身,那也是做女婿的好人选啊。
四皇子这会儿在那些有待嫁女儿的夫人们眼中,那真是个金光闪闪的大宝贝,恨不得立时就抢回自己家里招了女婿。
当然了,皇子是不能抢的,那就只能在别处下功夫了。
一方面,宜兰殿最近也挺热闹的,递牌子进宫请安的人那是络绎不绝,这些人进宫还时常捎带着自家女儿,没女儿的还有侄女儿,没侄女儿的还有外甥女呢。要是能得曹皇后青眼,那成为四皇子妃就指日可待了。
另一方面,还有人往四皇子本人身上使力气。
四皇子这年纪,少年人血气方刚,知好色则慕少艾,这些人认为自家姑娘哪哪儿都好,生得不差,出身那是不用说了,而且打小也都是请人好生教导过,知书达礼,琴棋书画这些都通晓,四皇子要是见了她们,不会不动心吧?
只要动心那就好办了。
四皇子自己喜欢上了谁,大可以去找皇上、皇后开口,以皇上和皇后对他的偏疼,不会不答应。
这样做还有个好处。
倘若是父母之命,小夫妻成婚后日子也能过得去,至少也能相敬如宾。可要是四皇子自己喜欢上的人,那成婚以后日子肯定会过得更恩爱。
别人打他的主意,四皇子并不恼,可是这些人对妹妹存心不良,他就不能忍了。
这些人和自家妹子话都没说过,也不了解她的脾性,这么执勤的上赶着,分明是冲着她公主身份来的。
好好儿的出来踏青,兴致全让这些人搅和了。
四皇子这会儿突然觉得自家三哥为人处事也有可取之处。
对于这些硬贴上来的居心不良的人,跟他们客气委婉完全没必要,提起来挨个儿揍一顿才最痛快。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
虽然今天踏青的兴致被搅了,可刘琰并不讨厌今天凑到她面前来的几位闺秀。
嗯,孟雪燕不算。
刘琰还是头一回和想做她嫂子的姑娘们齐聚一堂。
虽然她已经有三个嫂子了,可是大嫂进门的时候……嗯,她没见着,因为那时候她在老家,而大皇子和朱氏是在一个叫惟州的地方成的亲。
二皇兄的亲事定下来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会儿刘琰整天顾着吃吃玩玩的,根本没在意过。
至于三嫂嘛……虽然认识,可是萧氏那个人实在让刘琰亲近不起来。
现在在座的这几位姑娘,大约都想做她的嫂嫂。
刘琰有些好奇的打量她们。
这一次她不是在打量世家闺秀,而是在打量“未来可能的四嫂”。
小哥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啦。
前三位嫂嫂刘琰都不喜欢,说实在话,前面三位兄长她也不怎么喜欢。
但小哥不一样,小哥和她格外亲近,一直很疼爱她。
比如象今天这样带她出宫进香、踏青,其他三位兄长就从来没有做过。
这些姑娘们说是来偶遇她的,其实是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想着来偶遇小哥的。
嗯,她总会有一个四嫂,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了。
如果可以的话,刘琰当然希望可以和四嫂的关系亲近一点。
即使不是屋里这几位,她很快也会有个四嫂。
嗯,她会长什么?什么脾气禀性?和小哥站一起是不是相配?
要刘琰说,小哥应该娶天下最好的姑娘,长得好,脾气好,嗯,还得聪明,不能是个糊涂虫,能帮着小哥,做好贤内助。
要是两个人能恩恩爱爱的就更好了,父皇和母后多恩爱啊。
象大姐姐和孟驸马也很好。
而且刘琰发现,这些并不熟悉的世家闺秀们,也并不都象孟雪燕那么让人讨厌。
她们很会说话,虽然刘琰对她们一点儿都不熟悉,可是都是年轻姑娘,年纪差得不多,只要起了个头,后面就聊得热闹了。
起头的是齐家姑娘里的老大。
她笑着问:“公主今天是打算来骑马的?这身骑装样子真是别致。”
然后大家就纷纷说起了骑马,骑装,孙姑娘说起自己有一次和姐姐骑马出京,是因为两人在书上看到一首前人写的诗,里面提到了方圆寺,两个人瞒着大人悄悄溜出了家门,甚至出了京城。
这样大胆的行径在姑娘们之中引起了小声的惊呼。
连刘琰也非常好奇。
她一向只知道京城这些名门闺秀循规蹈矩,没想到也能干出这么出格的事。
“找着方圆寺了吗?”
“找着了。”孙姑娘摇头:“可是看到之后大失所望,那庙周围的墙都已经不见,方圆寺早就没了和尚,屋顶塌了大半边。我们还觉得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地方,结果下山回去的时候又下起雨,山路难走,马也不能骑了,当时真以为会死在半路上。”
大家为之惊叹,连刘琰也不例外。
只有两个姑娘,下着雨,在城外的山上,这可真是……搞不好会送命的。
当然,和刘琰纯然惊叹不一样,其他几个人心情各不相同。
孟雪燕就在肚里腹诽,这孙秀秀是不是傻子?她是不是想讨好公主想疯了?因为公主喜欢骑马,就把自己这样的丑事拿出来说,想讨公主欢心?
她也不想想,这事儿一说出来,没准儿明天就传得满城风雨了,孙家养出这么胆大妄为不知轻重的女儿,还指望能把女儿嫁入皇家?这样的姑娘怎么能做皇子妃呢?
“后来啊,我们家里人找来了呗。”孙秀秀十分活泼的做了个鬼脸:“保住了一条小命,回去以后被灌了半锅姜汤,等第二天确定我们俩没风寒没摔坏骨头,就被罚跪祠堂抄家训,整整禁足大半年没能出门。”
一旁张宛青显然与孙秀秀相熟,笑着说:“活该,要在我们家,非把你腿打断了不可。你当时还不跟我说实话,只说家里拘得严,你干出这事儿来家里人哪还敢让你出门啊。”
茶点端了上来,姑娘们纷纷低头品茶。
茶叶是从宫里带来的,水则是山泉水,沏出的茶其实刘琰喝不出大区别,孟雪燕说:“这茶是淞州贡茶吗?茶倒不错,可这冲泡的火候差了些。”
刘琰根本不想理会她,没让人轰她出去纯粹是看在大姐姐面子上。
显摆什么啊。
说起这贡茶,刘琰跟着药罗经常看一些内司库的进出账目,其中许多都是给宫外的赏赐清单。
孟府并没有得过贡茶的赏赐,尤其孟雪燕并非孟府嫡支,她只是孟驸马的堂妹,说难听点国公主府跟她没什么关系。
她要是能喝着贡茶,除非是大姐姐得了之后分送给孟家,然后孟雪燕又从孟家沾了好处。
她在这里说这么一句话,好象金贵的贡茶她可以随便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