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喜嫁+番外(226)

作者:越人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赵太医照例来请脉,一看她这样吃了一惊:“公主这是怎么了?”

李尚宫也着急:“公主没有乱吃东西,昨日一整日也没出过门,没再着凉,我们炭盆也足足多添了一倍呢。”

赵太医就明白了。

其实李尚宫也是关心则乱了,生怕公主冻着。可是有时候这太热了并不是好事,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时气,赵太医一进殿里也觉得热,这会儿汗都要下来了。他重拟了方子,又嘱咐了李尚宫几句,回去的时候又去宜兰殿禀报了一声。

这下曹皇后也有些坐不住了,亲自过来安和宫一趟,见刘琰病恹恹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担忧。

李尚宫领着人在殿外齐齐跪着请罪。

公主生病,那就是她们没伺候好,这责任她头一个逃不了。

外头雪已经停了,她们跪的石砖上雪也是扫干净的,可毕竟天冷的很,跪了一刻钟,个个冻得脸发白嘴发青。

还是英罗出来传话,让她们起来,看着倒是和颜悦色的,跟桂圆说话时口气也不重。

“公主那儿还要好生伺候,若缺什么东西,只管打发人去宜兰殿说,咱们是什么交情了?不要同我见外才是。若是人手不够了,也只管说,给你们拨派过来。”

话是很亲热,可是话里的意思李尚宫和桂圆都听得明白。

要是真等宜兰殿拨人过来,那是皇后所赐,身份可不比她们都高了?到时候这安和宫谁听谁的?还有她们的立足之地吗?

英罗这敲打可不算不重了。

而且李尚宫和桂圆都明白,英罗说的出做得到,要是公主这边儿真的再出点什么岔子,英罗就能把她们全撵出去。

曹皇后不能多待,尽管舍不得女儿,可是宫规法度摆在这里,她不能待在安和宫里照料女儿,也不便接她到宜兰殿去。

“一定要听话,太医说什么你都照做,把身子养好比什么都要紧。这几天先委曲一下,那些要忌口的东西一定别吃,劳神费力的事儿也都别去碰。”

刘琰老老实实的点头。

曹皇后替她理了一下头发,又多嘱咐了几句才走。

桂圆端药进来,轻声说:“公主,药得了,趁热喝了吧。”

刘琰看了一眼药碗旁边的碟子,先把药端起来一口气喝完,然后从碟子里捡了一小块梨肉脯。

“这里没什么事儿,你下去歇一会儿,把膝盖用热手巾捂一捂吧。”

桂圆连忙说:“多谢公主,奴婢不要紧,哪里就那么娇贵了?公主这儿交给旁人奴婢不放心,公主就让奴婢在跟前伺候吧。”

刘琰觉得桂圆一直都很尽心的,可自己有病,曹皇后是肯定会对桂圆她们不满。

第三百零三章 画谱

转眼就是上元节,刘琰这次风寒来得重,虽然好医好药养着,还是拖拖拉拉得不肯好,一咳嗽恨不得把心肝脾肺都一起咳出来,李尚宫心焦又心疼,捧着温水在一旁伺候:“这样咳要咳坏嗓子的,公主,要不赵太医晚间再来时,让他开点止咳的药吧。”

刘琰小口小口的抿着温水,因为咳嗽,她的面色透出一股不正常潮红。

“昨天赵太医开的药就有镇咳的功效,”刘琰不敢大声说话,甚至喘气都只轻轻的吸气,再缓缓的呼出去,生怕喘气急又引起一阵咳嗽:“如果有更好的方子,昨天肯定就用上了,又何须今天再催他。”

李尚宫何尝不知道?可眼看着公主这么病着,心里实在着急。

“公主还是别说话了,好好养神。”李尚宫怕她说话再引起一通咳嗽,可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桂圆来回事也是自说自话,只用刘琰点头或是摇头就行了。

“公主,御膳房送了十二盏灯来,奴婢让他们送进来公主瞧瞧吧?”

这样回话刘琰就只用微微点头就行了。

过上元节,各处都进灯笼之类礼物来,连膳房都凑这个热闹,而且是赶在过节的当天送来。

不过灯送进来了,刘琰就明白了。这些灯都是面做的,一共十二盏,是十二生肖的样子,不知道是膳房谁的手艺,灯做得栩栩如生,还上了颜色,看上去一点儿不象是面做的。

这些面灯里面都可以注灯油,放灯芯,如果嫌灯油有气味,不方便挪动,也可以用蜡烛,点完了,节过了,还可以上笼再蒸一蒸接着吃,可以说是一点儿不浪费了。

“做得好,赏。”

然后又接连有人送灯来,有宫里头各处的孝敬,也有宫外亲近要好的人送的。比如曹仲言的灯,昨天就打发人送来了,一共送了八盏,果然象他说的那样,从大到小都有。大的简直快有个缸那么大,小的确实小,只有茶杯那么大。

最大的那个象不象他们说的那个聚宝盆,而是做成了个粮仓的样子,上面满满的稻麦高梁瓜果菜蔬,下面还写着一个大大的“丰”字。

不得不说,曹仲言还是很了解自己这位公主表妹的,除了这盏五谷丰登,其他的灯笼也都不是那种华贵精致的。比粮仓略小一圈儿的是个大南瓜灯,圆滚滚红彤彤的,很是可爱。再往下还有小猪灯,小鸡灯,鱼灯,最小的那个灯做成了个橘子的模样,别提多逗趣了。

福玉公主也让人送了两盏灯来,这是两盏细纱宫灯,灯没什么出奇,但是送灯的人说的很清楚:“这是我们公主和驸马亲手做的。”

大姐姐亲手做的那当然不一样。

刘芳和她一向要好,也让人送了节礼来,里面当然也有一盏灯,这是一盏琉璃灯,哪怕不点亮,摆在屋子里也是很好看的。

“还有一本画谱,奴婢看着倒是有趣,给公主解解闷。”

“画谱?那多半是姐夫的主意吧?”

刘琰现在不能出门,待在屋里又什么劳心费神的事儿都不能做,这画谱来的正是时候。

这本画谱画的并不是什么山水美景,也不是亭台楼阁,更不是仕女簪花一类的。

这上面画的是各种吃食。

桂圆站在一边儿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公主翻开画谱的头一页,上面画着黄澄澄的大金橘,旁边还有剥开的橘瓣儿,用色明丽,看着活灵活现的。

桂圆诧异的说:“公主,这送的是画谱吗?怕不是三公主拿错了,这送的是食谱吧?”

刘琰就笑:“应该没错,挺好的。”

再往后翻,这一页是极大极圆的红枣,枣皮红亮,看上去象玉似的。

这枣儿看得人心里就喜欢。

再往后也不光是吃食,还有画一对兔子的,还有鸡,两只公鸡,看起来刚啄过一场,一个冠子残了,一个翅膀耷拉着,可见是一场恶战。

连李尚宫都乐:“这画儿倒和平时常见的不一样,画的有趣儿。”

平时常见的那些也不是不好,只是和这张画谱上的画比,一板一眼的,太过正经,而这上头的画,让人觉得鲜活,嬉笑怒骂信手拈来。

刘琰自己也在想,这画谱说不定是三姐夫自己画的?

就算不是,也肯定是他搜罗来吧?

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张斗架的公鸡后头一张,是一盆——鸡汤。

没错,就是鸡汤。用一只粉彩大汤钵盛着,露出来的那个鸡的头,冠子还是半残的。

刘琰还以为自己看错,定睛再一看,没错。

往前翻一页,再看那只咬过架的鸡,冠子残的地方一模一样。

呃……

连桂圆都看出来了,捂着嘴笑:“这画画的人好生促狭,难道是看这鸡斗来斗去的心烦,索性一刀宰了它炖汤喝?”

刘琰也笑了:“保不齐真是。”

刘琰是在乡下待过的,乡里养鸡,小公鸡一面长大就一面吃,吃到最后留下一两只也就行了,毕竟还要靠它打鸣的。但是公鸡留多了就不好了,它们确实好斗,整天的不消停。

刘琰一面看一面笑,到后头来看到一大碗油汪汪的红烧肉,再看到如意馒头的时候,她已经不意外了。

如意馒头就是两个圆的馒头连在一起的,也不知道是谁取的名字叫如意馒头,后来一逢节庆喜事有宴席的时候,人们就把馒头蒸成这样,上面还要用筷子点上一点红,这是什么喻意刘琰不知道,总归也是求好,求吉祥的。

“再没有人这么画画的,哪有画一碗肉在上头的……”桂圆说着,居然不自觉的咽了一下口水:“不过这画的可是好,看着仿佛能闻见肉香味儿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