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番外(14)

作者:邈邈一黍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过,饶是如此,也在府城修养了半个多月,才启程回家。

堂弟的身子骨比他强多了,不过也得预备着郎中,读书人的身子大都比常人弱一些,科举又是件耗费心神的事情,有的甚至直接在考场里就晕过去了,压根就撑不完。

魏时被扶上马车,紧跟着便有郎中把脉。

“魏小公子身子骨不错,没什么大碍,好好休息休息就成了。”

不光是不用吃药,连后面‘好好休息休息’这话都有些牵强,这脉象同他前几日摸的没什么区别。

显然这场考试对魏小公子而言,身体上肯定是没有妨碍的,连休息都不成耽搁,就是不知道成绩如何。

不过听魏家的下人说,这位小公子二月份是拿了县案首的,想来府试不管名次如何,应当是可以过的。

同样是十多岁,自家的小儿子别说是考科举了,连点儿刻苦用功的劲头都没有,就知道疯玩儿,管都管不住。

瞧瞧人家,要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叹气了。

因着有大公子在这儿,元宝这个刚上任没多久的书童,压根儿就派不上什么用场,最起码在接人送人上没派上用场,不过,当下人的也不能跟大公子争不是。

元宝一边无奈,一边又暗戳戳的盼着发榜,不管是公子,还是大公子,肯定不可能亲自挤进人群里去看榜单,这差事可算是没人跟他抢了。

“如今考完了,也不急着回去,你好好休息几日,在发榜之前,我们哥俩也在这府城好好逛一逛。”

魏定不着急回家,在哪儿读书不是读呢,当年他来府城考试的时候,因为身体不适,虽说考完逗留了大半个月,可压根就没出去逛,如今也算是弥补当初的遗憾。

魏时也想出去逛逛,这辈子他还真没去过几个地方,有这个机会,自然也不想一直闷在宅子里读书。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他也没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书呆子。

魏时知道自己身体什么情况,用完了午膳,睡了场午觉,便要约着堂兄一块出去逛。

“人郎中不是嘱咐了让你好好休息吗,出去玩儿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咱们等到发榜之后才走呢。”魏定劝道。

再怎么少年老成,堂弟也还是个小孩子呢,十一岁的小孩子,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逛逛,也是正常的。

“已经睡了一觉了,刚考完试,现在也看不进书去,还不如出去走走呢,放空一下自己。”

魏定没听说过什么‘放空一下自己’这种话,不过也大概能明白堂弟是什么意思,刚考完试确实是很难看得进书去,不光堂弟如此,他也是这样。

“那就在附近转转,别往远处走了。”堂弟精神头瞧着还不错,不过也不能走太远了,别到时候坚持不住,把人给累坏了。

魏时也没想着走太远,他倒没觉得自己会撑不下来,就是怕堂兄这身子骨不好硬撑。

辖属方山县的府城是阳州城,跟柳州城比起来,要稍微小一些,繁华程度也比不上柳州城,不过城里却是别有一番意趣。

两地也没有离得太远,但是建筑上有很多方面都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处处都能瞧得见巧思。

街上的叫卖声也不同,两处的方言,有很大的区别,跟官话比起来差别就更大了,但听着并不让人觉得拗口,反正是挺有意思的,像是在唱歌,又像是在逗趣。

两个人不可能单独出来,后边还跟着三个下人呢,各自的书童,还有一个是当向导的,原本是阳州城的人,后来跟在魏大伯身边做事,他对这阳州城熟悉的很,时不时的讲解几句。

“这家酒楼,打小人爷爷那辈的时候就有了,是一家百年老店,里面有几道菜做的尤为不错,来到这阳州城,要是不去他家吃上几道特色菜,那可真就太遗憾了。”

魏时来了兴致,这古往今来,美食都是人类的一大追求,现代有游客打卡的网红店,在这古代也有不吃就遗憾的百年老店嘛。

“都有什么特色菜?明儿咱也过来尝尝。”

今天就算了,晚上还是想回府吃点清淡的。

“咱这边水多,养鸭子的也多,这名气最大的一道菜就是桂花鸭,现在也有,但是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鸭子,那是最美味的,所以被称为是桂花鸭。”

桂花盛开,那得到中秋节了,魏时兄弟俩颇为无奈,既说是桂花盛开的时候做的鸭子最好吃,自然是想吃那时候的,如今能做,但肯定是差了些味道。

“除了桂花鸭还有旁的特色菜吗?”

“有啊,红烧鱼骨、醉虾、串炸鲜贝,都是这家店里的特色菜,滋味好极了。”

滋味好是好,可价钱也是真高,他就吃过一次,攒了半年的钱,当然也不是光图口腹之欲,去酒楼吃饭的那天是他母亲的四十大寿。

“听起来倒是不错,待会儿你去里头定个位置,明儿我们去尝尝。”魏定安排道。

刘叔是父亲跟前的人,这事儿还得是他来指派,堂弟大概是不好意思的。

除了这家百年老店之外,阳州城有意思的地方还很多,不过魏时他们只是在宅子附近转了转,没怎么走远,左右还得在这儿待上七八天呢,不着急。

第15章

几天的功夫,足够魏时兄弟俩逛完这座府城,当然是仅限于城内,城外诸多的风景就没办法在几天之内看完了。

不过这几天两个人也没有完全将书本放下,兴起之时,做几首诗,无话可聊之时,也可以把那些圣人也拉出来,一层一层的剖析,也算是件美事。

魏时仍旧保持着往日的生物钟,早起时要放声朗诵或背诵,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也会把当天背的内容过一遍。

都说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他这习惯都养了这么多年了,自然不可能放下,什么时候不需要读书了,什么时候才会改一改这习惯。

放榜那一日,天还没亮呢,元宝就已经跑到贡院门口待着了,势必要抢一个好位置。

虽说已经是四月中旬了,但是清早外面还是挺冷的,更何况这会儿离放榜的时间还早着呢,少说也得一两个时辰,有这个功夫,魏时还不如在家里看看书呢,一点都不乐意早早的过去。

元宝那边他也劝了,或早或晚都能得到消息,赶得早的跟赶得晚的可能相差都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何苦早早的过去在贡院门口候着呢,不差这点时间。

元宝倒是积极的很,他刚刚起来的时候,元宝都已经把早膳用过了,着急忙慌的要去抢占好位置,只等着跟他说一声了。

魏时和魏定倒是不慌不忙,离放榜时间还有两柱香的时候,这才出门,刘叔早早的就已经在茶楼里头订好了位置,一边喝茶,一边等着元宝过来报喜。

“元宝肯定是跑到前面去了,也难为他这么小的个头,咱们在外边都瞧不见他的影子。”魏定调侃道。

少有读书人会自己挤进去看榜单,贡院门前挤挤压压那么多人里头,没有几个读书人,不是下人,便是家里人,元宝年纪小,又并非是壮硕之辈,在里头还是挺不起眼的,也难怪瞧不见。

“少爷,中了,中了案首!”元宝挤开人群,一路跑,一路喊。

饶是之前有这个心理准备,魏时也仍旧激动不已,整个人都有点懵,被堂兄拉了一下才缓过神来。

“你小子可以呀,阳州城的案首。”

魏定的兴奋一点儿都不比当事人少,他虽然认定了自家堂弟日后绝不是平庸之辈。

可现如今毕竟年纪还小嘛,只有十一岁,考场上几乎没有年纪更小的了,大多数都是十七八岁,在往上那就不好说了,二三十岁的有,四五十岁的也有,白发苍苍过来考试的老人家,他不是没见着。

正因为如此,才让他觉得震撼和惊喜嘛,堂弟的水平府试是肯定能过的,这个案首就没那么十拿九稳了,堂弟压过那么多年长的人,一举夺得案首,绝对是个大惊喜。

魏定想的还要更远一些,堂弟已经是府试的案首了,那么一年以后的院试,只要不出大纰漏,秀才功名那边是板上钉钉的了,毕竟是案首,如果过不了院试的话,阳州城的知州也没面子。

一年后堂弟顺顺利利的拿到秀才功名,等到下一届乡试,他们堂兄弟二人就可以一块去参加乡试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