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番外(114)

作者:邈邈一黍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受旱灾影响的只是大靖朝的一部分领土,可要是让蝗虫这么吃下去,可就不是一部分的事情了,而且这玩意儿还不光只吃粮食,草皮吃、稻草吃、树皮都吃。

放任下去的话,百姓不光是今年收不到粮食,取暖住房都成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未来的生活。

朝廷的重点已经从灌溉农田转移到了治理蝗虫上,这玩意儿不是没有天敌,鸡鸭都能吃,甚至有的飞鸟也吃。

关键是现在根本就没那么多时间养一大批鸡鸭出来,而且蝗虫这东西行踪不定,总不能让大靖朝遍地都是鸡鸭吧。

关键还得在人上,大靖朝遍地都是人。

光靠衙役是不行的,还得是把百姓组织起来。

朝廷在这方面还是挺大方的,京城这边很快就张布了告示,一百只蝗虫的尸体可换一文钱。

而被送过来的蝗虫尸体则被集中烧掉。

其余各地也都张布了告示,奖励措施不同,这也是因地制宜,富庶程度不同,同样是一文钱,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轰轰烈烈的除蝗运动,很快就在整个大靖朝形成了一股热潮,参与者男女老少都有,尤其是被蝗虫肆虐过的地区,庄稼都已经被毁了,没了秋收,也就没了收入,有精力也有必要投入的捉蝗虫的运动当中去,毕竟这可是能换银钱的。

而蝗虫的处理,一开始是集中焚烧,后来则演变成了贩卖,再后来朝廷就收不到蝗虫了。

京城这边一百只蝗虫才给一文钱,其他地方的价格就更低了。

泱泱大国从来都少不了吃货,令人恨之入骨的蝗虫被搬上了餐桌,烤着吃、炸着吃、煮着吃、蒸着吃,竟还做出了花样。

不少富裕人家直接出银钱从百姓手中购买蝗虫,价格也要更高一些,而且还有死活之分,活着的蝗虫价格要更贵一点。

魏时两口子尚在孝期,是不能够吃荤腥的,这等佳肴自然也就跟他们没关系。

不过就算是能吃,魏时也接受不了这个,他在吃食上一般没什么讲究,动物的内脏也都敢吃,蝗虫这玩意儿它实在是下不了口,哪怕被炸了以后,已经面目全非了,可也知道这是蝗虫,魏时脑子里全是那天在衙门里头拍蝗虫的场景。

看着别人吃,自己胃里头都翻腾。

刘钰拿着炸好的蝗虫来,是给小外甥献宝的,姐姐和姐夫没出孝期,可小外甥五个月的孝期已经过了,这等好物,一般人他都不会拿出来与之分享。

小外甥这不是不一样嘛,娘亲是他亲姐,爹爹是他好友,小家伙自个儿长得又喜人。

他这才眼巴巴的过来献宝。

“你赶紧自个儿解决了吧,光是看着,我这胃里就不太舒服,你就别让远哥儿吃了,他一个小孩子不一定能消化得了。”

闻起来是挺香的,可一想到这是什么东西,就全然没了胃口。

姐夫一脸嫌弃,姐姐还特意往后退了几步,得,又是俩没眼光的,跟爹娘和兄长们一样‘以貌取人’,蝗虫长得丑,但是一点都不妨碍人家尝起来美味。

瞧着还不怎么会表达的小外甥,刘钰只能一脸遗憾的捏了块美食放自己嘴里,年纪小就是不好,吃什么都得由人管着。

几只蝗虫下肚之后,脸上的表情就由遗憾转变成了享受。

都已经是成了亲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一点变化都没有。

爹娘可是连产业都已经分了,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分家,只不过一家人还都住在一块儿罢了。

跟当舅舅的不一样,远哥儿的小表情倒是挺严肃的,孩子的模仿力不容小觑,而影响远哥儿最深的就是魏时了,少年老成的父亲,大概也要养出来一个少年老成的儿子来。

不过再怎么模仿父亲的表情,小家伙仍旧还是小家伙,做什么都萌萌的,故作老成的样子,反而有一种反差萌在里头。

别说当父母的了,就连刘钰这个仍有一些孩子心性的已婚之人,都有些心动了,都已经大婚了,孩子还会远吗。

刘钰在熟人面前,还是老样子,跟以前没什么不同,但是一旦跟夫人同时出现,那形象可就不一样了。

曾经的纪姑娘,如今的刘纪氏,是一个没什么孩子气的女子,言行举止落落大方,喜诗书,好下棋,说话都有一些文绉绉的,吐字很轻很慢,与人说话之时,自带气场。

许是还不太熟悉的缘故,刘枫总觉得跟这个弟妹颇有些距离感,她素来随意,生活里头通常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弟妹竟然要比她严谨的多。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很重规矩的人,自从大婚以来,晨昏定省,日日不缺,明明几个嫂子也只是初一和十五这两日才去给母亲请安,而且还都是早上去,晚间肯定就不去伺候着了。

弟妹反倒是把这些规矩都做足了。

除此之外,从每次见面和一块用膳的时候来看,弟妹也是个讲究人,规矩和礼仪一丝不差,用膳的时候要先漱口,饭后也要漱口净手。

哪怕是下一盘棋,也必须净手之后,才肯碰棋盘和棋子。

据小弟说,弟妹出来做客都不算讲究的,在府里头的时候,那才是真讲究,无论是看书、下棋,还是弹琴,用来净手的水里是放了香料的,不光是洗干净的事情,还要泡一会儿,使手上有了香气,才足够虔诚。

好吧,是挺虔诚的,刘枫去寺院拜佛都没这么虔诚过,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这没什么好置喙的,只是习惯相差太大,才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

跟重规矩的人在一块,怎么着也得稍微注意一下自个儿,无形之中,就多了一种束缚。

第106章 二更

刘钰跟新婚妻子的相处看起来还挺契合的,带着孩子气的刘钰,到了纪氏面前,可就是端方君子了,说话有时候都会刻意放慢。

素来喜欢穿宝蓝色的人,现在穿衣服大都是青色、白色这种比较素雅的,小两口瞧着还挺养眼,将来生出的小孩也必然好看。

不过已经成了婚的刘钰,现在还在死磕书本,童生的功名未能考取,还得明年再战。

跟大婚前不一样的是,以前读书是他一个人的事儿,现在读书倒是成了两个人的事儿,夫人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幼也专门请了先生教导。

在四书五经上的见解还不如刘钰呢,毕竟是没有正儿八经的学过,但是在诗赋上,人家要远超刘钰,甚至可以作为刘钰的先生了。

诗赋上,纪氏可以教刘钰,而在四书五经上,纪氏要比刘钰更加的虚心好学。

提升自己的同时,还不忘监督夫君读书。

刘夫人这段时日别提多高兴了,哪怕小儿媳整日晨昏定省,弄得她睡不好觉,都不计较了。

这门亲事结得太好了,不负她精挑细选这么久。

蝗虫在人力面前,也成了脆弱不堪的存在,不是被烧成灰,就是进了人的肚子里。

但是在蝗灾和旱灾的双重打击下,神州大地今年收到的粮食也就是往年的零头,原本能够温饱百姓,存粮都已经消耗殆尽了,原本就饿肚子的百姓,早就已经没得吃了,在朝廷的赈济粮没有发放之前,除了借粮,就只能乞讨了。

往年不够吃的时候还能挖些野菜,如今连草根儿都找不到了,树皮也没得吃。

一直到九月中旬,各地才开始陆续发放赈济粮,按人口来,每日提供的口粮并不足以让人吃饱,只能说是吃个半饱,不至于饿肚子。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朝廷虽然储备了粮食,数量还挺多的,可是跟人口比起来,还是不够多。

更何况百姓今年秋收没收到粮食,要挺到来年的秋收,这时日也是够长的了,所以这些赈济粮必须得慢慢给、算计着给。

除去用来赈灾的粮食之外,朝廷还有一部分粮食——军粮,但那是万万不能动的。

谁也不能保证明年就是一个丰收年,军粮一旦断了,那是要出现大事儿的。

兵部主要负责的还是各地的军队,民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是以,不管是蝗灾,还是旱灾,兵部的人都插不上手。

这也没什么不好的,虽说有些‘干瞪眼瞎着急’的意思,但最起码证明事情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真要等到兵部都上场了,那事态可就严重了。

熬过了秋冬,进入初春之后,朝廷又得发放粮种,让百姓进行新一年的耕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