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二婚妻+番外(4)

刘秀云将信将疑的把衣服递给了董佳慧,递出去后不放心,又交代了一句,“不行也别逞能,大不了我花钱去镇上找个裁缝。”

可别把衣服给糟蹋了。

“我知道,嫂子就放心吧。”

董佳慧听出了刘秀云的言外之意并不生气,她既然开口自然有十足的把握。

她的外婆是苏州人士,据说以前也是苏州城里很有名望的人家,家道中落又缝乱世逃难到了农村嫁给了外公,外婆有一手极好的苏绣手艺,她把这个技能教给了董佳慧,她的手艺虽然比不上外婆,但补个衣服肯定是没问题的。

董佳慧拿着锤子的衣服回了房间,这间屋子原本是家里堆放杂物的杂物间,董佳慧回来后陈桂香让家里人收拾了,弄了个床板给她搭了一张小床。

这样的房间跟她以前住的地方简直没法比,她的父母都是高知,家里算的上中产阶级,她又是家里的独生女,可以说从小到大也是被家人宠大的。

可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学会适应环境,这个年代的居住环境就是如此,能有张床睡,有个地方遮风挡雨,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穿针引线,手法快速精湛,前后不过十来分钟的功夫,等董佳慧拿着衣服出来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哎?还真的看不出来了,佳慧,你什么时候有了这手艺?”

那道口子不仅缝上了,还一点痕迹都看不出,要不是自己事先知晓破在哪处,仔细找都不一定能找出来。

“谈不上什么手艺,我自己没事的时候瞎琢磨的。”

董佳慧淡淡的转移了话题,好在董家人没有多想,都以为这是她嫁去卢家后学的本事。

“这手艺当裁缝绰绰有余了。”

这年头手艺人吃香着呢,供销社卖布的柜台就有裁缝,能帮着做衣服,也能帮人缝缝补补,依大家看,就是把这件衣服送过去给裁缝补,补出来的效果也不一定比董佳慧补的好。

“佳慧,你缝衣服的本事进步很快啊,记得以前让你补袜子你都补不好呢。”

三嫂赵丽娟嘴快,这话说出来她就知道不对了,赶忙去看董佳慧的表情,生怕刺激到她。

缝缝补补属于精细活,靠的是熟能生巧,董佳慧出嫁前缝个扣子都缝不整齐,现在手艺好成这样,为什么进步这么快还用说吗?

“没关系,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一点儿也不难过。”

看到众人小心翼翼的眼神,董佳慧笑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大家全然不信她是真的不难过了,只当她在强颜欢笑而已。

陈桂香转开眼,她一想到闺女在卢家受的苦就想掉眼泪。

“行了,既然衣服已经补上了那咱们就开饭吧。”

掖了掖眼角,陈桂香招呼大家吃饭,简单的玉米面疙瘩汤,疙瘩是加了咸菜一起调的,咸咸的很开胃,就连最小的小满都吃了一小碗。

“锤子呢,天都黑了还不回来?”

董爱民喝了两大碗疙瘩汤下肚才发现大儿子锤子没在家。

“管他干什么,就他那皮实劲你还怕他饿着?”

因为衣服补好了,刘秀云心里的气已经消了大半,但锤子素来调皮,做的错事满满一箩筐,哪怕是亲妈也没多少耐心。

“厨房里留了碗汤,等他什么时候回来了跟他说一声。”

陈桂香敲着桌子交代了一声,家里每顿饭都是有数的,几口人吃,每人大致上吃多少,保证不让谁饿肚子,锤子就是吃饭的时候没在家也不能少了他的一口饭,这年头,谁家也没余粮,不回来吃饭还能到哪填肚子去?

第四章

因着补衣服这件事,刘秀云对董佳慧这个小姑子的态度好了不少。

至此,董佳慧在娘家又多了个差事,就是各种缝缝补补。

说来也奇怪,同样的东西缝补起来,董佳慧缝出来的东西就是比让人整齐雅致,说不出哪里好,反正看着就是让人觉的舒服。

一天,董家三嫂赵丽娟穿了件改过的列宁装出门上工,引起了村里不少大媳妇小姑娘的注意。

“哎,丽娟,你身上这件衣服新做的啊?”

“看料子不像新的,不过以前也没见你穿过。”

“样式挺好的,你穿上就跟城里人一样。”

“嗯,是挺像城里人的,就是还缺样东西,那就是一双皮鞋。”

无论什么年代,女人们聚在一起出了是非八卦外,谈论的也不过就是衣服鞋子等装扮上的话题。

“你说对了,这衣服就是用旧衣服改的,我家佳慧手艺好着呢,不管什么衣裳布料到了她手里绝对不浪费,总能变成好东西。”

众人看赵丽娟说起小姑子董佳慧来一脸骄傲的样子纷纷惊奇,董佳慧大家都知道,这一个月她就是各家各户的闲时八卦,不仅因为她生不出孩子被卢家赶回娘家成了弃妇,还因为半个月前她一直想不开跳了通州河人差点就没了。

这段时间董佳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且像她这种已经嫁过一次的闺女严格说起来算不上是大宇村的社员,也不用跟大家一块上工,因此这些天大家竟然都没见过董佳慧的面。

这件事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的在村里传来了,董家一下子成了村里人齐齐亮相的地方,众人都想看看董佳慧到底有什么样的手艺,听说不用缝纫机光靠针线就能做一件衣裳呢。

此时,距离大宇村十几里外的上河村,张巧儿正虎着脸抱着自己六个月大的小孙女英宝给她喂米糊。

张巧儿今天一改往日节省的性子,竟然舍得往米糊糊里加了半个鸡蛋黄,还滴了一滴芝麻香油。

孙女英宝一勺一勺的吃的香,圆溜溜的眼睛在瘦小的脸上显得过于亮堂,吃的高兴了蹬着小腿拍着两只小手在张巧儿身上蹦哒。

英宝越欢实张巧儿心里越怄气,想到那个丢下孩子回城的知青儿媳恨不得搬个板凳坐家门口骂上个三天三夜。

“妈,英宝吃的挺高兴的啊。”

赵美香坐在四仙桌旁的长凳上搓草绳,这些绳子农家人处处都用的上,捆柴火,捆稻草,扎麻袋,总之用处很大,就是不大结实。

她听说供销社有一种尼龙绳子卖,那种绳子特别结实,就是绑木头绑家具也不会断,不过尼龙绳子要凭工业票才能买,价格也不便宜,不是一般家庭能用上的。

要是能买几米尼龙绳回来就好了,这样自己就不用搓草绳了,隔两天就要搓一次,搓的她手掌心都磨出了茧子,一个姑娘家手里有茧子多难看啊。

“她个没牙的小娃娃知道啥,妈都跑了,以后就是没娘的孩子,还有谁能真心疼她。”

没娘的孩子就是根草,张巧儿以前就算再看不惯那知青儿媳,那她也是孙子孙女的亲妈,没想到这女人是个心大的,上河村留不住她,他们赵家也留不住她,为了回城她跟东林离婚,丢下黑蛋英宝两个娃,听说为了签字盖章,她还勾搭上了镇上的饶书记,简直丧良心!

张巧儿是真后悔当初找了这么个儿媳进门,可当初明明是这个贱人哭着喊着要嫁给东林的!

“妈,那黑蛋跟英宝以后怎么办?大哥不在家,大嫂也走了,你准备一直带着他们呐?”

张巧儿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大闺女赵红霞,大儿子赵东林,小儿子赵东河,小闺女赵美香。

大闺女赵红霞八年前就嫁人了,后来赵东林跟赵东河也相继结了婚,现在家里没结婚的孩子就剩赵美香了。

赵东林十七岁去部队当兵,这十二年间,凭着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勇气,已经从一名普通士兵升上了连长,每月工资足足七十几块,是村里后生中独一份的厉害能干,全家都跟着他享福,真正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这日子本来是极好的,军官儿子,知青媳妇,生了一儿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可人心不足啊,汪梅那个小贱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回城,张巧儿就想不通了,城里的日子就那么好?好到能抛夫弃子什么脸面都不要?

张巧儿是真想不通啊,他们赵家的日子已经是村里的上等人家了,就这样的日子还留不住她汪梅的心?

“啊,啊啊。”

张巧儿正想着心思,嘴里吃完了米糊的英宝没等到下一口,张着嘴啊啊啊的喊着,张巧儿回过神来低头看,对上了英宝那双亮堂堂的眸子,差点儿就要老泪纵横。

洲是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