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本章节正常显示无重复,在读者反应下,我已经重复手工修正三次,真的不是我粗心导致错误,晋江抽了!
为什么特意提到蒲寿庚这个人呢,你们看完下面这段百科关于其人介绍,应当可以领会。
历史上,蒲寿庚勾结蒙古,不仅诛杀了无数宗室、士大夫、将士和百姓,泉州还进入了穆斯林全盛时期。
泉州穆斯林世代受到南宋优待,蒲寿庚却在南宋危难之际恩将仇报,屠杀泉州的南宋皇族、官员、为了讨好蒙古人,又屠杀了数万平民,连蒙古人都感到非常吃惊。要知道当时随着蒙古大军推进后期都不轻易屠城了。
泉州许氏家族起义兵抗击蒲寿庚,掩护二帝南逃,被蒲寿庚灭族。泉州清源少林寺僧众反蒲寿庚之降元,遭蒲寿庚和元将奇握温思血腥镇压,千余僧众被屠,只剩数十人逃出。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特令将泉州的蒲寿庚这一脉的蒲氏举族全部打入贱籍为娼为奴,世代不得入仕。而这道命令,在当时以仁义号称的儒家社会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对,可见百姓对蒲氏之恨。
现在还有一小簇人为之洗白,说蒲寿庚降元让泉州免受战火,且促进了经济发展。呵呵~免受战火,许、陈、曾忠于汉室的三姓族灭,数万军民被屠杀,也叫做免受战火?
至于经济,他是会赚钱,但是赚钱是他自己搜罗财富啊。汪精卫还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才华出众呢!会有人去捧他的臭脚么?
题外话:穆斯林的可怕在于有教无国,而且教义永远不会更新。
注:仅为科普一段小历史,评论注意规避和谐,大家心照不宣,切莫直言,么么哒~
关于新的故事,因为不是正史,所以很多时间线会大幅度调整。比如说历史上嬴政十三岁已经做了王,这里会延后,而亲政的时间也可能变动,不要对照历史线对比。而长平之战应该在嬴政出生十年前,可是这里却是嬴政出生后。
第74章 天下一统(二)
公子政还是个小婴儿,对于照顾孩子,石慧早已经轻车驾熟。小家伙每天睡眠时间长,石慧倒是有不少时间去学习这个时代的文字,恢复自己的武功。
如今六国的货币、文字都没有统一,且就是嬴政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文字也经历了数代变迁。哪怕石慧已经学过繁体、宋体、隶书等,要学习六国文字也不简单。
不过或许是不断完成任务的缘故,石慧的精神力一直有所提高,让她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不少,石慧学习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三年时间不仅让她恢复了武功,学习了这个时代的文字,更是足以让她将整个质子府掌握在手中。看到公子政一点点长大,石慧知道他们不能继续被困在这里。
一直留在质子府,只会成为坐井观天之人。更不要说赵穆这几年虽然不太关注质子府,却也不断送来各种玩具,只怕等公子政再长大一些,送来的东西还会升级。
赵穆要将嬴政留着对付秦国,却决不允许嬴政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石慧暗中觅得一对母子,将他们从人口贩子中救出作为替身,留在质子府迷惑赵穆。自己则改装易容带着公子政离开了质子府,只是偶尔回去,以免赵穆提前发现质子府没有关住他们母子。
以石慧的武功大可带着公子政返回秦国,不过石慧却没有这个打算。
嬴子楚回国之后,已经在华阳夫人帮助下成为秦太子嬴柱的世子,身边很快就有了新宠秀丽夫人,还有了一个比嬴政小两岁的儿子成蛟。一旦回到秦国,石慧就必须带着公子政和成蛟母子争宠,这显然不是石慧愿意做的。
不回秦国还有另一个原因,朱姬一直欺骗吕不韦公子政是他的儿子。吕不韦野心极大,就算朱姬母子不回秦国,他也会想方设法让子楚不能忘记公子政,以便将来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秦王,甚至禅位于他。
若是回到秦国,如今成了朱姬的石慧,不仅要周旋于子楚和吕不韦之间,还要对付成蛟母子,绝非易事。
石慧宁愿留在赵国,等子楚继位再带公子政回秦国。她可以悉心教导小公子,任由吕不韦去对付成蛟母子。
“娘,热闹!”公子政趴在石慧肩头,看着人来人往的集市,拍着小手道。
六国连年征战,尤其是赵国长平之战后,被秦国坑杀了四十万战俘,以至于到处都是寡妇。这个时代的女人虽然没有地位,有时候也会被当做货物一样贩卖,但是也没有三从四德束缚。
君不见赵括遗孀雅夫人入幕之宾无数,虽然被人骂作yin娃dang妇,却也依旧没有人将她如何。
不说普通百姓,赵国贵族之中也有许多寡妇。比如魏国信陵君的嫁到赵国联姻的妹妹,平原夫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慧扮作寡妇住在城内,并不引人注意。
石慧虽然提前在邯郸城购买了宅院,不过她的秘密太多,还没来得及安排可以信任的仆人。质子府的人虽然被收拢了大半,但是这些人是有定员的,不想暴露质子府朱姬母子为假,就不能将里面的人带到外面来。
家中没有人可以照顾儿子,石慧想要到集市上买些生活用品,又不放心将小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只好一起带出来了。
“热闹!政儿喜欢吗?”石慧随口应道。
三岁的小娃娃,养得有些白白胖胖,颇为沉手。若非石慧身怀武功,可没力气抱着他在集市上走动。
“喜欢,孩儿自己走!”嬴政开心道,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质子府。
嬴政生在一月,月份大,虽然才三岁,早已经口齿伶俐,走的很稳当。石慧依言将他放在地上,看着他自己走。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算是比较繁华了。可是对于石慧来说,依旧像是到了乡下,这个时代的物产实在是匮乏。许多东西不是没有传入中华就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集市上能够购买到的东西屈指可数,不过是一些普通却又不可或缺的东西。
而或许是连年征战的关系,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崇拜会武功的人。不仅是军士和武士,就连贵族和官吏也喜欢佩剑,君王甚至将剑作为礼器佩戴。
石慧认真观察了一些,虽然铁农具在战国开始推行。但是或许是冶铁技术还不够的缘故,武士们佩戴的武器多为铜剑,铁剑几乎没有看见过。
为了不引人注意,石慧并没有拿出自己的佩剑,而是在集市上买了一把普通的青铜剑,又寻铁匠高价打了一只铁锅。
中华饮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炒菜却是宋朝才出现,而在这里烹饪方法更是极为单一。什么包子馒头就不要想了,所有食物除了水煮就是火烤。最奇怪的是,商末就该有象牙筷出现,可是这里人却都是不用筷子的。
石慧也不晓得用手抓饭是不是赵国人的特别风俗,总之她是对水煮食物厌烦了,用手抓食物更是受不了。
牵着儿子,慢慢走,除了买铜剑,订购铁锅,石慧又买了针线布料和米面粗盐等。
小嬴政似乎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东摸摸西看看,只要不妨碍别人,石慧并不阻止。如此逛了大半个集市,小孩儿才揉了揉眼睛,表示自己困了。
石慧重新将他抱起来,一手提着东西准备回家。走到半路,却见一辆马车从身旁经过,马车是半封闭的,风吹起来的时候,帘布飘动,车内的人若隐若现。
不过是惊鸿一瞥,却见车中坐着一个貌美的夫人,怀里抱着一个比嬴政略大一两岁的男孩子。男孩子绷着一张脸,似乎正在和自己的母亲生气。而那美妇却皱着眉头,不知未了什么发愁。
只一眼,石慧就知道了对方的身份——王妹赵雅,邯郸城的第一dang妇。她仿佛是个天生媚骨的美人,可那匆匆一眼,石慧却觉得自己看懂了她的无奈,也不过是个可怜人罢了。
本是赵王中了秦国离间计,临阵换将,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可是赵国败了,赵国四十万将士被坑杀,满朝文武和赵国百姓不敢怨恨昏聩的赵王,那么责任唯有死去的赵括一人承担了。
据说前段日子,平原夫人当面指责赵雅不守妇道,还以自己相比,颇为自得。说起来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平原夫人虽然也是寡妇,可是她的兄长是魏国信陵君,且信陵君也愿意为她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