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慈母之心[综](338)

作者:百里冰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朕就能把仗都打完了,他不喜欢打仗又有什么关系呢?太子性格稳重仁孝,他朝以文治国,方是我大汉之幸。”皇帝笑着揉了揉小太子额头,“不过,阿娇姐说的也没错,太子到底是男孩子,还是要学点男孩子的血性。”

皇帝这会儿正清明着呢,自己虽然侧重武功,却也明白文治的重要。若非如此,也没有太子身边那清一色的儒生。不过,做为父亲,心中到底愿意子肖父的。

“据儿也要学骑射吗?”

“母后最喜欢文武双全的人,闳儿长大了一定会学好多好多本事的。”坐在下首的二皇子刘闳突然道。

二皇子已经六岁,也开始启蒙了。不过因为体弱,就算启蒙,功课也不多。石慧到底将丁香送给了刘闳,在丁香的贴身照看下,刘闳的身体已经好了不少。

宫里的皇子皇女都知道皇后娘娘喜欢小孩子,只要选对了时间去,入了皇后娘娘的眼,总是有益无害。王美人受了几次挫折,总算识时务了些。见着刘据当了太子都不忘到椒房殿晨昏定省,便让刘闳也时常去椒房殿请安。

“据儿也会好好学的。”小太子立即道。

皇帝虽然最疼爱太子,然皇帝表达父爱的方式素来粗暴,不外乎赐人赐物。皇帝每日忙于政务之余,也喜欢自己享受一番,能够用于和皇子皇女相处的极少,就算太子也不例外。

至于孩子们的母妃,对皇子皇女表达的关心也不外乎过问一下衣食住行。这些皇子皇女乃至于许多权贵子女其实都是一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不如身边伺候的乳母下人。故而,对于宫中大多数皇子皇女还是很喜欢愿意听他们表达意愿的皇后娘娘的。

卫子夫一心为太子谋划,宁愿退居一步,让小太子更亲近皇后。小太子自幼便是椒房殿得宠第一的,如今见二皇子这般,倒是生出几分危机感。

刘据想了想又补充道:“据儿的舅舅是大将军,表兄是冠军侯,据儿一定能和舅舅、表兄一样厉害。”

刘闳顿时耷拉下了小脑袋,有些失望:“我都没有做大将军的舅舅。”

“你们都是皇子,学骑射主要还是强身健体,磨砺意志。母后可不指望你们和大将军跟冠军侯一样厉害。”

刘彻看着眼前和睦的一幕,心中微微有些得意。

他自幼长在宫中见多了父皇后宫的倾轧,可到了自己却到底希望后宫和睦。他与阿娇姐姐弟之情胜过夫妻之情,倒是成就了眼前的和睦。

少年时,他见多了皇后争风吃醋的样子。只是后来,两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却逐渐转变了,皇后变得温柔内敛起来。刘彻感觉到了这种转变,却也乐意见到这种转变。

一个能够在危险中,舍身相护,一个不会陷于和妃嫔争风吃醋,可以将他所有儿女视如己出的皇后,哪怕无情的帝王都会生出几分珍惜的心思。

刘彻相信皇后能够如此无私对待后宫妃嫔和皇子皇女,只因对自己的深情。然而,他是不愿意辜负这份深情的。

石慧抬眸就见刘彻望着自己的眼神似乎也增添了几分温和,心下不由微晒。皇帝这种生物不仅多疑,且善于脑补,又过度自信。若能善用这种性格,绝对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同年秋,匈奴浑邪王率领数万部众降汉,冠军侯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浑邪王。就在两军相接之时,浑邪王部分属下趁机起兵,发动变乱,欲破坏受降。

冠军侯霍去病高声喝浑邪王及其部众原地待命,率领八百骑兵冲入匈奴军阵斩杀变乱者。四万多匈奴人只看到一青年将军宛如神祗冲入其中,斩杀变乱者。

匈奴人本无道义,霍去病敢以数百骑兵冲入匈奴战阵斩杀变乱者,一旦匈奴人复叛,其中凶险可想而知。可霍去病偏偏就敢这么干,这份果决和胆识,越发震慑住了在场匈奴人。

变乱被平息后,浑邪王得以降汉,然那一日青年将军的勇魄却足以震慑这些降汉的匈奴人。

冬日匈奴人和汉军分别开始休整,霍去病奉命回朝。

元狩三年,为了消化夺回的河套地区,安置降汉的匈奴人,汉军转为休养生息。

大汉意图通身毒(印度),被昆明国过拦住。皇帝一怒之下令建昆明池,令汉军教习水战,以便对付昆明国。对于此事,石慧倒是没有太过在意。

如今汉军以陆战为主,但是能够早早的重视水战也并非坏事。石慧不仅没有反对,还令人为皇帝出谋划策,训练专门的水军。

不过相较于朝廷令汉军教习水战,于后宫而言,更让人在意的是乐府的设立。

第307章 大汉风云(二十一)

乐府是自秦朝就有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宫中礼乐皆在其中。然皇帝却突然将乐府独立了出来,还专门设立了协律都尉的官职,负责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

设立乐府乃是雅事,于后宫和前朝而言都算不得什么大事。然而其微妙之处却在于乐府新上任的协律都尉李延年。李延年本因触犯汉律受宫刑,在宫中负责饲养猫狗,然而此人却颇有上进之心。

皇帝不仅喜爱美娇娥,亦爱俊俏郎君在宫中本不是什么秘密。当年韩嫣在宫中得皇帝所幸是何等意气风发,便是后宫也可随意出入。

只可惜韩嫣不甚聪明,韩嫣得宠于帝前,畏惧皇后迫害,便想要讨好王太后。他在皇帝面前故意说起太后入宫前有个女儿金俗养在民间,皇帝知道后给了这个异父同母的姐姐一番富贵,却也将王太后不愿意为人知的往事弄得人尽皆知。

韩嫣畏惧皇后迫害,却不晓得石慧从未将他放在眼里。想要讨好王太后,却弄巧成拙得罪了太后。及后,太后就抓住了韩嫣与宫女的私情,以yin乱后宫的罪名处死了韩嫣。

自韩嫣死后,皇帝很长一段时间对男宠失去了兴趣。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了王美人的得宠,不大得宠的李姬更是因此得了恩宠,生了皇三子、皇四子。

然而皇帝素来喜新厌旧,这几年宫中虽然时有新人,却没有和心意的。颇为得宠的王美人也病恹恹,看起来命不久矣的样子。闲来无事的皇帝便在后宫一瞥,看中了这个伺候猫狗的太监李延年。

李家世代都为倡门,李延年亦是如此。

难得遇到一个长相合胃口的小宠,还精于音律,能歌善舞,颇有些才气,可不是勾住了皇帝的心么。如今看皇帝急切切的将乐府独立出来,让李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就足可见恩宠。

自从有了李延年,后宫妃嫔想要见到皇帝就越发难了。皇帝不是召见大将军等朝臣商议国事,便是李延年侍奉左右,几乎形影不离,便是当日的韩嫣也未必有李延年的荣宠。

那些被李延年抢了恩宠的年轻妃嫔因而不是跑到椒房殿诉苦。

对于皇帝宠爱谁,石慧一向没有什么兴趣干涉。不过这个李延年却容不得她太放松。李延年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还有个妹妹是未来受宠的李夫人。

李夫人聪慧那也不过是后宫妇人,真正让石慧在意的是李家的另一个人,那个葬送数十万汉军,策划巫蛊案的主谋之一李广利。

后世之人,只知道钩弋夫人母子是最后的胜利者,便以为钩弋夫人是巫蛊案的主谋。实际上,钩弋夫人顶多也就是顺水推舟,落井下石。真正挑起巫蛊案的是,想要拥立自己外甥的李广利,丞相刘屈牦以及以王充为首的酷吏。

对于李家人,石慧是打心眼歪腻,这种歪腻并非因李家世代为倡伎。只是纯粹觉得李家人太恶心,皇帝荤素不忌,石慧很明白,可这李家人更没有底线。

李家兄妹有四人,李广利、李延年、李季、李夫人。李季好色跋扈不过是倚仗李延年和李夫人,然李延年呢,做了皇帝的男宠,眼见要失宠,一曲《佳人曲》将妹妹李夫人送上了龙床。

待李夫人病重,李延年帮忙固宠,兄妹二人轮流侍奉皇帝,这份“团结”倒是令人侧目。李夫人病逝前都不忘为兄弟谋划,竟还真的赢得了皇帝的怜惜,让一个全无领兵经验才大志疏的李广利当了贰师将军葬送了多少大汉将士。

皇帝自以为李广利能够复制卫青和霍去病的成功,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中差别。李家世代倡伎,擅长的是唱歌跳舞,谄媚君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