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慈母之心[综](323)

作者:百里冰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为何大汉面对匈奴骑兵屡屡要吃败战,只能送出公主财帛求和?”

“匈奴骑兵为主,我大汉却是步卒为主。”

“所以,皇上需要一支精锐不下于匈奴人的骑兵对吗?”石慧笑道,“匈奴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汉人却不善于此。许多人在马背上坐稳尚且不能,就更不要说弯弓射箭了。皇上或许说我们可以训练一支骑兵,那么皇上可知道养一支骑兵需要粮草银钱几何?”

“祖父、父亲休养生息多年,我大汉国库早已经贯朽粟红,足以支撑此战。”

“就算如此,难道陛下要倾尽国库之力吗?对匈奴一战,朝廷少不得征兵,然而大量壮丁被抽调后,皇上如何确保如今的收成?”

“阿娇姐说起这些,并非没有原因的吧?”刘彻意味深长道。

“我们不是在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吗?”石慧眨了眨眼睛道。

“北逐匈奴与此难道还要直接关系吗?”

“皇上尊儒为了什么,大家都明白。这也是为什么此事之所以触怒皇祖母的原因。然而皇上有没有想过,罢百家之后,百家又该如何自处?”石慧道,“最好的结果是百家不为皇上所用,最坏的可能就是他们投向了各处藩王。”

“独尊儒家只是一时之便,百家齐鸣才是大汉强盛气象。皇上要用儒家,略抬一抬也就是了,然决不可废除百家。”石慧劝慰道,“如何在抽走壮丁充军,保证粮食产量,农家、墨家可谓皇上效力,征伐匈奴,兵家、墨家都是此中好手。军队令行禁止,各处稳而不乱都离不开法家之说。儒家更多在教化百姓,兵家、法家、墨家这些才是皇上不能舍弃的根本。”

“阿娇姐以前只在皇祖母身边读过黄老之学,后看过儒家之说。什么时候对墨家、兵家这些也感兴趣了?”

“阿娇做不了什么大事,却也想做个贤妻,助皇上成就一番伟业。”石慧道,“今日之言不过是我一介妇人随口之言,对错与否当有皇上自己评断。皇上若是有心,阿娇倒是有一件礼物想要送给皇上。”

“是什么?”

“这件东西却要去校场才能看出它的好处。”

刘彻闻言却越发按捺不住,定要现在去看。因着宫中也有贵人尚武,刘彻便自幼习骑射,宫内也是有校场的。石慧无奈令人从椒房殿偏殿取了一个木箱子来。

到了校场,石慧令人牵来两匹马,奉上弓箭。待马牵过来,石慧亲自打开箱子,取出东西安到了马背上。

“这是什么东西?”

“皇上看着就明白了!”

以石慧的武功,有没有马镫并不重要。然而,今日带皇帝来就是为了让他看到马镫的用处。看到石慧一脚套入马镫,按着马背轻松翻身上马,刘彻不由一愣。

长安城中的贵女会骑马的不在少数,平阳公主、陈阿娇都在其中。然而平日也没有马镫什么,这些贵女就是骑马也是有伺候的马奴让他们踩着上马。

刘彻何时见过如此利落的身手?

“皇上不试一试吗?”

刘彻只是愣了片刻,就推开了伺候的马奴,学着石慧的动作,踩着马镫飞身上马。

“皇上可看好了?”石慧接过侍卫递上来的弓箭,一夹马腹,先向校场上冲了出去。

刘彻只看着她动作流畅的弯弓射箭,丝毫没有从马背上摔下来的预兆,越发惊奇。京中的贵女会骑马会射箭的不少,可是骑在马背上射箭的却是少之又少。

不能显露自己的武功,意味着不可表现太过。然既然是要给刘彻献上这份重礼,自然就不能表现太差。石慧射出了十支羽箭,竟然有四支中靶。

可就是四箭射中,也足以让皇帝大喜了。

皇帝拿了弓箭跃跃欲试,一样射出十支箭,却有六支中靶。在弯弓搭箭的时候,有马镫稳住身形,确实对精准率有极大的提高。

皇帝伸手摸了摸铁质的马镫,看着马镫的形状,造起来不难。铁质虽然耗钱,然或许可以改成木制之类。可这设计简单的马镫却让他对建立一支足以与匈奴对抗的骑兵生出了希望。

“哈哈哈,果然是一件好礼物!”刘彻放声大笑道,“阿娇姐是如何得到此物?”

“懒人想的懒办法罢了,皇上,此物可堪一用?”皇上微笑道。

“这未央宫中,再没有比阿娇姐更懂得朕的心思了。”刘彻大笑道。

“我只负责送上礼物,至于这礼物如何用,就是皇上的事情了。”石慧跳下马背,从怀里掏出一张布帛递给皇上,“我有些累了,就不陪皇上了。”

刘彻笑着应允了,又令身边的人送石慧回椒房殿不说。

待石慧离开,刘彻方展开手中的布帛,可是看清上面的内容却差点摔了下来。这张布帛竟是将京中羽林卫交托,允许他改革羽林卫的旨意。上面已经盖好了窦太皇太后的印玺,只要加盖玉玺便可用了。

刘彻抓着手中的布帛,双手微微颤抖。他原以为太皇太后不愿意放下手中任何权利,没想到却会将羽林卫交给他,而这份意外之喜却是他并不是很喜欢的皇后给予的。

刘彻不知道陈阿娇如何说动太皇太后,可是这道旨意绝非是太皇太后的宠爱就可以拿到的。

第293章 大汉风云(七)

“东西给他了?”

“已经送出去了!”石慧坐在太皇太后下手,慢条斯理的斟茶。

哪怕石慧经历过许多事情,阅历不少,可是面对这位睿智的老太太,依旧觉得有许多值得她去学习的东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诚不欺我!

“给了也好!”太皇太后接过石慧递过来的茶盏,叹息道。

“皇祖母既然愿意给,又为什么要在皇帝面前枉做恶人呢?”

“我是他的皇祖母,他心里就算再怨恨,也只能敬着捧着。我愿意给,他才能接手。”窦太皇太后冷哼道,“不过你也说的对,这大汉天下总归是要落到他手上的。与其将来他将天捅了一个窟窿,不如现在给了,哀家多多少少能够镇一镇。”

刘彻不是太皇太后最看好的皇位继承人,并非什么秘密。然而那个让老太太偏心的刘武,以及前太子刘荣都已经死了。刘彻既然坐了这个位子,太皇太后也不会轻易废了一个皇帝。

既然皇位是刘彻的,不管喜不喜欢这个孙儿,窦太皇太后也绝不愿意让外面的藩王和匈奴有什么可趁之机。窦太皇太后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利不假,但是她老人家也不是会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大汉天下。

“皇上年少稚嫩,有许多想法太过幼稚,只是少年锐意进取也不是什么坏事。大汉有皇祖母这根定海神针在,总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你啊,倒是越发会说话了。”太皇太后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只是你这么帮着他,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记得你的好。”

刘彻能否记得她的好?石慧笑而不语。她从来没有指望刘彻能够记得她的好,帝王无情,刘彻亦是如此。否则她就不用费心思设计冬至日的那一场了。

所谓君无戏言不过是骗骗天下人的,实际上皇帝是天底下最反复无常的小人。爱则欲之生,恨则欲之死,反面无情都不会给你反应的机会。

对于这一点,石慧再清楚不过了。她设计了冬至日刺杀,可不是为了博皇帝的怜悯之心。只是将一些将来可能落在身上的罪名抢先一步甩出去就好了。

“阿娇可依靠的从来不是皇上的宠爱,而是皇祖母和我背后的陈家。”石慧突然道,“皇祖母,年后阿娇决定上书自请下堂。”

太皇太后一愣,旋即笑了:“你终于悟了,也不枉哀家费心教你一场。”

皇帝家事从不来不是简单的家事,政治从来不是直来直往的。自从知道皇后以后再不能有孕,太皇太后就在为这个外孙女担忧,没想到她倒是长进了。

未央宫的女人,子嗣大过天不假。可真到了这一步,也不代表就是一条绝路。毕竟陈阿娇不是一个普通的妃嫔,她身后还有陈家和太皇太后。

自请下堂,并不是石慧真的求去。说来这份用心倒是与一些人谋反却要弄个禅让推辞几次颇有些异曲同工。以退为进只是彻底杜绝皇帝废后的后路罢了。

石慧从未忘记她的任务目标是什么,一个被废的皇后可没有机会接触未来的皇太子。想要完成任务,石慧就没有打算离开未央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