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是个任性的主子,石慧叫着要学厨艺,身边的人也不觉得奇怪。于是,拿着许多方子拉着椒房殿的厨娘研究新的菜式和点心。
自那日之后,皇帝来椒房殿的次数倒是多了些。于是忙着“研究”菜谱的同时,石慧也做起了“知心姐姐”的兼职。
“太皇太后,皇后娘娘来了!”
“阿娇可是有几日没有来哀家这里了,今个儿怎么想起过来了?”
太皇太后虽然目盲,却还要听政,并不需要皇后日日晨昏定省。加上原主本是任性的主,两宫距离遥远,也不是日日往长乐宫跑的。
“皇祖母这是不欢迎我么?”
石慧虽然几日没来长乐宫,但是对于她在椒房殿研究菜谱的事情,太皇太后却是一清二楚。相较于外孙女不时与孙子吵架来他这里告状,或者为了皇帝来她这里求情,窦太皇太后倒是宁愿她自己折腾别的去。
“是你不乐意陪着我这老婆子才是真的。”窦太皇太后笑着招手道,“还不快过来!”
“谢皇祖母!”石慧笑着在太皇太后下首坐下,“皇祖母,我今日可是特意带了自己做的点心来给皇祖母试吃的。”
“你做的点心能吃?”窦太皇太后笑道。
窦太皇太后原是农女,刚入宫也是普通宫女,对于这些事情倒是做过。后来为了争宠,也曾自己亲手制点心给文帝。然她这外孙女却是自幼锦衣玉食,只怕油盐酱醋都分不清,真会做点心?
“皇祖母对我也太没信心了。给皇祖母送来之前,娇娇特意请皇上试吃了一回,皇上也说好吃呢!”
“原来是做给皇上吃的,皇上吃过了才想到哀家。”太皇太后取笑道。
“自然是太皇太后更重要了,既然是新点心,自要我与皇上为太皇太后试吃,才是一番孝心啊!”石慧笑着接过宫女手中食盒。
太后身边的掌事正要叫人来试吃。石慧却捏起一块点心,掰开一半放入自己嘴里,一半喂给了太皇太后。准备试吃的宫女只得退了下去。
“嗯~甜!”太皇太后舒展出了笑容,“看来哀家的阿娇确实有些天分,这才学了几天功夫,可比宫里的厨子做的好。”
“皇祖母说好,我就放心了。以后,我每日都给皇祖母送。”
“你的孝心,皇祖母明白。”窦太皇太后摸了摸她的手道,“说吧,今日来找哀家又是为了什么事?”
“就是送点心啊!阿娇来看皇祖母难道还要理由吗?”
“不是为了皇上招贤纳士的事情?”皇太后道。
“皇上招贤纳士是皇祖母同意的,至于招什么贤纳什么士,那是皇祖母和皇上操心的事情,我可不管的。”石慧笑道。
窦太皇太后心下一愣,似乎没有料到石慧的回答。
皇上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要发榜各地招贤纳士。一朝天子一朝臣,本也是常事,然而皇帝这等心急,太皇太后到底是不高兴的。可当初有馆陶长公主和陈阿娇从中说和,太皇太后还是同意了。
窦太皇太后并非短视之人,也知道招贤纳士于朝廷而言是件好事。
朝廷招贤纳士的消息一放出去,短短数月,长安城内就齐聚了许多人才。皇帝更是连着召见了许多下面举荐的贤士。
这些事原也没什么,既然是招贤纳士,能招来贤才才是国家兴亡之兆。可偏偏大受皇帝赞赏的都是儒家弟子。这些儒家弟子中有一人叫董仲舒,只是一介白衣,就向皇帝进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太皇太后笃行老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儒家这般嚣张的行径自然大为不悦。然而皇帝却对董仲舒大为赞赏,屡屡召见,颇为维护不说,还与太皇太后提出重用董仲舒。
第290章 大汉风云(四)
太皇太后是个敏锐的人,石慧虽然竭力模仿原主的性格,太皇太后还是感觉到了外孙女的变化。不过太皇太后再老谋深算,也不会往换了个人这样的可能性来怀疑。
在她看来,不过是陈阿娇终于在一次次挫折中,开始学着长大了,能够听得进去她老人家的教导了。
人活到太皇太后这个境界,对于许多事情也就不是那么看重了。正因为对人性的了解,所以不会对人期盼太深。陈阿娇一次次为皇帝说话,太皇太后未必一点意见都没有。可是到底是自己宠着长大的孩子,太皇太后便不愿意太过计较罢了。
太皇太后一生有两子一女,两个儿子都已经死了,如今不过余下馆陶一个女儿罢了。下面的孙子辈晚辈倒是不少,可是能够入太皇太后眼的却不多,陈阿娇绝对是最得她老人家亲眼的一个。
陈阿娇虽然娇蛮,没有什么心计,但正因为她在太皇太后面前没有心计没有畏惧之心,反而得了太皇太后喜欢。可是这人啊,宠着宠着总要生出几分真心。
既然有了真心,她便难免要为陈阿娇多想一些。有她护着,陈阿娇怎么都好,然太皇太后很清楚,这世上没有人能活到天荒地老。她总是会死的,她死了,皇帝可会善待陈阿娇,善待她的女儿,善待窦家?
窦太皇太后可不会觉得陈阿娇做了皇后就万事无忧了。同样是皇后,惠帝的皇后张嫣过的是什么日子?景帝元后薄皇后是如何被废的?
若是陈阿娇真的能够自悟,太皇太后也能少操一些心。
太皇太后摸了摸石慧柔软的手掌,突然道:“阿娇觉得黄老之学与孔孟之道谁优谁劣?”
“黄老之说也好,孔孟之道也罢,对于他们的优劣,阿娇并不在意。”石慧顿了顿轻笑道,“若是让阿娇选,阿娇只在意谁有利于我。诸子百家不过都是统治者手中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就好比打战可用兵家、墨家,法家司管刑狱,儒家善于教化万民。”
太皇太后突然愣住了,她完全没有料到会得到一个答案。突然没有了继续聊下去的欲望,太皇太后借口乏了就打发了石慧下去。
从哪以后,太皇太后好几日都没有在与石慧说起朝堂上的事情。不过石慧借着送点心,菜谱之类的理由,倒是往长乐宫去的勤快了。太皇太后虽然没有与她说起朝堂上的事情,却也不动声色开始教她一些东西。
虽然太皇太后教的很多东西以石慧的知识储备来说,可有可无。但石慧也表现的相当受教,表现喜人。
窦太皇太后不与石慧说政事,朝堂上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纷争越来越激烈。
董仲舒显然很善于迎合皇帝的想法,他的学说君权至上,大一统思想戳中了皇帝的野心。儒生们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皇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太皇太后奏事,圣旨无需太皇太后加盖印玺都搔到了皇帝的痒处。
然而他们只有皇帝,不尊太皇太后的这些行为却触怒了太皇太后,儒家的中书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被罢官逐出长安,就连举荐二人的太尉窦婴和丞相田蚡也遭到了罢免。
魏其侯窦婴虽然是窦太皇太后的堂侄,却是皇帝的坚定拥护者。田蚡则是王太后的同母弟弟,皇帝的舅舅。对于太皇太后如此不留情面,让王太后和皇帝气愤不已。不过,王太后和皇帝都是善于隐忍的人,虽然对此愤懑不已,却也只能蛰伏待机。
转眼已经到了冬至日,参照以往惯例,宫中会举行盛大的宫宴和大傩驱邪的仪式。做为皇后,石慧将负责宫宴和驱邪仪式的许多工作。
长乐宫请安之时,王太后却突然当着太皇太后和皇帝的面问起了冬至日宫宴和大傩驱邪仪式的准备。石慧推说自己年轻识浅,主动请王太后出来主持仪式。
王太后面上恭敬柔顺,实际上却对权势有着比皇帝更热烈的心思。她过问此事本是有意插手,没想到石慧如此上道。早知如此,又何必在太皇太后宫中问起?
到底顾忌太皇太后的意思,王太后听到石慧的回话,下意识看向了太皇太后。
石慧抓着太皇太后的衣袖娇声道:“皇祖母,你就允了阿娇吧!阿娇倒是想让皇祖母教我,可是皇祖母平时忙于朝事,阿娇也不敢打扰,就允我和太后学学吧!”
“好好!”窦太皇太后笑道,“媳妇要孝敬婆婆,难道我还要阻着做坏人不成?”
只是一次宫宴,太皇太后也不担心王太后能翻出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