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官府和江湖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石慧却觉得此事不易。如一般江湖人不会为祸乡里,那自然是井水不犯河水。可若是遇到叶二娘这等伤害无辜百姓的败类,官府不管,那就是大大的不妥。
固然有些当官的会无视治下百姓的痛苦,甚至和一些江湖败类勾结。然而也总会有些称职的官员,真正爱民如子。
两人聊了一会儿关于官府和江湖之间的关系,李县令又将话题转到了叶二娘身上:“听本地的里正说,石先生以一首打油诗将这贼婆娘引了出来。这首打油诗莫非有什么大玄机在其中?”
“并没有什么玄机,不过是这首诗道出了叶二娘心中的秘密罢了。”
“原来如此!”李县令展眉道,“佛陀思凡贪女色,少室山后度民女。珠胎暗结点香疤,信女入魔杀稚子。若是在下没有解读错误,这首诗该是说少林寺的和尚与民女珠胎暗结,难道这私通和尚的民女就是犯妇叶二娘?”
石慧点头道:“正是如此!”
“少林寺素来香火鼎盛,就是朝廷对其也多有体恤,没想到竟然会出这等淫僧。”李县令愤愤道。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不仅是香火鼎盛的佛寺,更是江湖大派。丐帮虽为天下第一帮,让也以少林为武林之首。”石慧道,“只是犯下此事的却还不是一般的少林寺僧众。然这等江湖败类,吾定当揭露其真面目,也免得天下人为之继续欺瞒。”
“石先生即有此意,本官愿通力配合。”李鲁南初入官场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听说此事与少林寺有关,不仅没有推拒,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这其中又有一段因缘,历朝历代佛寺兴盛之时,都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这些佛寺不仅不纳税,反而占有许多田地,招募佃户为他们耕种。不仅如此,佛寺还会导致许多劳动力流失。
许多朝代都发生过大规模的灭佛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以及后周的周世宗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大宋虽然没有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但是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有心遏制佛教发展。李鲁南恰好就是不信佛还对佛寺许多特权不满的官员。若是中规中矩的寺庙,他也能够容忍。可是遇到犯戒的和尚,他就比一般的凶犯更加厌恶。
有了李鲁南从旁协助,许多事情变得容易起来。先是本县的受害者家属最先被找了来,然后李县令又令自己属下的衙役骑快马通知其他各县,但凡有鬼母案受害者,将其家人一并送到少室山下。
石慧担心叶二娘知道他们要去少林寺,为了掩藏玄慈的秘密寻死,便以金针刺穴封住了叶二娘的听觉和视觉,有让人准备了滑竿,将叶二娘抬着走。
李鲁南县令押送着叶二娘带着受害者家属走一道,石慧却挑选了一对机敏会骑马的吴姓夫妻与自己赶路走在了前面。
被石慧选中的这夫妻二人丈夫是走镖的镖师,妻子虽然没有什么武功,却会骑马。两人都是见过世面的,丧子的伤痛还没有放下,却颇为理智。
这夫妻二人的理智倒不是不在乎儿子的仇,而是太在乎。自从儿子死后,两人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中,而是收拾了眼泪,一直琢磨着报仇。如今有人愿意主持公道,莫说只是骑马赶路听石慧吩咐,只要能杀了仇人,就是让他们立时自刎都不带犹豫的。
到了少室山下,石慧让他们上山,谎称丢了儿子。追查许久才发现自己的儿子被仇人丢在了少林寺的菜园之中。除了地点,又阐明孩子的背上和屁股两侧各有九个香疤。
夫妻二人说的仔细,又奉上了不少香火钱,少林寺的僧人果真很快帮他们找到了孩子。少林寺声名远播,不乏想要送孩子进寺的人。
这孩子生的貌丑,又是个奶娃娃,若非身上的香疤,让和尚觉得他与佛门有缘,只怕早就送给乡下人家养了。和尚们给他取了法号虚竹,实际上却因为年岁太小,连师父都没定。如今这弃儿的父母找来,又送了许多香火钱,自然没有强留的理由。
因着是小事,莫说方丈就连各院首座都没有惊动。夫妻两人不过小半日,就顺利将虚竹抱下山了。石慧亲自检查了孩子身上的香疤,这香疤已经有些时日,定然做不得假。
叶二娘也当真狠心,这般小的孩子,竟然能够下去手。不提那些枉死的婴孩,这可是她亲生的孩儿。香疤烫的很深,否则也不会随着虚竹的长大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发清晰。
有玄慈和叶二娘这般亲生父母,这小和尚也当真是没投个好胎。
“石先生,为什么要将这个孩子骗下来山来?”吴夫人好奇地问道。
“那玄慈是少林寺方丈,我们空口白牙揭穿他与人私通,难道他会就范?”石慧道,“这孩子就是叶二娘与玄慈私通的活证据。有了这个孩子在手中,不怕玄慈不承认。”
“什么,这小子是恶妇的孩子?我——”
“夫人!”吴镖师忙拉住了想要一巴掌甩过去的妻子,“夫人,莫要冲动!冤有头债有主,我们的仇人是叶二娘和玄慈那贼和尚,无需和一个稚子计较。”
“叶二娘杀了我儿子,凭什么她的儿子可以好好活着?”吴夫人落泪道。
“就凭你是个母亲!”石慧叹了口气道,“吴夫人,你是个好母亲,莫要学那叶二娘入了魔障。那样不仅毁了自己,更会祸及后人。冤冤相报何时了?无论什么样的仇恨,都该终结在当事人手中,不该延续道下一代手中。”
吴夫人闻言不由放声大哭。
第126章 峰回路转(十七)
丧子之痛如何能轻易消去?
以己度人,若石慧自己处于吴夫人的身份,想来也会恨不得杀了叶二娘的儿子。凭什么她的孩子死的如此冤屈,仇人的儿子却能够好好活着?
可是,当人冷静下来之后,她又或许会处于悔恨和自我厌弃之中。因为她做了和叶二娘一样残忍的事情,将魔爪伸向孩子,这本不是一个人该做的事情。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人,他已经算不得是人了。
吴镖师只是坐在妻子身边默默地陪伴,而没有劝慰。哭于事实无益,到底能够纾解心中郁气。
石慧怕吴夫人触景伤情,只能自己带着小和尚,将事情交代给吴镖师夫妻。他们能够做些事情,想来也能够稍微平复一下心情。
两日后,石慧已经带着吴镖师夫妻做好相应准备,李县令也带着衙役护送其余受害者家属如期赶到。这些人未必是全部,却已经不少,至少有二十来家。
来的并非全是被害婴儿的父母,有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有叔叔舅父,甚至是孩子的兄姐。如柳员外夫妻还病在床上,来的是他们年方十四的长子。柳员外失了幼子,本担心长子再遇到危险不肯长子前来。然而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却坚持前来,只为了亲自给弟弟讨回一个公道。
石慧让众人在少室山下搭建了帐篷,方便老弱妇孺休息。又亲自写了拜帖,请了李县令手下的衙役送上山,请玄慈和少林寺各院首座下山。
等待的过程中,石慧也没有闲着,而是招呼衙役和同行的壮劳力一起动手搭建戏台子。戏台后面,石慧请来的戏班子已经开始化妆,准备登台。
“石先生请来了戏班子,莫非还要唱戏?”李县令见石慧让人搭建戏台,上前问道。
“这戏能不唱最好,若是佛爷们架子大,那就少不得唱上几出好戏请他们下山了。”
普通人就是亲自上了少室山都不可能轻易见到方丈和各院首座,又如何能够轻易将这些人请下山呢?石慧在江湖上还声名未显,拜帖送上之后,果然没有将方丈和各堂首座请下山。唯有一个小和尚下山,请他们上山,将由知客僧接待。
“小和尚好心,在下心领了。只我们是来寻仇的,少林寺武僧众多,这里除了我都是手无傅鸡之力的百姓。我们却不敢随意上山的。在下送了拜帖,就是要先礼后兵,若是今日午时,玄慈方丈和各位首座不能下山相见,在下就只能用些非常手段了。”
“阿弥陀佛,佛门净地,施主有何仇可寻?”小和尚双掌合十,“女施主千万不要妄言,以免得罪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