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邹妤传(83)

作者:田胜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妤儿微笑着:

“是,我们要沉住气,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而不是乱了阵脚。”

朱常洛叹了口气:

“珏儿如今的处境确实是有些艰难,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会庇佑着她,不会让你心神不宁的。”

妤儿苦笑一下,自己、琦珏、慕音……处境艰难的岂止一个?朱常洛又有多大的能耐,保护所有人的周全呢?更多的时候,还得是各自保平安,各自小心罢了。

这样的事情她不愿再去多想,多想也是无益,做好眼下手头该做的事才是要紧,因而伺候好了朱常洛晨起,她又马不停蹄,找了李嬷嬷去伺候王恭妃的晨起与早膳。这般又是一阵忙碌,做完了所有的事儿,天早已大亮。

王恭妃最近身体不爽,太医看了,说是体内有湿气,妤儿遵照太医的法子,在早膳的白粥里加了炒制的薏米,王恭妃吃了觉得很好。

吃完了薄粥,王恭妃觉得嘴里有些黏糊,想吃点瓜果利利口:

“八月十五的寒瓜可是还有些?”

李嬷嬷面露难色:

“回娘娘的话,剩下的那部分已经馊了,吃不得了。”

王恭妃直叹可惜,朱常洛看看母亲,再看看简陋的早膳,脸上的笑容凝滞,一脸的心事重重。

餐毕撤下器具,妤儿给王恭妃捶腿,朱常洛则有些心事,一个人闷闷地出去散心。不知不觉走到御花园,不料在半路上迎面遇上了朱常洵,朱常洵眼前一亮:

“这可巧了,我正要让刘成去永宁宫给大哥传个信儿呢,不料就在这儿遇见了。”

朱常洛笑笑:

“怎么只是传信儿,而不来大哥宫里坐坐?你可是嫌弃大哥的住处不如你们那般?”

朱常洵摆摆手:

“大哥这是哪里的话……不过是兄弟我有些不能言说的好东西,想要给大哥罢了……”

朱常洵诡秘地一笑,朱常洛便心知肚明。

兄弟俩来到了御花园的一处凉亭里,朱常洵与刘成耳语几句,刘成便从御花园的一处隐秘的路走了。

众丫鬟与太监都已经退下,朱常洵不见妤儿,心里觉得纳闷。

朱常洵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与阴森,不过只是一瞬,快到几乎让人察觉不到,他笑着说:

“大哥既然这么说,那小弟自然也是放心的。”

刘成还未回来,朱常洵和朱常洛便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朱常洵问王恭妃今日饮食可好,朱常洛答说很是不错,今早食粥还食了一碗,朱常洵听了,连连点头;

“那粥确是那养人之方,前些日子梁嬷嬷给我做的酸笋鸡皮粥,如今想来,滋味也是难忘。”

朱常洛不动声色,继续问道:

“郑娘娘如今饮食可好?”

朱常洵并不知朱常洛的心思:

“母亲昨日早膳食了些鹿肉,因合胃口,便食得多了些,今早便有些不振,太医问了,似是有些积食,开了些山楂茯苓陈皮煎了水,又弄了些寒瓜酪,这才稍稍好了点。”

朱常洛说;

“那寒瓜味美,却也是伤身之物,郑娘娘如今积食,脾胃虚弱,可不要一味贪凉。”

朱常洵笑道:

“不妨事的,母后所食的寒瓜酪,不过取新鲜西瓜的中间一点,其余部分味道不佳,是得丢弃了的;再者御膳房知道寒瓜性寒,已经在酪里加了蜂蜜与红糖滋养,如此这般,便是多吃一两盏,也不妨事的。”

朱常洛一呆,轻轻一笑:

“寒瓜中间一点已是甜美,再加蜂蜜与红糖一通调和,郑娘娘可真是好福气呢。”

第102章 私藏

朱常洛与朱常洵正谈笑着,刘成鬼鬼祟祟地从原先遁走的小路折返回来,怀里多了件鼓鼓囊囊的东西,只看一眼,便知道是书。朱常洛见了心中欢喜,却不知这书名是何:

“有劳弟弟了,只是这天下学问除了四书五经,大概也是尽了的,不知弟弟这次带来的,不知是何好学问?”

朱常洵紧张地四下查看,接着笑道:

“若说‘好学问’那可不敢当,这次小弟给大哥带来的东西,可是比那些陈腐的学问好出百倍,大哥看了这书,保管其余的文字,一概都厌了呢。”

这么一说,朱常洛便更加好奇了,朱常洵不卖关子,赶紧让刘成速速将书献出,一看目录,原来是一本《翠翠传》,朱常洵看着朱常洛,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翠翠传》是《剪灯新话》中卷三的一篇,虽是通俗的小说,读来却别有一番味道,可是比平日里那些官样文章要好看得多。”

《剪灯新话》是瞿佑创作的作品,此书最早在洪武十一年编订成,以抄本流行于世,书中包含了灵怪、香艳、神仙等各类故事,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描写婚姻爱情的,这其中不光有男女之间的爱情,甚至还有人鬼相恋的内容,此书一经出现,便引起了无数市井人家的喜爱与共鸣,甚至连国子监里的经生儒士也阅读它,后来永乐年间庐陵的《剪灯余话》、宣德年间赵弼的《效颦集》等作品,也都是受其影响。

朱常洵神采奕奕,却见那朱常洛与妤儿脸色都微微有些变了,眼神一闪,语气倒还镇静:

“大哥可曾听过这书?或是有幸得见?”

朱常洛轻轻一笑:

“未曾得见,愿闻其详。”

朱常洵一笑:

“小弟也未曾得见,不过倒是有些耳闻,我先前出门,曾听过市井人家谈论其中的绿衣人、吴兴娘和翠翠,也不过是只言片语,未知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朱常洛一听如此,心里便有了大概:

“这么说来,大概不过是些俗儒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最终引得那些市井之徒正学不讲,日夜记忆,以资谈论。”

朱常洵笑着摇头:

“也不尽然是如此,那些夫子先生们,见到这其中似有伤风败俗之事,便摆出一副卫道士的样子,大加鞭挞,可殊不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所谓饮食男女,怎么能被这些陈腐之思所羁绊?”

朱常洵的话正中朱常洛的心思,他原先有些警觉,如今听了这么一番合心意的话,也不由得有些动心了:

“那么,这样的事情稳妥吗?会不会走漏什么风声?”

朱常洵笑道:

“我的那些手下都是心腹,他们一个个都会保守秘密,不会乱说,再者大哥偷偷看书这样的事儿也不是头一回了,若说东窗事发,也合该是早发生了。”

朱常洵的理由无可辩驳,最终朱常洛收下了朱常洵带来的《翠翠传》。

他心里有鬼,生怕母亲得知了什么消息,不过好在母亲似乎并未看出些什么,也就松了一口气。

母子俩默不作声地吃了晚饭,按照习俗,朱常洛要在母亲睡觉前请安,等母亲睡熟后退下,这天的王恭妃笑得很是慈祥,话也比往常多了很多:

“娘身份微贱,侍奉太后与皇上这么多年,宫中的登高踩低、勾心斗角,帝王家的种种,娘都见过了,都尝过了。”

朱常洛静静地听着,王恭妃看着儿子,忽然话锋一转:

“母亲原本不想说这些的,可既然转到了这个话题上,那就不得不念叨几句:母亲知道洛儿心思单纯,善良软弱,宫中奸人众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若是有人告诉你,或者教你什么话,一定不要瞒着,得一五一十地和母亲讲明了。”

“请母亲放心,孩儿是不会被那奸人蒙蔽的,也从来不会有人教孩儿什么话。”

王恭妃笑笑:

“母后自然相信我的洛儿,只是……那‘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的意思,终究不是母后曾教过你的,不知是谁教了你这般文绉绉的话,可真得好好谢谢他。”

王恭妃这话说得淡淡的,朱常洛却仿佛是挨了一阵暴击,马上显出了惊慌失措的样子,原来母亲并非什么都不知道,母亲只是不愿意点破而已。

李嬷嬷沉静地站在一旁,王恭妃脸上并未失色,朱常洛看着王恭妃,语气诚恳:

“孩儿并不想这么窝窝囊囊地度过这一生,因为母亲从未享受过一天的好日子……”

“我虽然未曾享受过,可我却见过!我见了太后与你父皇为了郑贵妃的反目与争斗,我见了你父皇厌烦我,却不得不把我封为恭妃的无奈与落寞……当帝王,也不过就是如此而已。”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