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妹凶残[快穿]+番外(58)

作者:榆钱一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魏献对于越美的,要求越高,比如后来见到了女主,还好女主眼泪多,哭了整整十天,哭晕过去,魏献命人拖下去杀了,但被底下幕僚劝说着救下,女主才得以逃脱,远走魏国,逃到了晋国,才遇到了真正的男主,卞驲。

至于姜洗这个角色,她有一点点的印象,没出过场,也没有台词,但魏献手下两个幕僚在第一次见到女主的时候说话中,提过一句,“那姜女倒是比之其也不差,但只落了三日不到的泪珠,可惜啊。”

因为哭的太少,被弄死了?

姜洗不是很平静的消化了这个设定,没别的,她就是觉得,这次的江月照,应该就是这个魏献,当然,也就是那部电视剧被勒令整改的源头所在。

她起身给自己梳好双髻,看着水缸里准备好的豆腐,突然有些无言。

姜洗才想起来,这个情境中,姜女叫姜洗,年幼失母,十五丧父,原本定下的婚事也告吹,一个人带着老仆长到了十九岁,一直未曾嫁人,以祖传的制豆腐为生,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称号——豆腐西施。

怎么办?她现在就有点想哭了。

作者有话要说:

想写一个真变态而已已已已已已……

架的很空,不要考据哦。

第66章 (二)

北境的冬日已然过去,暮春时节的草长莺飞不期然的来到,在上一年的朝会上,魏王颁布诏书,宣了魏国第二任世子,正是魏六公子,魏献。

自从上次甚嚣尘上的群臣宴,不少人已经心里有数,魏六有兵权,性子乖张,出身为嫡,这个世子之位,其实别的人已经没有能力争夺,也不敢再争。

姜洗把卖完的豆腐摊收拾好,走回家去,只想洗个澡然后就躺到床上。

整个冬天过去,姜洗已经掌握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学会了靠着这个赚钱养家,同时魏献率领的二十万边境军已从北方凯旋而归,就连这个小城镇都传的有鼻子有眼,说在那战场上,是如何生擒了那敌军首领,用的是什么飞天遁地之术,当然,这是隔壁茶水摊的说书大爷说的,至于真能飞,姜洗是不太信的。

但不得不说,加了玄幻色彩之后,故事果然好听不少,就连叫座的声音也大了不少,连带着激动的观众,姜洗的进账也多了两倍,勉强能吃上肉了。

原本姜洗的摊子是在一堆小吃的中间的,卖的是清水豆腐,虽说有个小豆腐西施的名号,小是因为大的那位在王都,姜家女自然是小。

虽说能卖脸,但是卖脸不是万能的,姜洗在了解这边的货币之后,终于明白,她不是一般的穷,是相当的穷,家里有个老妪,是姜洗这个身份的爷爷的父亲捡来的来北地流亡难民的女儿,如今已经是六十又八。

她刚来的时候,两人吃的是类似于粟米粥的东西,一碗中的粟米几乎可以数的清,菜是栽于后屋的野菜和黄豆,加菜的时候就是豆腐没卖完的时候。

虽这样说,但姜洗第一次脱光衣服洗澡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这几个情境这个最穷,但发育的,只能用逆天来形容,十九岁,真的算是凹凸有致,腰细的盈盈一握,偏胸前相当的可观,原身是日日绑着束胸带才出得门,姜洗有样学样的绑了几天,闷得受不了才弄的松了些,但仍旧是……

老妪自觉在家中是耽误姜洗,每日四点就起来帮她做豆腐,中午送饭,晚间做菜,很是辛苦,但清水豆腐的销量着实不高,加上姜家祖传秘方做的豆腐,用大豆成本极高,又精细不用豆渣掺和,所以卖的价格也很贵,在底层人民中,受欢迎程度并不高。

姜洗后来才想到和隔壁说书的宿大爷合作,他说书提供茶水,姜洗提供小食,至于做法,就类似于豆腐脑,这个时代已经有蔗糖种植,虽说因为提取技巧不够完善,蔗糖的质量不算好,但已经有了不错的甜味。

甜味的是用蔗浆在豆腐花上均匀铺散,咸味的是黍酱汁调味,上面散了点自做的豆豉,至于剩的豆渣,也是如此,但价格稍低,成本不高,所以豆渣倒是比豆花更受欢迎,听书的时候配以茶水同可以吃的豆腐,不少人愿意消费,清水豆腐仍旧在卖,销量和之前没差,但几天下来的收入,已经让姜洗很满意了。

再攒几个月,就有钱能够修葺雨天漏水的房屋,姜洗闭上眼睛,睡过去的时候,如此想到。

今年的春于北地已是暖和许些,柔和春风带着花香味道,一路迎着进城的行人,魏献战时,胞妹澜君同时被安置在云州元城,胜时才收到来信,信中提澜君受不住北地冬日冷寒,已然发了热症,虽然情况已好,但食欲仍旧不佳,约是天寒所致。

魏献便未耽搁,带上胞妹,丛云洲一路下益州,来到偏南的北地,准备去河北的卞城。

一路奔驰,粮草马匹需再多备,幕僚禀须在前方停上几天,好做整顿。

魏献看妹妹精神不错,但食欲不振,和寒冷已是没多大关系,而且前方幽州渔阳郡靠着海边,和暖许多,便道:“可。”

渔阳郡乃是北方的一个算是大的郡县,因连同海上,有航运交易,所以多为富庶,扮作商人来此并不算突兀,城边士兵见了牌子,当即要拜,王堪肃容道:“奉命来办公事,你等无需伸张。”

他抬眼看了看远处的城主府,笑了笑,“你该知我意。”

士兵了然,那就是连城主也不得告知了。

王堪乃是魏六手下得力副将,来办的事自然不会小,虽说不伸张,但来往的探子已经一清二楚,是魏六来了这处,其实本不必隐藏,只因魏六从征战之时,休战期便会在魏国境内游走,消息传的极快,因为魏六每去一处郡县,都会停息片刻,等人进献美人。

只因其喜美貌女子哭态,故进献美人的讨好者甚众。

王堪知道这次为什么主公不张扬,大概是因为平阳郡主在的缘故。

虽只是心中猜测,但王堪仍旧问了魏献,“主公,听当地人说,这边的菜式口味甚好,需不需要请人当作向导,我等在这渔阳郡逛逛?”

魏献倚靠在车壁看兵书,其实他并没有什么兴趣,看五岁小孩兴致勃勃,便懒散答道:“可。”

仆妇上前抱着平阳郡主下了车,身后的侍女连忙跟上,为魏献披上大氅。

魏献曾在战时受过伤,所以体质畏寒,春日和暖也要披上大氅,免得头疼难耐。

王堪找来引路的当地人叫冠中,十几代都在渔阳郡,为人活泼会说话,这还是王堪特地找人打听找来的人,盼着能哄主公一分开心,免得在渔阳郡又落下不好的名声。

其实魏献根本无所谓名不名声,他未曾治国,百姓并不知他如何,只知魏国六郎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击退了北境外的匈奴,他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在说书摊上被人称道以及瞎传,优越的身份,牛逼的能力,以及听说挺英俊的外表,加上那些似真似假的传闻,能吸引一大票没事做的州城闲杂人等。

“话说那魏郎,魏王六子,和蜀那一战,从淮北至山阳,二十多万大军临阵,魏郎于帐中,面不改色,于夜间突坐起,心生一计,以为极妙……”

人群后的魏献嗤笑一声,掀掀眼皮,和旁边人道:“我何时夜间突坐起,又心生了什么计,竟然传到了这小小渔阳郡来?”

王堪笑道:“这便是百姓编出来的,总归是为主公美名锦上添花罢了。”

锦上添花?

魏献转头道:“王副将何时学会奉承于我了?”

王堪老脸一红,诺诺道:“主公说笑。”

魏献表情没怎么变,春风料峭,吹的年轻英俊如玉的世子唇色微微泛白,情绪淡的愈发明显。

这处茶水摊很是热闹,看出来这渔阳郡确实富庶,小小一个说书人的摊位,竟然聚了如此多的听客,也是,渔阳郡位于幽州,而幽州又在魏国的中间地段,两边都不用打战,又靠海有盐,富庶的体现,便是百姓够不够闲,至少那些世族子弟,都挺闲的,而百姓一年中有几天闲日的人,不过尔尔。

看着平阳郡主已被仆妇抱着去前面看热闹,王堪便道:“不若去前面坐坐。”

“平阳郡主年幼,大约是前几日兴致不高,今日兴致好,说不定能多食些。”

有道理,魏献点点头,“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