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起菜?”柳东林看了看天色,往日这个点苏家的菜应该装车了吧,今日居然才开始找人起菜,不对不对,苏家起菜什么时候是临时找人的?
“嗯,今日起的菜有点多,我家人手不够,麻烦村长大伯马上帮我找十个人,争取不耽误殷二总管启程的时间。”苏云朵点头。
起菜与殷二总管有什么关系?!
柳东林疑惑地看着苏云朵,脑子里突然一亮,这丫头该不会是要往边城送蔬菜吧!
苏云朵笑盈盈地点了点头。
“你且回去,我马上就去找人,绝对不会误了殷总管启程的时辰。”这可是替葛山村争脸的大好事,柳东林往身上披了件大氅穿上老棉鞋就找人去了。
宿醉的殷二总管起来的时候已是辰正时分,还想再懒一会床,老大夫却过来告诉他边城往燕山府方向发现敌情,瞬间将他剩余的醉意给吓没了。
当他得知陆瑾康已经先行一步追赶去边城的车队时,不由长长地松了口气,心里踏实多了,自然也等不到原定的卯时启程,匆匆用了些早点慌急慌忙地就要出发。
好在柳东林找的人手脚够快,殷二总管从神泉山庄出来的时候,苏云朵的蔬菜也准备就绪了。
装运蔬菜的马车自然就是殷二总管一行来葛山村的几辆马车,苏云朵去柳东林家的时候,宁忠平正快马赶往林溪镇的客栈将人和马车全都带来了葛山村。
看着一辆辆满载着新鲜蔬菜的马车,殷二总管心里直叹苏家对圣上和东凌国的忠诚,更加坚定与镇国公府步调一致的信念,毕竟在他的心里苏家与镇国公府是紧紧捆在一起的。
第232章 又一年除夕
送走殷二总管这行人,葛山村再次归于正常,家家户户继续忙着过年。
苏家自然也不例外,宁氏明白这也许是他们在葛山村过的最后一个新年,就算苏云朵准备了许多在她看来多余的东西,她也只是默默地看着。
为了过好这个年,苏云朵可算是费尽心思,除了重新制作了各种口味的肉干肉松,她甚至将前世记忆中童年过年时家里自制的米花糖、花生糖、芝麻糖、麦芽糖都给做了出来。
把几个弟弟哄得开心极了。
不要说几个弟弟了,就是苏云朵自己看着这些前世童年记忆里过年才有的食物,背着家里人也狠狠地红了眼睛,不知道前世的爸妈如今过得如何?
忧伤也只在片刻之间,苏云朵很快就将情绪调整了过来,面对宁氏担忧的目光,只说眼睛里进了沙子。
苏云朵能够将这个糖那个糖做出来,还真的必须感谢老大夫感谢陆瑾康,因为他们,苏云朵制作米花粮的工具和材料才能应有尽有。
原本苏云朵还有些担心该如何将米爆成米花,没想到她也只是在一个月前提了一嘴,半个月前陆瑾康就让人给她送来了爆米花的机子。
虽然只是最最简陋、安全性看着也不太好的机子,可是陆瑾康做得十分贴心,随着机子来的还有送了个专门操作机子的人。
于是什么大米花、小麦花、黄豆花、玉米花……只要苏云朵能想到的,人家统统都给她爆了出来。
有了这个花那个花,又有老大夫的儿子们特地从京城送来白糖、红糖和她自制的麦芽糖,苏云朵的米花糖、花生糖、芝麻糖什么的做的极其成功。
苏云朵做的爆米花糖除了主料爆米花和糖,还加了适量炒熟的花生芝麻核桃还有瓜子仁等,一片薄薄的爆米花糖融合了爆米花的酥、芝麻花生核桃的香,饴糖的甜,入口即化,满满都是苏云朵前世儿时记忆中浓浓的年味。
苏云朵刚试着做的时候,并不是十分成功,主要是糖稀的熬制不是火候为足,就是过了火,好在几次试下来,总算让她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做爆米花糖是个体力活,苏云朵到底只是十四岁的姑娘家,她考虑再三决定将这个做米花糖的手艺教给宁忠实,又给宁家的杂货铺增加了几个新品种。
宁家的米花糖是腊月二十三苏诚志从府城回葛山村那日开始上架销售的,因为有肉干肉松的基础,新品刚一上架就引起了哄抢,生意火爆得宁忠实一人压根就忙不过来。
虽然宁忠平没有跟着陆瑾康去边城,可是他手上有陆瑾康交待给他的差事,实在帮不了宁忠实多少忙。
宁华丰、宁华安倒是可以在送完菜后回家帮宁忠实一把,可是兄弟俩最多也只能帮几个时辰,依然忙不过,反倒令兄弟二人疲惫不堪。
如此两日下来,苏云朵觉得这样下去非累出病来不可,索性让两位表哥回家给宁忠实当帮手,往县城送菜的事,就交给了秋喜和柳玉柱,由他们带着村里的那两个短工去完成。
忙忙乱乱中,终于迎来了又一年除夕。
这日一早苏泽臣就嚷嚷着要穿新衣裳,被宁氏轻斥了一顿,乖乖地听从苏云朵的安排跟着苏诚志,给苏诚志磨墨裁纸打下手。
今年来苏家求苏诚志写春联的人更加络绎不绝,除了本村的,有些与村里沾亲带故的邻村乡亲也托亲拜友,只为向苏诚志求一付春联。
苏诚志性子好,自然是有求必应,这一写就写了大半日,直到苏家厨房里飘出浓郁的香味,总算送走了最后一个乡亲。
苏诚志才捏了捏了酸涨的手腕,匀了匀气息,大笔一挥而就写下了最后两付春联。
一付写的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这是为院子大门准备的。
一付写的是:休说飧蔬无兼味,须知菽粟有真香。这是准备贴厨房门上的。
除了春联自然少不得各个房门上的“福”字。
待苏诚志写好还未将墨晾干,苏泽轩早就拿了苏云朵调好的面糊糊等在一旁。
今年的窗花是苏云朵外婆剪好让宁忠平给送的,顺便带回去的是苏诚志亲笔书就的春联。
有个举人女婿,家里的春联自然不可能从外面买或请别人写了。
待贴上春联和窗花,挂上大红灯笼,苏家院子顿时显得喜气洋洋,加上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年味儿别提有多浓了。
苏诚志带着两儿子忙完春联窗花和灯笼,苏云朵与宁氏也将年夜饭忙得个七七八八。
接下来自然是年夜饭前的重头戏——祭祀。
去年除夕祭祖,姐弟几个撺掇着苏诚志自己开族立宗,今年姐弟几个好似约好了一般,绝口不提什么开族立宗,该如何祭祀只看苏诚志自己的意愿。
反倒是苏诚志从书记里将那本只写了一页的所谓族谱恭恭敬敬地供奉在摆满供品的供桌上,然后带儿子们跪拜叩头,连刚刚满周岁不久的苏泽睿也被他逮着歪歪扭扭地叩了头。
祭祀完毕,苏诚志遥遥望一眼东山,收回目光看着宁氏和苏云朵收拾供桌,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将心里的话说出口,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眼底晦涩黯然。
宁氏轻轻捣了捣身边的苏云朵:“你爹应该想去东山拜拜。”
苏诚志看向东山的那一眼,苏云朵自是看在了眼里,就算宁氏不提醒,只要苏诚志想去东山拜拜,难不成她还能反对不成?
既然宁氏有些满足苏诚志的这份心愿,苏云朵自然不会阻止,对着宁氏微微一颔首,母女俩端着祭品一同进了厨房。
待宁氏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拎了个大食盒,身后跟着拎着纸香等祭拜用品的苏泽轩。
宁氏将手中的食盒交到苏诚志手上说道:“带着他们兄弟几个去山上拜拜吧。”
苏诚志惊讶地看了眼厨房,又看了看宁氏,虽然什么都没说,可是他那微红的眼圈已经说明了一切。
苏诚志带着三个孩子去东山上给老苏家那两位老人上坟,这是自他们一家被苏富贵和杨氏扫地出门以后,苏诚志第一次去坟地祭拜。
也许两位老人对他的疼爱,有着这样那样的目的,可是苏诚志心里明白,幼时若是没有两位老人的看顾,以苏富贵和杨氏的心性他能不能活下来还不一定。
苏诚志对这两位老人的心情是有些复杂的,不过记得多的还是这两位老人对他的好,去年除夕因为老苏家还在葛山村的缘故,他没能上山祭拜。
后来老苏家又是纵火又是买凶杀人,他的心里生出了与老苏家彻底断绝的心思,于是无论是清明还是七月十五,他连纸都没给两位老人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