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12)

作者:宝禾先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两张卡贴看起来差不多,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红色的。

“你要哪个?”他问。

我想了想,选择了蓝色的那张。

这家伙总是热情满满的样子,感觉红色很适合他。

“我也觉得蓝色很适合你呢。”他笑道,“有种上善若水的感觉。”

孔论之前已经在卡里充过钱了,所以我们两个轻而易举便通过了关卡。

接下来就是乘车了,左右两边都有列车通行,我们分辨了好久才判断出该上哪一边的车。

车上人很多,大家几乎都贴在了一起。

“抱歉啊,我没想到地铁人会这么多。”孔论小声道。

“上都上来了,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我道。

列车驶出站台,他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摔倒,我忙把他扶好。

“站不稳还不知道扶着。”我嘟囔道,“没地方扶的话,扶着我不就好了?”

车厢里冷气开得很足,但孔论的手却很热。

他手心的热度传到我身上,连带着我脸上也觉得热乎乎的。

“你脸怎么这么红啊?”孔论问道。

“我热啊……你热吗?”

他手这么烫,应该也挺热吧?

“我感觉还好,车厢里挺凉快的。”他道。

我们两个陷入了沉默,眼睛盯着车门上方的站牌,在心里默默算着还有几站。

不知过了多久,孔论忽然笑了一声。

“笑什么?”我问道。

“感觉列车起动时的声音好有趣啊。”他道,“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

我侧耳细听,总感觉这个声音在什么地方听过。

“有点像是风吹过塔尖的声音,不过没有铃铛的响动。”我道。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在很高和很低的地方,居然能听到同一种声音。

“话说你是第一次去孔庙吗?”孔论忽然问道。

“是啊。”我道。

我是《道德经》的书灵,并不属于儒家思想体系,去孔庙参拜难道不会显得很奇怪吗?

“其实……我也没有去过孔庙。”孔论喃喃道,“明明是回自己家,却被当成客人来招待。”

所以孔论实际上并不喜欢去孔庙?

那他又为什么要答应我的邀约呢?

“因为这次有你陪我啊。”他笑道,眼睛弯成了月牙的形状,“就当是回家见家长了。”

我总感觉他这个形容有些微妙,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他就赶忙解释道:“那个……我想让他知道我跟《道德经》成了朋友……毕竟孔子和老子也算是有交情。”

他越说声音越小,最后竟到了微不可闻得地步。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有交情就是有交情。”我道,“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问题。”

“是探讨。”孔论纠正道,“两个人一起探讨问题。”

不知道这家伙看到了什么,表情忽然变得有些奇怪,好像在努力憋笑一样。

“怎么了?”我问道。

他看了我一眼,笑意再也忍不住了,小声道:“你居然没有把衣服的标签摘下来。”

标签?

我没太明白他的意思。

他一手扶着我,另一只手扯了扯我裤子上系的小纸片,道:“这东西是要摘下来的。”

看他的表情……我这是又闹笑话了?

“你也没告诉我要把这东西摘下来啊。”我小声抱怨道,“我还以为这是裤子的一部分呢。”

“好好好,怪我。”他道。

后来几经波折,我们终于到了孔庙。

孔论看起来很开心,然而就当他要进去的时候,门口的人却把他拦住了。

“请先去买票。”对方道。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小的售票亭。

我买了两张成人票。

一张票是三十元,两张票就是六十元。

虽然价格不是很贵,可我总觉得这个钱花得有些微妙。

《论语》带朋友回家玩,可是却要交钱给不相干的人才有资格进去……这是什么逻辑啊?!

孔庙里到处都人山人海,我们驻足最久的地方反而是没什么人参观的“十三经”碑林。

“你看,这是春秋三兄弟。”孔论走到几块石碑面前,说道。

虽然都被叫做“春秋”,不过《春秋左氏传》近些年来的名气要远甚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这就是被教材收编的好处啊……

接着往前走,我们又看到了其他几部“十三经”著作。

《诗经》……《易经》……《礼记》……

这种感觉很微妙,我已经很久没有以这种形式看到大家的“本来面目”了。

孔论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嘴里一直说个不停。

“诗诗最近似乎跟小楚走得很近。他们俩以前也没什么交情,不知道最近怎么就忽然厮混在了一起。”

这件事我倒是有所耳闻,据说是因为现在人们在填词的时候,经常把他们两个的内容杂糅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擦出了火花。

不过,他们一个是写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也不知道这份和谐能维持多久。

“最近似乎有不少人把《周易》当成了你们道家体系的书呢。”

《周易》……这家伙的存在真的很微妙。

由于他比我们年纪都要长一些,似乎用所有的理论体系解释都能说得通。

这家伙总是神秘兮兮的,来无影去无踪,连我都没见过他几面。

据说他们原本也是三兄弟,只不过《连山》和《归藏》在历史的长河中散佚掉了,现在只剩下了他孤零零一个人。

他总是不愿意跟我们打交道,可能因为在他心里,那两本书才是他真正的家人吧?

不知过了多久,孔论忽然停下了脚步,望着一块石碑陷入了沉思。

我抬头看了一眼,那块石碑上刻的是《论语》。

“怎么了?觉得把你刻得不够好看?”我笑道。

孔论摇了摇头,伸手缓缓抚过石碑上的刻痕,道:“历代的统治者把我捧上了神坛,可我经常在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这样的高度。”

顿了顿,他又道:“有太多比我高深、比我有趣、比我更符合民情的书,为什么站在这个高度的偏偏是我呢?”

“统治者又不傻,这么做自然有他们的原因。”我道,“你只要当好你自己就行了。”

《论语》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肯定是有其独特的魅力。

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第12章 6月17~6月18日

6月17日

天气阴

今天孔论告诉我他发现了一个传说中的神秘市场,那个地方卖什么的都有,比超市里的东西还全。

“只要你能想到,就没有在那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孔论神秘兮兮地说道。

什么地方这么神奇?

我不由得想到了电影里常出现的“黑市”。

“我也不知道那地方在哪里。”孔论道,“不过据说只要在网上下订单,你想要的东西就能送到家门口来……”

“快递?”我一下子想到了这个词。

孔论愣了一下,表情有些惊讶。

“对,他们就是管这个叫快递……你是怎么知道的?”他问道。

还是那句话,我虽然不常出门,但我在家看电视啊。

法制节目里经常有警察冒充送快递的,让罪犯放松警惕,打开大门。

不过虽然知道有这么个名词,可我并不太清楚快递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所有从那个神秘市场买的东西,在送过来的时候都被称作‘快递’。”孔论解释道,“东西被装在纸盒子里,只有你和寄出这个纸盒子的人知道里面有什么,其他人都不知道。”

听到这里,我大概算是明白“快递”是怎么一回事了。

不过他是怎么知道那个“神秘市场”的?

“今天我去办网,那里的工作人员说要买路由器。”孔论道,“我问他们在哪里买路由器,他们就告诉了我这个神秘市场。”

他说着拿出了手机,点开里面的一个图标。

手机立刻进入了一个我们之前从未见过了页面。

“这是什么?”我问。

“这就是那个神秘市场啊。”孔论道。

他在搜索框中输入了“路由器”三个字,紧接着页面中便出现了他想要的东西。

“咱们选哪个路由器?”他问道。

我连路由器是干什么用的都不知道,怎么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