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开支,除“州常赋外,一切取给于僧寺”,出现僧寺多,所占田地多的现象;这些大量的寺院田不交赋,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大大缩水。
做了僧尼不用劳作,便能吃饱穿暖,还有不少信徒百姓供奉,便有大量贪图安逸的人愿意遁入所谓的空门,使整个国家失去了很多青壮年劳力。在这个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时代,可想而知是个怎样的资源浪费和侵占。
所以皇帝看了白纸黑字记录的清清楚楚的各地寺院情况后,才会有如此大的火气。要不是帝王自来的修养,估计恨不得直接脱口而出一些粗鄙之言:大爷的,老子勤勤恳恳一辈子,国库空虚永远是个解决不了的大老难。一到天灾人祸,老子就愁的吃不好睡不好,想方设法赈灾救百姓,结果这些龟孙的臭和尚却在庙里过着舒服惬意的小日子,有吃有喝有穿,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实在是气煞人也。
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佛门放低门槛,任由各种各样乌七八糟的人进入后,除了明面上被认可的敛财之外,还随之发展了一大批地下不可见人的产业链。都有这么多收入了,为何还要想方设法开源,自然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了一便想有二三四五六甚至更多。恐怕粮仓里的陈年大米都不知道被虫子蛀了多少石,菩萨的金身都刷了一层又一层,院里的房舍不知扩建了多少座。
于是水月庵之流便不在少数,本来普度世人的佛门净地已经被污染成一大缸黑墨汁子,越搅越浑,关键是还打着那般高尚的旗号,实则是无所不用其极来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不是欺骗广大老百姓嘛。恐怕只有大刀阔斧整改,方能破而后立,重塑佛门清净之地。
为何就没有苦主出来上诉呢?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受欺压的一般都是些小老百姓,无权无势,哪怕反映上去也会被人早早地压下来,那些寺院上头恐怕都有世族权贵罩着,怎会容有人上告呢;说给外人听,因为佛门本身的好名声在,相信的不过寥寥,而这些相信的人也会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混弄过去。
再说也不是所有寺院都烂到根子上,总有些好的,大家受古往今来的经验和佛门广为弘扬宣传的宗旨影响,再加上确实受了不少便利,根本想不到这些寺院每一个都堪比地主富户,一样是在奴役小老百姓,甚至比地主之流更为可恶。
而各家又是各扫门前雪,只要自家能过得下去,自家受了好处,哪还有功夫去管旁人的事儿,知道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让这些人的面皮一直能端在脸上,没有被扯破,露出里边漆黑丑陋的真面目。
江映蓉想要把佛门的渣滓清除干净,光靠她一人之力太过劳累,必须说动在位者,由他来作为主导推行,方能事半功倍。那为了让皇帝看到佛门的危害,愿意力排众议一力实施下去,必须得有足够的筹码和利益让皇帝心动。毕竟没有利益驱动,皇帝便很可能考虑诸多因素,又因各方制衡之策,很容易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弄些杀鸡儆猴的例子之后,便又拖着不动,无法达到江映蓉想要的效果。
“四姑娘,这些是你何时收集统计出来的?”皇帝发过火之后,便冷静下来准备商讨下一步计划,既然人家能弄了这样一份堪比账目一样详细的单子出来,势必有自己的想法。
“此番去扬州之际,顺带在各地探查了一番。”其实是让738收集的,否则光靠她去收集也不知要几年才能跑个遍,还不一定能这么详尽。
皇帝只以为江映蓉有什么神通才会这么迅速,见不想多说便不在追问,有了结果管它过程是怎样的。“那四姑娘可有良策,朕担心贸然动手,会引起民心动荡。”所以皇帝憋屈啊,看到这么大块大肥肉滋滋冒着油,他却不能立马出手,有什么两全的法子既让他整治了佛门,又让百姓们安然平静的接受这个事情,免得有心人利用此事恶意煽动民心,激起民愤。
第133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良策谈不上,若是可以让几个名声最旺的寺院私下里干的勾当大白于天下, 让大家不再被蒙骗, 皇上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安排人彻查整顿佛门,届时自然堵的上天下悠悠之口。”江映蓉抿了一口茶,云淡风轻的献上一开始就定好的计划。
“勾当?四姑娘是指?”皇帝只是匆匆翻了十几页, 后边的内容都还未来的及细看, 是以某些寺庙做下的丧尽天良之事并未瞧到, 只才看到佛门各个富的流油, 还有些并不能算的上大错的行径。
“第二十页,阳城普济寺,大肆向外放高利贷,寺内僧众多为催债的打手,逼得数百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暗地里还开设八家赌场、六家青楼,故意找人引诱普通百姓染上赌瘾,赌输了便放贷继续供赌, 利滚利直至倾家荡产后, 便派人拿着借据收田收屋,家中美貌的年轻姑娘便被拉入青楼为妓, 十岁以下的哥儿姐儿便卖给牙婆抵还欠银。”
随着江映蓉一一道出,瑞安机灵的找出第二十页,呈给皇帝亲阅。
“第二十八页,桐城万安寺,利用小把戏故意造出佛祖显灵的神迹, 佛像发光、菩萨落泪、后山真佛,吸引大量信众。凡进寺朝拜者需先交一吊钱的入门费,求签者再加一吊钱,若要心想事成至少要添一两银子的香油钱,若要大师批命还需另外添钱。不过十年功夫,便收拢了百万两银子,良田、山地更是无数。”
瑞安又找出第二十八页呈给皇帝。
“第三十六页,邑城紫云庵,名为庵堂,实为青楼狎妓之所,供当地富商权贵享乐玩亵之用。”江映蓉随便挑出来几个名声在外的寺院,便是准备以此为突破口整顿佛门,至于水月庵还是先放一放,等738的鱼钓的差不多了再收网。
皇帝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发指之事,简直刷新了他的三观,谁能料到口口声声标榜自己的佛门重地背地里竟然做了这么多肮脏不堪之事。
“朕今日当真是大开眼界,若不是四姑娘,还被这群道貌岸然之人蒙在鼓里。四姑娘准备如何揭露此等恶行?”想要闹开问题不大,可想要闹大让天下人都看清佛门中潜藏的脓瘤便不是那么容易。
“既然佛门讲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那便让他们尝一尝自己一手酿下的苦果。皇上觉得天谴如何?”
“天谴?还请四姑娘明示。”既是天谴,人力如何去控制,还是眼前这位已经神通到能与天地沟通的地步?
“贫道不才,学了几样术法,尽够应付这些小人,稍加遮掩和引导便与天谴无异。”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付这种人难不成还用什么光明手段。
“如此朕便静候四姑娘的佳音。”议到此处皇帝心头微定,想了想继续道:“朕让雍王从旁协助,后续彻查整治便由他来安排。”如此安排便是因为皇帝知道这么多儿子中唯有老四铁面无私,眼里揉不得沙子,唯有他有魄力和铁血手段惩治这群败类,从他接手户部后的行事做派皇帝便看出来这个儿子的属性。且真正彻查起来,势必牵扯当地勋贵世家,届时层层叠叠,关系错综复杂,旁人不一定有这个胆量继续追究下去。
“皇上圣明。”看来这老皇帝这会儿已经心有所属了,虽然这活表面上看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可做好了便是在天下万民面前挣名声,这路铺的可真是够早的。
二人初步达成协商,正巧到了用午膳的时候,反正这件事有的磨,不急于一时。皇帝便收拾好心情请江映蓉一同用膳。
午膳自然准备的极为精心,御膳房的大厨使出浑身解数整治出这一大桌美味佳肴,果然御厨出品,必是精品,江映蓉用的很满意,一场午膳下来可谓是宾主尽欢。
用完膳,江映蓉便给皇帝切了脉,除了老人家正常有的不适和小毛病外,皇帝的身子保养的还算不错。说到切脉,皇帝又忍不住询问些丹药之事,旁敲侧击的打听着有没有可以延年益寿的丹药,被江映蓉一口回绝,直言丹药多含有丹毒。虽然一开始服用会觉得有些效用,然越用便越发依赖,用的多了只会让身子外强中干,丹毒积多了甚至会可能直接毒发身亡,把皇帝吓得再也不敢想寝殿里放置的几盒子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