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嫡长孙+番外(75)

黛玉接过,轻声道:“谢谢母亲。”

接着又转身来到祖父母身前,明榭与孙氏也照例喝了茶,给过见面礼,孙氏拉着黛玉一顿夸:“果真是个极好的孩子,我一见着就喜欢,我在京不久,黛玉若是没事儿,可来寻我说说话,祖母给你瞧好东西。”

明煦有些哭笑不得的带着黛玉谢过。

敬完茶,明熙带着明照与明盼行礼:“见过大嫂。”

黛玉还礼,一一给了备好的见面礼,两个男孩子是文房四宝一套,女孩子是一盒彩色的珠子。

敬茶结束,都是过来人,没有多留小夫妻,说了几句话,叮嘱了两句就放回去了。

明煦原本想带着黛玉逛一逛院子,熟悉一下未来生活的环境。自他这次回京,宋氏思量着这院子以后作为婚房的准备,直接重新修缮了下,将东西两侧连着的几间房屋打通圈进院子,又划进去一个小花园,整体布局要比明煦幼时所居打上三倍有余。这半年来,明煦又按照自己的心意改造了一番,十分满意,还留着一些拿不定的地方等着看看黛玉的看法。

但黛玉昨夜没休息好,早起走了这么远敬茶,脸上已经露出疲色,于是直接回房歇着了。

身体上疲乏的很,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夫妻两个干脆坐起来聊天,明煦顺便将婚前祖父送还的事儿说了:“那是岳父留给你的,我也没仔细看,一应堆在库房里,你清点嫁妆的时候也一并清点了,放了这么些年,除了流动的,应该还有些破损。”不仅明煦没看,送来那日,宋氏也是直接吩咐存到库房里,嫁妆是女儿家的私产,没有探问别人私产的道理。

黛玉也是才听说爹爹另给她留了东西,才嫁了人,本就思父心切,婚礼忙乱,才稍稍压住了,如今明煦又提父亲对自己的深远安排,终于控制不住,眼泪簌簌。

明煦取了帕子轻擦,温声劝道:“岳父大人生前最挂念不止的是你,你过的好了,他在九泉之下才能安心,乖,快别哭了,叫岳父瞧见了,还以为我欺负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安排的这样周全,却没能亲见我出阁嫁人。”黛玉伏在明煦肩上,哭的直发抖。

明煦叹了口气,轻抚娇妻的背,舒缓她的情绪。

好一会儿,黛玉才停止了抽噎,渐渐缓过劲儿来,瞧着明煦背部衣衫被自己眼泪洇湿一大块,也觉得不好意思。

推开他坐正,询问道:“你在家几日?何时任职?”明煦是探花及第,按照惯例会留在京中任职。

“发榜后七日才会下任命书。”明煦从善如流,笑道:“刚巧赶上与你过个上巳节,你们女孩子似乎偏爱这个。”

“上巳节?”

第62章 上巳出游

“春日好, 天水蓝。姐姐先前在家的时候,每年上巳都去踏青,家里在城郊有个庄子,小时候好玩, 种了茶, 倒是每年都去采摘, 几年下来, 竟成了一个惯例,盛京气候不成茶,自然比不得山上云雾, 但亲手炒制, 亦有几分野趣。姐姐出嫁之时, 母亲还特意把庄子添成嫁妆, 但姐姐没要, 那庄子修的好, 说是留在家里, 下边的弟弟妹妹还能去玩耍, 她想去也能去。”明煦笑道:“春日风光好,又逢佳节, 不若出去转转?玉儿来京多年, 怕是还没仔细瞧过京里景色?”

黛玉点点头:“外祖母家里的姐姐妹妹们都不怎么出门, 我先前还以为京里的姑娘大多矜持内敛, 后来见了明姐姐,才知道各家规矩不同,先前在扬州的时候, 也是常出去的。”

“该改叫姐姐了。”明煦笑道:“那就这般说定了,后日一同去踏青采草, 鹿鸣寺后山有一处温泉池,说是祛邪洗厄,在京中颇负盛名,不知届时可有幸一游。”

既然是网红地,又是上巳节,到时候怕是人满为患。

春日游,黛玉也很是期待,荣国府的大观园建的奇巧,可谓是移了山水进园林,但到底不是真的山水之间,少了那份自然风光,看久了也觉无趣。

“出行的话,可是要备些什么?”黛玉忽然意思到身份的转变,先前在贾府,都是二嫂子在管着府上车马出行,如今自己身为明家长媳…,想到自己要向凤姐儿那般,黛玉不知觉的蹙眉。

“就我们两个,要备些什么?”明煦轻笑,“叫长安看着就行,我自小就是他跟着,身边事物一应是他打点,是咱们院子里的总管事儿的,玉儿以后有什么,也只管吩咐他。”明煦说着一顿:“说起这个,因着结婚,院子大改,再叫先前的院牌不妥,玉儿不妨想上一个?”

黛玉对他跳跃的思维已经稍稍习惯,按着自己的说:“我当年离家带了不少人,都是父亲留下的,自不能留在贾府,如今一应带来了,算作陪嫁,如今得重新安排,算起来跟院子里的多有重合,承景怎么看?”

除了丫头,婆子,还带的有厨子,医师,这些明煦也有,倒不好安排,而且按照爹爹当年的安排,除了放还回去的,还有许多家仆,自愿继续服务林家,如今都在林家在京的宅子里安置着,也都是陪嫁,只算作黛玉的私人财产势力。

身后的紫鹃听了暗暗着急,这话有点试探管家之权的意思,难免叫人多想,姑娘初来乍到,还是徐徐图之。

“我院子里清净,现有的这些人是母亲为了迎新妇准备的,都是按例给的,如今与玉儿带的人一起充作内院,玉儿你瞧着安排就好。”明煦沉吟道:“小厨房倒是原来的老人儿,不过也就一个师傅带个徒弟,如今奶奶进门,份例上也该算作两个人,只管安排进去就是。”

男主外女主内,虽然只是一个院子,也该各司其职。

明煦院子里小厨房是早早便有的,这是起因他的癖好,他不吃冷食,若是下边人从膳房提饭回来,送到已经温了,大家规矩,讲究养生调和,饭食不仅不咸不淡,也不计较不冷不热,只要不凉就好。明煦偏不满意,在江南还好,宅院小巧,离膳房也近,吃刚出锅的食物并不难,在京城,宋氏也不计较合不合规矩了,直接建了个小厨房,如今黛玉进门,便宜的不止一人。

“你先休息,好了就见见院子里的人,立立规矩,左右之后都是你管的,也给他们说说主子忌讳偏好。”明煦如此道:“玉儿先管好我们的院子练练手,之后或许母亲还会教你管家理事。”

他也不清楚母亲在管家权上的想法,不好下定论,但是这事儿不好晚辈先提出来,走一步看一步吧。

黛玉点点头,对这种事儿有心理准备,也没说出什么不妥当的话。她并非妄自菲薄之人,这门亲事也是明候与父亲商定的。在其位谋其政,她自幼心智不输男儿,不过客居贾家,不好表现罢了,能力却是不输的。

“园林初日静无风,雾凇花开处处同。我回来时瞧见屋脊处竟还有未化的雾凇,冬日里必是极惊艳的,院子便唤作静淞如何?”黛玉略一沉吟,抬头问道。

“静淞园么?”明煦理解了黛玉的意思,院子修缮的时候他花费了不少精力,出来的成果还真有些北国江南的味道,不是说气候上,而是在北方建筑风格上揉入了江南水乡的影子。

“名字极好,不若玉儿给静淞园把字题了吧?”明煦笑道。

“既是挂在院门上,还是探花郎写得好,说不得拿出去还能卖个价钱,比起我等无名之人,想来还是有人要的。”黛玉眨眨眼,玩笑道。

“说起这个”明煦摸摸下巴,“当年游学意外流落彭城,为筹返乡路费,还真卖出去过几幅字画,若是那些人关注今年科举,该是升了不少值。”当然,前提是购画人知道梦蝶客就是新科探花明煦。

“这个倒是没说过,是怎么样的故事?”黛玉有些好奇,这些年明煦与她保持通信,是故游学的事儿也知道不少,但显然没有这一遭。

明煦便简单说了两句,轻描淡写,当年几分惊险的经历已经化作口中的趣事。

“你竟还学贾诩肃候退贼?”黛玉掩唇而笑,不客气道:“你书读的不少,纸上谈兵的道理不懂么?”名人轶事听听便罢了,哪有学来用的,不怕画虎类犬。

明煦轻咳一声,路遇劫匪扯虎皮做大旗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吗,不过当时恰巧不好用罢了。“正午将近,玉儿想吃什么?叫厨房里的给新奶奶表现表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