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户瞧不上明家,没少磋磨姐姐明大丫,姐姐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好容易等到明家嫌贵,日子才好过些,富户对明家的态度也转了个弯,殷勤的很。可没过多久,便萌态故复,打着他的名号横行无忌,鱼肉乡里,直到他回乡亲自申斥,按律罚了几回,才算安分。
可是上行下效,姐姐的亲子,他那外甥也教坏了,对自己的母亲亦很是不敬不恭。如今姐姐也去了,两家来往便更少了。往事实在难回首。
“我知道了,祖父。”明煦意识到这里边应该有故事,却聪明的没有多问。
“那祖父是不是要给我请个新先生啊,煦儿的功课已经落下好多了。”见祖父情绪有些不好,明煦体贴的转移话题,况且这个事情总是要提的,既如此就主动些吧。
“闭门造车,向壁虚构是无法提升的,读书一道,该是集思广益,择善而从。”明榭指点道。
“所以祖父的意思呢?”明煦虚心求教。
“我欲让你前往兰亭书院就读,江南文风浓郁,学子才高,书院气氛尤甚。”明榭说。
“兰亭书院,这个我知道,名声很大,朝中许多大臣就是出自这里。”明煦有点犹豫,“只是祖父,听说这座书院不畏权势,不问出身,怀才者进。”明煦可没有自信到他一个十一岁的无名少年能在江苏这个科考大省突出重围,杀入书院。
兰亭书院闻名江南,建校已有百余年,自前朝以来,书院出了诸多大儒,朝廷要员,书法名家,丹青大手,甚至是游方学者(地理学家)。
是个重点中的重点中学
“确实是不慕权贵,但对有才之人确极为推崇,我前些日子给书院的山长去了封信,他已经同意你入学,并在信中邀请我去给书院讲一节课。”明榭云淡风轻道。
明煦震惊了,这是什么骚操作!自家祖父果然是大启全民偶像吧,不慕权贵却慕卿?不靠权势靠魅力,自家祖父真乃神人也。
“不过……”明榭拖长了声音。
“不过什么?”明煦竖起了耳朵
“未免太过难看,你今年就下场试试吧。”有个秀才的功名也好看些。
“这样啊,倒是不难。”明煦道。比起书院,府试倒是早有准备。
“九月进场,到了六月就该报名了。”明榭提醒道。
“好,孙儿会做准备。”明煦说。
“四书读完了吗?”明榭问他。
童生试不难,只考些四书里的内容和些许经义。
“还未,学到《孟子》了。”
“既然已经学到《孟子》了,那便自己学吧,不懂之处过来问我。”
“嗯”
“祖父,我听祖母说,她下田种过稻,祖父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啊?”见说完了学习,明煦转而问起了其他。
“现在不是时候,等到了时候,你可以去,我就不去了。”明榭没有答应。
“为什么祖父不去?”明榭疑惑。
“不想去。”明榭很坦然。
年少时,他虽然是读书人,但家里青壮劳力太少,是以农活他也没少干,现在可以不干了,何苦还要折磨自己,就算是为了教导孩子吃苦,他也不想委屈自己,让孙子自己感受就行了,他一点也不想作陪。
竟然无发反驳,“那我也不想去。”明煦说,他也不喜欢所谓的忆苦思甜,真的。
“不想去就不必去,一个人如何,也不指这个。”明榭说。一点也不想回忆种田的日子。
“孙儿受教。”开心,不用去田里晒太阳了。
于是祖孙二人达成一致,开心的满载而归。
“捡两条送去厨房,一条蒸,一条烩,剩下的你们拿去分了吧。”回到自己院里,明煦对着长安,长春吩咐道。
统共钓上来了二十余条,祖父不能吃,让他全带回来了。
“谢大爷赏。”长春提着篓子下去了。
“大爷这是要去书院读书吗?”长安颇为小心的问道。
“想必你也听到了,祖父的意思是过了秋就要去的。”明煦说,玩了一个下午,准备沐浴,换身衣裳。
“可是大爷,您若去了书院,我和长春能去吗?”长安有些担心。
“许是不能吧。”明煦也有些不确定。不过既然是正经的书院,应该不会让带小厮常随的。
“……”
“不过你也别担心,真的去不了的话,我就跟祖母说让你跟着大管家学学,总归是要用你的。”明煦说。
“谢大爷。”长安激动道。他没法不激动,大爷的意思怕是以后分了房,让他做总管。
抛出了这个承诺,明煦没有理会暗自激动地长安,寻思着明天祭拜曾祖,端午出去耍,和之后的族人见面的事儿。
第6章 一梦红楼
行程安排的满,日子过得便快些。
端午很快就过去了,继叔祖,姑祖母一家来后,明宅陆陆续续有很多族人,老亲前来拜访,明煦有的见了,有的明榭没让他见。
如此又过了几天,已经扩大了许多的明宅迎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身着白色澜衫,头戴方巾,最普通不过的文士打扮却掩不住通身的气度。
“这该是一位贵人。”门房如此想到,在问明了对方的身份,来意之后,麻利的进去通报。
“学生见过老师,老师近来安好?”
明榭刚跨过待客厅的门,触不及防便受了一礼并一句略带激动的问候。
“安好安好,如海也无恙?”明榭说着赶忙扶起了对方。
却原来是如今的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海。
说起这两个人的渊源,那得有一二十年了,当年林海少年得志,探花及第,明榭是当年那科的主考官,如此便成了他的座师,朝中天然的同盟。
彼时明榭的事迹已经被读书人引为传颂,林海也是其一,况林家祖上也曾列候,感触比别人还要深些,便往明家跑的勤些,起初是拜访请教难题,到后来渐渐也聊些俗世其他,话题变得宽泛起来,关系也愈加亲近。
不知不觉间便在自己的一众同榜同年中凸显出来,明榭也很喜欢这个才华横溢,斯文俊秀的后辈,两人便确立了正式的师生名分。
后来林海外放扬州,两家也没断了年节礼物来回。
“学生无恙,听闻老师归家,本该早来拜访,奈何俗务缠身,案牍繁忙,竟不得空。还请老师见谅。”林海如是说。
“有这份心便好,公事重要,江南水深,如海小心行事,我亦放心。”明榭说。
“多年不见老师,如海甚是想念,我听闻老师已致仕,可是要长留江南?”
“确实如此打算。”
……
新的飒然居。
“大爷,侯爷让你去兰泽厅见客。”长春进屋报道。
“又见客?这次是谁?”明煦放下手里的东西问道。
“不是很清楚,似乎是侯爷的学生,就在江南任职。”长春推测道。
“祖父的学生,我怎么不知道,走,去看看。”明煦有点疑惑。不过祖父主持过多届科考,这么算的话,学生还真不少。
明煦带着长春来到兰泽厅的时候,见祖父与客人聊得正热络。
他进门见礼:“祖父您找我?”
“过来。”明榭向他招了招手,“这位是林大人。”明榭给他介绍道。
“小子见过林大人。”明煦对着林大人行礼。
“不必见外,我有幸得你祖父教导,喊我声世伯就好,你是叫煦儿是吧?”林海问他。
明煦抬眼看祖父,见他点头,遂说:“世伯好,我叫明煦。”
这位林大人长的挺好看,气质也清雅,是个中年俊大叔。
“好孩子,世伯头回见你,这个你拿去。”大叔说着递了个盒子过来。
“谢谢世伯。”明煦接过,只觉得入手很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好孩子,进学了吗?书读到哪了?”林大人问。
问候学习是日常。
“入学了,四书里在学《孟子》。”明煦乖乖回答,准备迎接考教。
果然。
“圣人孔子曾提出‘天下归仁’,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煦儿对‘仁’何解?”林海提问道。
孔子在《论语》中不止一次的提起“仁”,弟子樊迟问“仁”时,他答“仁者爱人。”弟子颜渊
问时,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